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做好信号动态检测分析工作

2011-07-30涂传新

铁道通信信号 2011年10期
关键词:列控区段电容

涂传新

*南昌铁路局电务处 工程师,330002 南昌

为做好信号动态检测及数据分析工作,全面参照《信号维规》技术标准,应该充分利用电气特性测试、列控车载数据、微机监测数据、历史数据对比、典型问题经验库等分析方法和手段,提高信号动态检测数据分析水平和质量,切实为信号维修现场提供准确可靠的维修依据。下面结合工作中的一些案例举例说明。

1 利用列控动态实时监测系统和车载PC卡数据,辅助分析动态检测问题

由于日常信号动态检测是按固定周期对固定交路进行检测,因此实时性不够强。为弥补该缺陷,结合日常运用反映的问题,南昌铁路局充分利用列控动态监测系统和车载PC卡数据的实时性优势,辅助分析查找问题。例如:杭福联络上行线温福线路所SZ-XF进路中的4-6DG区段,偶尔出现列控NBP曲线突降为0,触发B7制动的问题。由于该问题属于偶发,在局电务试验车的动态检测过程中不易捕捉到,为此,需提取多天、多趟列控车载PC卡数据。

通过分析发现,该问题的发生与6DG的绝缘设置和列车速度有关,如图1所示。在动车进入温福线路所4-6DG时,从下行载频转为上行载频,期间有1个25.7 Hz的转频时间,约为2 s,之后又通过6DG的绝缘节,由此影响了ATP的及时解码,导致掉码故障的发生。经更改道岔跳线的设置,可以确保动车组更可靠地收到地面移频信息,大大降低了动车经过该处发生掉码的概率。

图1 列控车载PC卡数据分析发现6DG区段瞬间掉码问题

2 利用便携式添乘检测仪数据,对动态检测问题进行辅助分析

对于动态检测中不易查找和确定的问题,充分利用便携式添乘检测仪方便、灵活的特点,对问题进行分析和验证。例如在某次检测中,发现某站SⅡ出发第一岔区103-105DG存在50 Hz干扰和发码电压突降的问题。

如图2所示,该问题既有50 Hz干扰,又存在发码电压突降。首先要了解现场检测环境,如是否电气化牵引,是否存在工务、电力施工等。初步判断产生50 Hz干扰的原因,可能是牵引回流通道不平衡,或钢轨与电力牵引回流线同时接地;而造成发码电压突降的原因极有可能是岔区发码跳线设置不到位或50 Hz干扰抑制。

图2 某站SⅡ出发道岔区段掉码,50Hz工频干扰

为了验证上述判断,利用便携式添乘检测仪通过内燃机牵引进行检查测试,发现50 Hz干扰和电压突降问题都不存在,这说明50 Hz干扰和电压突降都与牵引回流有关。随即对103-105DG岔区附近牵引回流设备进行检查,发现103-105DG扼流变压器等阻线的1个螺丝松动,导致牵引回流不平衡,造成该区段50 Hz干扰和发码电压突降。对103-105DG扼流变压器等阻线的螺丝紧固后,该问题解决。

3 结合电气特性专业平台,分析查找动态检测复杂问题

在动态检测中,发现较多轨道区段传输曲线不平顺,虽然这类问题平时不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但反映了这些轨道区段存在传输质量不良的隐患。该问题仅仅靠动态检测图形的分析,无法确定问题原因。经充分结合电气特性专业平台后发现了较多轨道区段调谐单元、轨道匹配单元、空心线圈特性参数超标,补偿电容型号用错,补偿电容步长错误等问题。如在分析沪昆下行线9287G传输曲线(见图3)时,发现该区段发送端波形存在较大衰耗,且存在邻区段漏泄的现象,但补偿电容检测均正常。

图3 沪昆线9287G发送端波形衰耗和邻区段漏泄问题

针对该问题,一方面调阅相关的微机监测数据;另一方面通过电务段试验室介入、指导,检查室内发送电平、模拟网络是否按规定配置,并对现场设备进行检查测试,发现9287G室外发送端调谐单元特性不良,极阻抗 (2300 Hz)404 mΩ,(标准最低值 447 mΩ),零阻抗 (1700 Hz)244 mΩ (标准最高值61 mΩ)。更换问题调谐单元后,9287G传输曲线恢复正常。

