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挪双边贸易结构和竞争互补性分析

2011-08-01陈毅华赖明勇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1年5期
关键词:互补性挪威两国

陈毅华,赖明勇

(湖南大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9)*

一、引 言

自从1954年10月5日中挪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开始,两国双边贸易关系得到良好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成就举世瞩目,逐渐成为全球重要的市场,对挪威的影响愈来愈大,两国经贸关系进一步加强。90年代中期两国领导人互访促使中挪关系迈上新台阶。2000年1月,两国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达成双边协议,2001年6月挪威提出 “对华关系新战略”,有力地推动了双边关系的深化,两国经贸关系随即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双边贸易关系趋于成熟。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挪威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挪威也是中国在北欧最大的贸易伙伴。

为了进一步推进中挪两国双边经贸合作,中挪双方于2007年6月19~20日进行了中挪自由贸易区可行性研究第一次会议,同年9月13~14日进行了第二次会议,并于同年12月13日完成中挪自由贸易区联合可行性研究。2008年9月18日启动中挪自由贸易区谈判,并进行了第一轮谈判。此后,双方进行了八轮谈判,目前进展顺利。挪威作为人均GDP(2009达到79085美元)第二的发达国家,是世界上第三大石油出口国,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能源消耗国和石油净进口国。2009年挪威传统产品(排除油气和船舶等)对美国和欧洲六国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下降23%,对中国却保持42.43%持续增长。从双边经济合作的结构看,中国从挪威进口主要集中在资源性产品和邮电、电子、机械、交通、轻工、农业、环保等技术设备引进方面。中国出口到挪威仍然以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为主,因此,普遍认为,两国在资源和技术上都存在较强的互补性,但两国的贸易关系到底如何?是互补还是竞争?这个问题关系到两国今后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开展和两国经济合作的潜力。

近年来,两国经贸关系不断加强,引起了学者们对两国贸易关系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谢静华等(2005)从出口规模、品种、价格等方面讨论了中挪水产品贸易的基本状况,认为两国在水产品贸易上的发展潜力较大,互补性较强[1];秦琳(2006)从产业内贸易,利用显示性优势指数(RCA)和净出口指数(RNX)测算两国水产品的竞争力,表明挪威水产品出口贸易竞争优势显著[2];刘学忠等(2008)通过测算国际市场占有率[3]。显示性比较优势(RCA)、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分析了中挪两国水产品国际竞争力,出现中国比挪威国际市场占有率高,但应用显示性比较优势,贸易竞争力测算竞争优势结果表明中国明显低于挪威水产品竞争力。周新健(2006)的研究表明中挪两国在海员劳务和海事领域特别是造船业的合作上发展空间大[4]。王越等(2009)认为中挪在石油工业和能源发展上的合作十分必要,中国需要吸取挪威在石油和能源工业上的先进经验[5]。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关于中挪之间经贸关系主要集中在水产品、造船业、石油工业等挪威竞争力较强的领域。目前对中挪贸易关系进行全面研究的文献很少。本文从中挪两国贸易结构和贸易竞争与互补性等视角全面分析中挪贸易关系,为进一步发展中挪经贸关系和中挪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提供实证依据和借鉴意义。

二、中挪双边贸易关系和贸易结构分析

(一)中挪双边贸易发展迅速,贸易总额不断增长

首先,中挪双边贸易总额虽然不大,但增长迅速。中挪双边贸易额自1992年的3.08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47亿美元,16年间贸易额增长了近15倍。虽然各国出口均不同程度地受金融危机影响,但在2008~2009年,中挪双边贸易额仍分别增长23.37%和21.8%,其中中国向挪威出口分别增长16.3% 和 4.46%,从挪威进口增 长 33.01% 和42.43%。中国对挪威出口产品中包括船舶、电器、计算机和通信以及机械设备在内的机电产品比重已近50%;中国自挪威进口的产品中化肥、鱼产品及石化产品也占较大比重,两国贸易结构互补性较强。

其次,中挪双边贸易稳定性提高,双边贸易基本保持平衡。1980年,两国签署《经济、工业和技术协定》并成立中挪经贸混委会,为两国的经济合作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两国贸易额一直保持稳定上升的趋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主席和哈拉尔五世国王实现互访后,中挪关系发展顺利,经贸合作卓有成效。1992~2008年,中挪双边贸易呈现加速增长态势,虽然中挪两国贸易逆差和顺差交替出现,但中挪双边贸易基本保持平衡。

