APP下载

不同职称社区护士自我防护能力调查分析

2011-08-03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2期
关键词:年资病历输液

程 建

(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花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庆 400060)

社区护士是指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其他有关医疗机构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社区护理专业人员[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服务地点从医院转向社区,服务内容从疾病治疗和护理发展到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服务对象从个体扩展到人群。因此,对社区护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区护士不仅要具备一般护士所应具备的护理基本能力,还要必备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综合护理能力、独立判断、解决问题能力、预见能力、自我防护能力等。社区护士自我防护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法律的自我防护和人身的自我防护。针对我中心的实际情况,对我中心及所属卫生服务站共计42名不同职称社区护士进行自我防护能力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表1 不同职称社区护士自我防护能力调查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中心及所属卫生服务站不同职称社区护士共计42名,年龄22~48岁,护士10人,护师18人,主管护师及以上14人。

1.2 方法

依据2002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2]和2008年5月12日实施执行的《护士条例》内容,结合社区护士工作中自身的安全问题,并征得护理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42名社区护士发放问卷调查,全部收回。

2 结 果

见表1。

从表1可见不同职称社区护士自我防护能力不一样,其中家庭输液告知同意书的签订为社区护士、护师组92.86%,主管护师及以上护理人员为100%,社区护士、护师组在无菌操作不严引发事故过失责任判定、病历保管要求、出诊时遇到意外及不安全因素的应对措施均低于高年资护士,反映了工作年限与自我防护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关系。

3 讨 论

3.1 法律的自我防护意识不强

护理职业有多种规章制度,这些都是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而来的,如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三级护理制度、病房管理制度、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及各种操作规程等。有的社区护士的护理行为不能按制度进行,如急救物品未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急救药品有过期现象,不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而导致给病人用药错误,不签订家庭输液告知同意书,出诊后不按时书写病历以及书写病历不规范,病历保管不符合要求,不了解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等,从而引发差错事故的风险。部分低年资社区护士责任心不够,表现为书写护理病历粗心大意,不细心,医护记录不符,随意编写病历,成为医疗纠纷的隐患。

3.2 人身的自我防护不足

社区护士不同于医院护士,常常处于独立工作状态。在医院,护士遇到问题往往可以与其他护士、护士长或医生研究解决;但在社区,社区护士将独立地进行各种护理操作、独立地运用护理程序、独立地开展健康宣教、独立地进行咨询或指导,其护理条件及设备均不如医疗机构,这就要求社区护士注意自身的防护。调查结果显示,我中心护理群体对这方面的认识还非常缺乏,主要表现在:出诊前不与出诊家庭联系,出诊时不随身携带身份证和工作证,不告知同事线路行踪,出诊时不遵守交通规则,特别是低年资社区护士出诊时穿高跟鞋,护理包随意摆放,在出诊家庭中遇到的不安全因素和突发事件不能正确处理等,严重影响社区护士的安全。

3.3 对策

①增强法律意识。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护士条例》内容及医院相关的行为规范,每月结合病例进行一次法律知识讨论,分析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低年资护士对护理工作的风险认识不够,经验缺乏,对操作流程不熟悉[3],因此,对低年资护士应强调遵守流程的重要性,使其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强化护理病历书写规范,要求准确、完整、字迹清楚,不得涂改,避免漏写、补写情况的发生,正确应用医学术语,如实反映每次出诊后病人的真实情况,并且尽可能与医生的记录相符,同时,要妥善保管病历资料、各种护理文件和相关证据。鼓励社区护士公开分析护理差错发生的原因,避免此类差错再次发生。社区护士应及时上报护理不良事件,不隐瞒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把不良后果降到最低限度。社区护士应掌握并坚持家庭病床患者静脉输液原则[4],避免使用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如青霉素,先锋霉素等,并和患者或家属签订“家庭输液告知同意书”。出诊输液时应携带氧气袋,盐酸肾上腺素,异丙嗪,地塞米松等必备的抢救药品和器械,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有关护理知识,教会家属输液结束后的正确拔针方法,告知家属输液过程中应加强观察,若有异常情况发生,立即关掉输液器开关,及时与社区护士联系,社区护士在输液开始后必须在床边观察30min,确定无不良反应后才可离开。②加强人身的自我防护培训。随着我国医疗卫生的发展,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社区护士的工作环境在社区,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险因素,所以应加强自我防护培训,只有社区护士自身健康得到保障,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结合我中心社区护士的实际情况,采取专题讲座,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护理技能操作小组,各小组定期组织学习活动。学习的内容一方面应当注意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规范护理工作行为;另一方面,要培养社区护士自我保护的理念。学习时充分发挥护理技能操作小组骨干作用,如由组长示范将针头回套锐器盒的使用方法,六步洗手法,并讲解发生锐器伤时伤口的处理方法。社区护士在操作前要做好护理评估,接触病人血液或体液时应戴好手套,一旦手套刺破或被污染,及时正确脱去手套,流水冲洗,在保护患者免受感染的同时也保护了自己[5]。护理安全质量日益受到重视,护士应急能力是衡量护理内涵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6],社区护士应加强应急能力培训。出诊时要严格遵守交通安全规则,穿舒适的鞋子,以便必要时(如路上遇狗咬)能够跑动,不要佩戴贵重首饰,随身携带身份证、工作证、手机,遇到紧急情况可以打电话求救。社区护士出诊前应告知同事出诊线路情况,避免去一些偏僻的场所如小胡同、地下室或偏远的地方,如果一定要去就最好有一个陪同人员。在出诊家庭中遇到打架、吸毒、有武器等情况应立即离开,并告知护士长和中心主任。出诊时间最好在计划好的时间内进行,避免中午或下班后出诊。

社区护士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危险因素,所以应加强社区护士自我防护能力的培养,才能确保社区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才能更好的完成社区护理工作。同时,社区护理人员要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护理学的发展。在社区护理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提出新的观点,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推动我国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

[1]冯正仪.社区护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21.

[2]卫生部医政司.《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配套文件汇编[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3]蒋银芬,杨如美,佟伟军,等.229起护士给药错误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64.

[4]王晓燕.社区家庭病床患者输液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9(12):1126.

[5]杜秋焕,王江滨,朱桂玲,等.护士职业暴露与标准防护培训[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9(14):2096.

[6]谭丽萍,蒋银芬.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的评估及提高途径[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7):1561-1562.

猜你喜欢

年资病历输液
强迫症病历簿
“大数的认识”的诊断病历
2019年资管行业十大猜想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主诊革命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为何要公开全部病历?
颈枕输液袋
村医未写病历,谁之过?
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中年资回报的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