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在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应用与探索——以慈溪市图书馆为例
2011-07-30沈晨
沈 晨
(慈溪市图书馆,浙江 慈溪 315300)
〔作者信息〕沈晨,女,馆员。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作为本世纪十大重要技术项目之一,推广应用到公共图书馆管理,必将引领潮流,成为当今图书馆管理热点。慈溪市图书馆于2010年和宁波博一格公司合作在外借室实施了RFID自助借还系统,是浙江省最早实行 RFID系统的县市级图书馆。该系统集合了自助借还书系统、智能安全门、馆藏架位管理系统、图书编目系统、柜台工作站及RFID智能图书管理系统软件等。目前该系统已在慈溪市图书馆外借室平稳运行了近一年,并成功经受住了2010年寒暑假三个月借还高峰的考验(寒暑假期间每天的借阅量是平时的3-5倍),系统运行状况良好。该系统的成功运行彻底改变了慈溪市图书馆传统借阅服务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图书管理效率。
1 RFID在图书馆应用优势叠现
1.1 实现自助式借还,提高借还效率,缓解劳动强度
实现了读者自助借还,使工作人员从重复的机械劳动中解脱出来,促进工作人员进行更深层次的读者服务。在慈溪图书馆原有运行模式下,借书还书都由馆员手工完成,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压力重,特别是节假日经常会出现读者排长龙的现象。而采用了 RFID智能图书管理系统后,读者可以自行在自助借还书机上完成借还过程,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即便出现读者不会操作或者由于超期罚款等原因需要工作人员手工借还书时,也可通过 RFID借还处柜台工作站进行多本书同时借还操作,大大提高了借还效率。统计分析显示,如果采用 RFID柜台工作站借还,则RFID系统借还仅需1-2秒/两本书·人次,而通过Interlib系统借书为10秒/两本书·人次,还书5秒/两本书·人次。
1.2 有效控制读者出入,增强安全管理
RFID智能安全门系统的应用给图书安全管理带来了诸多好处,它可以自动识别读者有无有效借书证,能智能识别读者有无办理借还手续。对于有证读者来说,原来进阅览室都要向工作人员出示借阅证,借还书都得排队等待工作人员处理。使用RFID系统后,读者只需携带有效读者证进门而无须出示证件,借还书都由自己操作,更加方便、快捷、随意。对于无证进入者、没有办理借书手续者都会自动报警,并保存相关进出记录,方便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有效提高了安全保障系数。
1.3 方便图书整架、盘点管理,提高查阅速率
现在许多图书馆都采用开架借阅方式,在方便读者借阅的同时,乱架现象非常严重。有些读者会有意无意地不把书放回原处,打乱图书摆放顺序,影响其他读者借书,这就需要工作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整理书架。应用RFID技术后,图书的存放位置记录在RFID标签中,工作人员用阅读器在书库内扫描一遍,即可发现有否错架图书,避免了在整个书库中一本本的检查,减少了工作人员整理书架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图书清点是一个既费时又费力的工作,许多图书馆因此多年来都不愿清点本馆藏书,也就不清楚本馆藏书的具体情况,如今利用 RFID就可快速地进行图书盘点,只需使用一台手持阅读器,对书架上下扫描,就可收集到所有的图书信息,即时完成书库图书的清点任务,方便快捷,与此同时生成相对准确的盘点统计数据,馆藏数据量可随时掌握。利用RFID还可快速查找图书。由于图书馆按照各自的排架方式进行排架,如慈溪市图书馆是按中图法进行排架的,许多读者不了解图书的排架规则,即使在系统上查到所需图书在架,读者也不知道该按何种方式才能找到图书,仍需要工作人员的提示和共同查找。如今,读者只要在RFID查询系统上输入所需图书,系统就能精确显示图书所在位置,即第几排第几层第几本,这样每个读者都能迅速准确地找到图书,极大地方便了读者查找。
1.4 延长服务时间,提供人性化服务,提高读者满意度
慈溪市图书馆原来在大门口设有还书箱,以方便读者在闭馆时段还书,对于晚上闭馆时段还的书,次日早上工作人员需要花很多时间清理。如今在大门口设置了RFID自助借还系统,读者通过该系统即可办理还书手续,和原来的还书箱相比,既方便了读者又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减少了因为还书箱里的书需在第二天还而产生的一天的超期费,因此避免了不少读者纠纷的发生。
2 RFID在图书馆应用仍具有局限性
图书馆应用该项新技术同时也面临两大问题:一个是新技术的运行成本,另一个是新技术在操作中的缺陷。
2.1 运行成本相对较高
慈溪市图书馆RFID应用运行成本一览
从上表可以看出慈溪市图书馆仅在外借室实行RFID自助借还系统就需要花费一百万元,且每年若购书三万余册,则每年光电子标签就得花费六七万元,和价格才几分的条码相比相差巨大,可见运用 RFID的成本远远大于原来的条码系统。这对于完全依靠政府拨款的县级图书馆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笔者认为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拨款不多的图书馆倒不如把这笔钱用来购买新书。