再次,中挪贸易在挪威对外经贸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在挪威双边贸易中的重要性迅速提升。挪威一直将欧盟作为重点进出口市场,其主要贸易伙伴为欧盟成员国和北美的美国及加拿大等。2000年,中挪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中国于2002年成为挪威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国,并同时成为挪威第十大贸易伙伴国以及第五大进口来源国。据挪威中央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挪威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总额的1/3是同中国进行的,中国已经成为挪威最大的发展中贸易伙伴。

(二)中挪双边贸易结构变迁

1.贸易品分类方式及选择数据说明。有效分析双边贸易结构的前提是选择一个合理的产品分类方法。采用传统的国际贸易产品分类,如SITC 1位码,在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的前提是有效的。但目前在产业内贸易,甚至产品内贸易模式盛行的条件下,这种忽略同一产业内不同产品在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上存在差异的传统分类方式对研究贸易结构变化存在偏颇。为此,许多学者尝试对产品进行重新分类:Pavitt(1984)提出了通过区分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规模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来对产品进行分类的方法,但由于有些产品既属于规模密集型又属于技术密集型,因此。某些产品在分类时会出现重复[6];Hatzichronoglou(1996)按照技术密集度把制成品分为高、中、中低、低技术含量制成品,但由于没有考虑到发展中国家具体情况,用于研究中挪的贸易关系并不合适[7]。考虑到挪威是资源性型发达国家,2009年,资源采矿业产值在挪威总产值中占40%以上,因此本文采用Lall(2000)[8]提出的充分考虑了发展中国家的状况、区分了初级产品、资源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技术水平的贸易产品分类方法,有利于深入探讨中挪双边贸易结构变迁。

Lall(2000)的分类标准,将 SITCREV2.0 239种产品分为5类:初级产品(PP)、资源性产品(RB)、低技术产品(LT)、中技术产品(MT)、高技术产品(HT);然后再将四类制成品分成了9类,具体分类如表1。

2.中挪双边贸易技术结构差异性较大,且双边贸易结构变化较大,互补性增强。1992年,中国对挪威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工程机械产品(MT3)和纺织服装产品(LT1),这两类产品分别约占据我国对挪威出口的46.3%和31.9%,共占78.2%;而中国从挪威进口产品的分布更加不均衡,其主要集中在中技术产品(MT2),占中国从挪威进口的53.2%,另外两类主要进口产品是工程机械产品(MT3)和其他高技术产品(HT2),分别约占26%和14.1%,三类产品总共约占中国从挪威进口产品的93.3%;挪威出口到中国的产品主要是中技术和高技术产品,占总额的95.2%,中国对挪威出口贸易结构明显低于威挪对中国贸易结构。中挪双边贸易技术结构差异较大,互补性较强。

与1992年相比,2008年中国对挪威在工程机械产品(MT3)上的出口份额(18.97%)明显下降,纺织服装产品(LT1)仍然保持在30%以上;中国对挪威出口的电子电力产品(HT1)和汽车工业产品(MT1)份额明显上升,分别占23%和13.74%,其他低技术产品(LT2)成为中国出口到挪威的第二大产品,中国出口到挪威的低技术产品(包含LT1和LT2)明显增多;反观挪威对中国的出口结构,中技术产品(MT2)和其他高技术产品(HT2)份额分别下降至12.35%和3.93%,而初级产品(PP)、电子电力产品(HT1)、其他资源性产品(RB2)和其他低技术产品(LT2)所占份额上升,至16.3%、12.67%、11.02%和4.4%,其中最为显著的是挪威对中国在汽车工业产品(MT1)上的出口由无到有。这些表明中挪双边进出口贸易结构已经发生了显著性变化,中国对挪威的出口产品仍然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但低技术产品比重上升,挪威出口到中国的产品类别以技术导向型转移到资源导向型,进一步发挥了挪威在资源和能源方面的优势。

表1 贸易商品的分类

为了进一步反映中挪双边贸易技术结构的变化趋势,本文按照杨汝岱(2008)[9]的分类方法把贸易产品分为资源密集型产品(PP)、劳动密集型产品(LT)、资本密集型产品(MT)和技术密集型产品(HT)。据此本文计算了1992~2008年中挪双边贸易中各类产品的比重,计算结果见图1和图2。