4 利用微机监测数据对检测交路未覆盖的补偿电容进行分析

积极利用微机监测对信号设备的关键部位参数进行实时监测记录,通过分析微机监测移频接收主轨道电压值的下降和小轨道电压值的变化,来发现电容失效问题。因为导致主轨道电压的下降原因较多,有雨天漏泄大、补偿电容失效、工务轨距杆绝缘失效、电压波动等,但是小轨道附近的电容失效对其电压变化影响较大。为此,充分结合这2点特性,利用微机监测的数据对检测交路未覆盖区段的主轨道、小轨道电压进行监测分析,发现了大量的补偿电容失效问题。实践证明,通过调阅微机监测数据,分析主轨道、小轨道电压的变化,来检查部分联络线、站线股道补偿电容失效问题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

5 利用检测数据的横、纵向对比方法,提前发现设备性能劣化趋势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特别注意强调分析曲线的不良趋势及数据的横、纵向对比,如将本次交路分析情况和前一次交路分析情况详细比对,本区段传输曲线和同类型区段传输曲线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等。主要分析是否存在由于轨道电路元器件特性变化引起的传输特性变化趋势,以便及时发现轨道电路传输曲线的劣化趋势和干扰幅值的增强趋势。对于干扰信号有增强趋势和扩大趋势的轨道区段,及时予以通报处理,可有效避免问题的发生。例如,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发现沪昆线9874G的50 Hz干扰比前一次检测情况明显增强,原因是该区段空扼流变压器箱外部接收端等阻线的螺丝有松动,立即予以紧固,避免了因50 Hz干扰继续增强而影响信号设备正常使用。

6 对各部检测参数综合分析,提高电容失效问题分析的质量

在对补偿电容的分析过程中,首先对电容脉冲缺损或衰耗较大的电容脉冲波形进行截图分析,再结合检测电容脉冲图形下部对应的移频传输曲线波形是否达到正常的补偿效果,判定该电容是否失效。如图4所示,检测14041G C7、C15电容脉冲均不达标,下部传输曲线衰耗较大,实际测试发现该2处电容均断线。

图4 实际电容失效图

对于检测的电容脉冲不明显,但是移频传输曲线正常的,一般表明电容正常。如图5所示,14145G的C1~C12的电容脉冲均不明显,但是移频传输曲线没有明显的下凹衰耗,表明电容的补偿作用正常,实际测试检查C1~C12电容均正常。

7 利用问题处理经验库加强问题辅助分析

图5 实际电容未失效图

将历次检测、处理的典型问题进行经验汇总,建立问题处理经验库,总结各类检测问题现象,归纳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问题现象与原因的内部联系、规律,辅助提高分析问题的质量和现场处理问题的效率。例如典型干扰问题主要由以下因素造成:①传输电缆设计配线错误;②配线端子使用不规范;③电力杆塔地线接钢轨;④扼流变压器中联板螺丝松动;⑤地锚拉杆碰钢轨;⑥钢轨通过桥梁钢结构接地。借助问题处理经验,对应试验进行分析,大大提高了动态检测问题分析的质量及处理效率。

8 完善分析措施,实行局、段二级数据分析制度

针对以往电务处检测所单方负责检测、分析数据,电务段存在等、靠等依赖思想,不主动介入、分析处理问题的情况,通过重新修订《动态检测管理办法》,要求电务段也同时参与对检测数据的分析,并形成检测问题分析报告,报电务处检测所核备,电务处检测所综合分析各方结果后,最终形成动态检测问题月度通报,并以公文流转的形式批转给各电务段审阅、处理。这样通过路局、电务段对检测数据进行二级分析处理,各取所长,完善了检测数据的管理,提高了检测数据的分析质量。

总之,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信号动态检测工作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只有依靠科学、先进的检测技术装备,不断提高数据分析手段和方法,全面、准确的掌控设备运用状态,才能为铁路安全畅通提供安全保障。

[1]铁道部.铁路信号维护规则[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8.

[2]徐啸明.列控地面设备[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5.

[3]徐啸明.列控车载设备[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5.

[4]相永国.ZPW-2000A区段工频干扰成因分析及整治方案研究[J].铁道通信信号,2009(12):33-35.

猜你喜欢

列控区段电容
中老铁路双线区段送电成功
低压电容器电容值衰减原因分析及改造
列控联锁数据管理分析平台的研究与探索
列控中心驱采不一致分析及改进方案
便携式列控中心测试设备设计与实现
浅析投射式多点触控电容触摸屏
站内特殊区段电码化设计
站内轨道区段最小长度的探讨
列控数据管理平台的开发
宽电容测量仪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