其次,很多图书馆领导都认为采用了RFID系统,通过启用自助借还等设备就可以节省人力资源。从自动设备取代人力劳动的角度来说这种设想是成立的,但是随着自助设备的使用,图书的流通率会有一定的提高,相应的归书整架工作与借还流通工作相比,在人力的消耗上会更高。即便引入了自动分拣设备,最终的上架依然需要人工完成,除非采用目前成本高昂、一般图书馆都无法承受的射频智能书架,而且如果仅仅将RFID系统应用在图书的借还流通以及架位管理上,使用RFID的成本要远高于使用条形码和冲消磁条。
2.2 RFID智能图书管理系统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2.2.1 标准不统一,兼容性不强。RFID目前为止尚无统一的标准,国内已引进RFID系统的图书馆,均采用不同RFID供应商所提供的系统,在采用RFID供应商提供的分类技术时,同时还面临着不同销售商RFID系统不能兼容的问题。因此,就很难实现馆际互借。慈溪市图书馆于2009年在宁波大市内实施了“一卡通”服务,所有图书在宁波范围内实行通借通还,但读者若需归还其他图书馆的图书,则仍需工作人员在原来的系统中进行完成。
2.2.2 信息误读情况时有发生,图书破损率高。自助借还书时,如果前后两个读者靠得太近,可能出现由于该系统读取信息灵敏度过高而引起张冠李戴的错误,尽管慈溪市图书馆设置了前后读者警示黄线,但仍然会有不少误读的现象,导致读者之间互相借错书。其次,在人工还书过程中工作人员能及时发现图书被污损的情况,能及时对违规者进行教育或处罚,而自助还书系统对读者违规行为防范功能不强,许多读者为了逃避处罚,把破损的图书直接还到自助还书机。慈溪市图书馆的一台室外自助还书机用于提供自助还书业务,在还回馆的图书中发现污损率远远大于手工还书。
2.2.3 RFID标签的安全性不强。RFID生产商标榜标签具有防撕性,这很容易让人理解为该标签粘贴在图书上很安全,不易被破坏。实际上是因为标签内部有铜或铝质的线圈,还有黏性很强的背胶,撕成两半很困难。但由于标签过大,贴在书后很容易发现,读者只要把整个标签或者整页书撕下,就可以以此来偷盗图书。也有些读者将图书任意卷曲,这样很容易折断标签中的内置天线,造成标签失效,一旦标签被损,防盗也无从谈起。所以生产商所谓的标签防撕性对图书馆来说并没有什么作用。慈溪市图书馆为了防止这一情况,每本书又加贴了磁条进行双重防盗,这无疑又增加了图书成本和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2.2.4 整架功能尚存缺陷,RFID系统供应商的宣传材料中一般都会提到应用RFID系统可以实现图书的清点、整架、查找等功能。但是,这是以原来所存入 RFID中的图书位置不改变为前提的,可实际上随着图书的增减,不断地插入新书和剔除旧书,图书位置是在不断地更新的,而 RFID系统的架位库不会随着图书位置的变化而自动更改,这就会产生工作人员整架时系统显示很多乱架图书,读者查找图书时位置错误的现象。
3 今后的思路
3.1 建立标准
当务之急是有关部门应尽快对RFID作一个统一的标准,否则众多厂家各行其是,造成既成事实,再统一管理会很困难。只有统一了标准,图书馆才能放心使用,才能实现馆际互借、通借通还。
3.2 降低价格
因图书馆每年都需要大量的标签,且许多图书馆的经费有限,如果价格昂贵,则有不少图书馆用不起更谈不上普及了。只有降低价格,图书馆才有可能大规模应用。
3.3 改进技术
RFID开发商须不断改进其技术来适应图书馆的运行,首先缩小标签的大小,象磁条那样放置在书中不易被发现,才能实现 RFID的所有优势,不然一旦被撕下,不管RFID如何好,也都只是空话。其次开发出更符合图书馆使用功能的配套软件,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图书馆中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RFID技术的确能够为图书馆解决许多原来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不仅表现在提高效率、降低服务所需的人力投入方面,更为重要的是通过RFID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图书馆的管理精度,改善服务形象,拓展延伸服务,它的应用能够为图书馆行业创造出巨大的社会效益。但目前为止,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总的来说,RFID作为一项人力和物力投入都极大、影响面广的技术应用,条件成熟的图书馆应该持“积极对待,有所选择”的策略,并且根据各自的实际馆情,进行长远规划。
〔1〕 王永东.RFID在图书馆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图书馆论坛,2006(8)
〔2〕 杨秀兰.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6)
〔3〕 胡明玲,王建涛.慎重对待 RFID在图书馆的应用〔J〕.图书馆建设,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