由图1和图2可以看到,中国从挪威进口产品结构呈现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1992~1996年,中国从挪威进口的主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1997~1999年,中国从挪威进口的资源密集型产品比率大幅度上升。90年代中后期,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对于资源密集型产品包括石油和铁矿等的进口依赖进一步提高。1999~2006年,中国从挪威进口品中资源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一直在50%以上,但2004年开始呈下降趋势。中国对挪威的出口贸易结构在1992~1997年间变动性较大,但中国出口到挪威的产品一直以劳动密集型为主,除1997年外,在其余年份所占比重都在40%以上,这表明相对于挪威而言,中国的比较优势主要还是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从中挪双边进出口产品包含的资源禀赋密集型角度来看,中挪双边贸易互补性较强。

图1 1992~2008年中国从挪威进口各类产品比重变化

图2 1992~2008年中国对挪威出口各类产品比重变化

三、中挪贸易竞争性分析

本文采用贸易竞争力指数来度量中挪两国之间贸易的竞争性。贸易竞争力指数是指一国净出口占本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用于考察一国某种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是一种较为简单的用来判断一国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是否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测度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Xia、Mia分别表示i国a产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NTBia表示i国a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NTBia∈[-1,1],-1≤NTBia<0时,表示产品a的贸易竞争力比较弱;0≤NTBia<1时,则表示产品a的贸易竞争力比较强。其值越接近于0表示竞争力越接近于平均水平;该指数为-1时表示该产业只进口不出口,竞争力薄弱;该指数为1时表示该产业只出口不进口,竞争力很大。

根据式(1),本文计算了中挪两国出口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通过比较,两国各类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及其在样本期间的变化趋势差异都较大并呈现如下特点:(1)初级产品(PP)方面,1992年,中国和挪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分别为0.21和0.83,两国均具有贸易竞争力。但在样本考察期间,中国初级产品呈下降趋势,挪威初级产品贸易竞争指数微弱上升,至2008年,中挪两国贸易竞争力指数分别为-0.643和0.899,中国在初级产品方面贸易竞争力已经很弱,而挪威贸易竞争力仍然非常强。(2)在资源性产品(包括RB1和RB2)方面,中挪两国贸易竞争力比较接近,贸易竞争力指数在0附近波动。(3)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LT1和LT2)方面的竞争力很强,且在样本期间内没有减弱的迹象。2008年中国在纺织服装产品(LT1)和其他低技术产品(LT2)方面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分别为0.825和0.660,而挪威在这两类产品方面的贸易竞争力较弱,在样本期间内,纺织服装产品(LT1)贸易竞争力指数一直在-0.75左右波动,其他低技术产品(LT2)贸易竞争力指数在-0.50上下窄幅波动。(4)中国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包括 MT1、MT2和MT3)在1992年贸易竞争力较弱,但样本期间内贸易竞争力明显增强。其中,汽车工业产品(MT1)和工程机械产品(MT3)从2005年起贸易竞争力指数开始由负变正。挪威在这三种资本密集型产品方面贸易竞争力都较弱,并且没有上升的趋势。(5)在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包括HT1、HT2),1992年中国在电子电力产品(HT1)方面的贸易竞争力指数为-0.257,1996年由负转正,2008年达到0.219,呈现出较强的贸易竞争力,但中国在其他高技术产品(HT2)方面一直较弱。而挪威正好相反,在电子电力产品(HT1)方面贸易竞争力较弱,在其他高技术产品(HT2)贸易竞争力较强。

综上所述,中国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品仍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但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HT1)贸易竞争力也在上升;而挪威由于石油和矿产资源丰富,因此在初级产品(PP)方面具有很强的贸易竞争力,与此同时,挪威在其他高技术产品(HT2)方面也具有较强的贸易竞争力。从产品的贸易竞争力角度看,两国差异较大,产业间合作潜力较大。

四、中挪贸易互补性分析

(一)中挪产业间贸易互补性分析

贸易互补性指数主要用于度量两国商品贸易结构的互补性程度,考察两国贸易发展的潜力。本文采用大多数学者使用的产业贸易互补指数和综合贸易互补指数(于津平,2003)[10]。产业贸易互补指数是指利用一国特定产业出口衡量的比较优势乘以贸易伙伴国该产业以进口衡量的比较劣势来测度,综合性贸易互补指数则通过对两国间各产业贸易互补指数按照在世界中各业的贸易比重进行加权平均,以加权平均值来度量。其公式如下:

该指数越大,说明一国出口与贸易伙伴国进口的吻合程度越高,两国贸易合作的潜力越大。于津平(2003)认为,如果一方主要出口的产品和另一方主要进口的产品吻合,两国的贸易就具有互补性[10]。

计算结果表明:中国在纺织服装产品(LT1)上的出口与挪威在该产品上的进口吻合度一直较高,但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在电子电力产品(HT1)、工程机械产品(MT3)和其他低技术产品(LT2)上的出口和挪威同类产品进口吻合程度有所提高,对于电子电力产品(HT1)和其他低技术产品(LT2)而言,是因为中国的出口比较优势增强,而在工程机械产品(MT3)上的中挪互补性的提高是由于挪威的进口比较劣势较大。

挪威在初级产品(PP)上的出口与中国在该产品上的进口吻合度逐渐在提高,在工程机械产品(MT3)上挪威的出口与中国的进口吻合度有所下降,而在汽车工业产品(MT1)和纺织服装产品(LT1)上挪威出口与中国进口的吻合程度都没有变化。近几年来,农业加工产品(RB1)和其他低技术产品(LT2)的互补性呈现微弱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挪威的出口比较优势在减弱。

在样本考察期间,中国出口对挪威进口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与挪威出口对中国进口总体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都有所提高,说明两国产业间贸易互补性增强。

贸易互补关系包括产业间互补和产业内互补两个方面。贸易互补性指数粗略地反映出产业间贸易在两国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若两国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该互补性指数越小,反之,则该指数越大(于津平,2003)。通过计算,中挪两国的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虽然有增大趋势,但数值仍然偏小,有可能存在产业内贸易互补关系,且产业内贸易可以使贸易双方形成一种更加紧密的产业联系机制,促进双方的互补关系进一步深化。因此,本文将通过计算产业内贸易指数来进一步考察中挪两国产业内互补关系。

(二)中挪产业内贸易分析

产业内贸易水平的衡量有巴拉萨(Balassa)指数(1989)、Grubel-Lloyd指数(1975)、修正的Grubel-Lloyd指数、修正 Aquino指数(1978)、Bergstrand指数(1990)等[11-14]。其中,Bergstrand指数对贸易不平衡进行了修正,被认为是衡量两国之间存在贸易不平衡或者经济体相差较大的情况下度量双边产业内贸易最好的指数,其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根据式(5)计算得到1992~2008年中挪各类产品双边贸易产业内贸易指数。结果表明,中挪双边贸易产业内贸易整体指数一直偏低,但自1992年以来,中挪两国产业内贸易指数一直呈上升趋势,2008年达到最高值0.345。这说明两国产业内贸易整体水平不高,两国贸易仍然以产业间为主,但产业内贸易水平上升趋势明显。具体分产业来看,中挪两国产业内贸易呈如下特点:(1)中挪初级产品(PP)、农业加工品(RB1)、纺织服装产品(LT1)、汽车工业产品(MT1)和中技术加工产品(MT2)产业内贸易水平都较低,产业内贸易指数均在0.10以下,且农业加工品(RB1)产业内贸易下降趋势明显。(2)其他资源性产品(RB2)、其他低技术产品(LT2)、工程机械产品(MT3)、电子电力产品(HT1)和其他高技术产品(HT2)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其中,中挪两国在其他资源性产品(RB2)和其他低技术产品(LT2)上产业内贸易指数一直在0.20以上,2008年产业内贸易指数分别为0.37和0.529,而工程机械产品(MT3)、电子电力产品(HT1)和其他高技术产品(HT2)方面,中挪两国产业内贸易水平上升趋势明显。

综上分析可知,中挪两国除其他低技术产品(LT2)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外,其余产业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中挪之间主要是通过产业间比较优势的发挥来进行分工合作,但在中技术水平和高技水平领域,产业内分工合作上升趋势明显,有利于两国在今后进一步合作过程中发挥规模效应,降低贸易调整成本。

五、结 论

本文在LALL(2000)分类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中挪两国出口贸易结构变化和计算贸易互补性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来测度中挪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发现中挪两国贸易存在很强的互补性。

从两国贸易结构来看,1992~2008年的样本期间内,中国对挪威的出口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对挪出口呈现出以劳动力密级型产品为主向资本密集型产品转变的趋势;而挪威对中国的出口则表现出以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到初级产品和资源性产品的走势。中挪两国之间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展开合作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从中挪两国贸易竞争力来看,中国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品仍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但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HT1)贸易竞争力也在上升;而挪威由于石油和矿产资源丰富,因此在初级产品(PP)方面具有很强的贸易竞争力。与此同时,挪威在其他高技术产品(HT2)方面也具有较强的贸易竞争力。两国具有贸易竞争力的产品差异较大,产业间合作潜力较大。

从中挪两国贸易互补性来看,在样本考察期间,中国出口对挪威进口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与挪威出口对中国进口总体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都有所提高,说明两国产业间贸易互补性增强;中国具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与挪威的进口,以及挪威具有很强贸易竞争优势的初级产品(PP)出口与中国的进口互补性都很强。进一步考察产业内贸易状况发现,两国产业贸易整体水平不高,但近年来上升趋势明显,在低技术产品(LT2)方面产业内贸易水平已经较高。

总体而言,中挪两国贸易结构、具有贸易竞争力的产品差异度较大,两国整体贸易互补性和产业互补性都较强。考虑到挪威国内产业结构呈哑铃形,即挪威的资源产业发达和下游高科技产业发达,中间的加工制造业规模较小,这种产业结构与中国的产业结构互补性很强,中挪之间通过贸易合作,一方面形成挪威向中国提供原材料,中国生产制成品,并向挪威出口的产业链合作;另一方面,挪威在石油开采、环保和水利等高技术产品及相关服务方面存在很强的优势,中国和挪威展开合作,加大从挪威的高新技术设备的引进规模,增强挪威高新技术产品在中国的竞争力,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转型。

[1]谢静华,高健.中挪水产品贸易状况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05,(4):22-24.

[2]秦琳.中国与挪威水产品贸易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刘学忠,陈晓明,盖明媚.世界主要水产品出口国水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J].世界农业,2008,(5):28-31.

[4]周新健.推动挪威船用设备在华投资提升我国造船业水平[J].船舶经济贸易,2006。(3):9-12.

[5]王越,邱海峻,孟刚.挪威石油工业、能源发展战略及启示[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9,22(2):34-36.

[6]Keith Pavitt.Sectoral patterns of technical change:towards a taxonomy and a theory[J].Research Policy,1984,(13):343-373.

[7]Thomas Hatzichronoglou.Globaliz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Relevant Indicators[C].OECD Science,Technology and Industry.Working Papers,No:1996/05.

[8]祝树金,陈艳,谢锐.“龙象之争”与“龙象共舞”——基于出口技术结构的中印贸易关系分析[J].统计研究,2009,26(4):25-32.

[9]杨汝岱,朱诗娥.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竞争力研究:1978-2006[J].财贸经济,2008,(2):112-119.

[10]于津平.中国与东亚主要国家和地区间的比较优势与贸易互补性[J].世界经济,2003,(5):33-40.

[11]Bela Balassa.Comparative advantage,trad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M].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1989.

[12]H.G.Grubel,P.J Lloyd.Intra-industry trade:th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differentiated products[M].London:Macmillan Press Ltd,1975:315-426.

[13]A.Aquino.Intra-industry trade and intra-industry specialization as concurrent source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manufactures[J].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1978,114:275-96.

[14]J.H.Bergstrand.The heckscher-ohlin-samuelson model,the linder hypothesis and the determinants of bilateral intra-industry trade[J].Economic Journal,1990,100(12):1216-1229.

猜你喜欢

互补性挪威两国
飞马图彩色丝巾:中朝两国友好情谊的见证
挪威
挪威Norge酒店
来自挪威的冰鲜美味
浅析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互补性
中美两国学生高考和求职之路的比较研究
从中日两国宗教基本概念的语意表达看两国对宗教的认识
企业外部互补性资产管理对象的选择
企业外部互补性资产管理及其“情境”培育
小句关系的多元解释与研究方法的互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