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帕金森病50例护理干预效果的研究
2011-07-30柯秋燕王绿花
柯秋燕 王绿花
(福建省安溪县医院,362400)
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PD)是由于中脑黑质纹状体内多巴胺和乙酰胆碱平衡失调引起,以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运动缓慢、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慢性、进行性、退行性疾病[1]。帕金森病的致残率高,一旦发病将伴随病人的后半生,并逐渐影响到病人及家属的生活质量,最后完全丧失日常生活能力,变成缄默僵卧状态。帕金森病患者常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早期的护理干预对这些患者的影响很大,可以减慢疾病的发展速度,最大限度地保持病人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为改善帕金森病病人出院后的日常生活活动及提高其生活质量,我院对2009年12月~2010年12月的50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
50例PD患者均符合1984年全国锥体外系疾病讨论会制订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实验组25例。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平均69.12±4.52岁 (65~78岁);病程平均7.12±2.01年(1~12年)。实验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平均70.01±5.52岁 (66~80岁);病程平均7.20±3.05年(1.25~12年)。对照组日常活动能力损伤程度:部分功能障碍8例(ADL为16~21分),明显活动功能障碍13例(ADL为22~40分),严重功能障碍4例(ADL为40分以上)。实验组:部分功能障碍7例,明显活动功能障碍13例,严重功能障碍5例。
评价方法:两组病人在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均利用1969年美国Lawtonand Brody制定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1iving scale,ADL),以评定病人的活动能力[2]。最后将两组的ADL分数进行统计学处理。
护理方法
实验组采取:①健康教育:以和蔼的态度,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病情及生活需要的一些相关医学知识,并为患者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和家属充分认识疾病,从而配合治疗护理。设法增强病人的自我价值观,鼓励病人参加适宜的娱乐活动,多接触社会。根据每位病人和家庭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让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但完成这些动作要在监护下进行,防止发生意外。同时嘱病人长期坚持合理用药,生活有规律。②心理疏导:心理疏导时,医护人员首先耐心倾听患者述说心中疑虑,合理、科学地为患者进行解释。使患者增加对治疗的安全感、信任感,从而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不安等不稳定情绪,获得来自医务人员的心理支持。与此同时,患者家属可继续给予患者鼓励及安慰,使患者处于平静的心理状态。③认知干预:在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同时,可以根据自己病情了解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对于高度紧张和恐惧的患者,在上述心理护理的基础上,了解患者不良情绪的根源,有目的地解释和安慰,并加强患者关于疾病的相关知识,同时嘱其家属配合医护人员给予亲情和心理关怀,帮助其树立信心。④功能训练:功能训练可以预防本病引起的运动功能减退。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伸展运动。训练的关键是持之以恒,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可让患者采取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跳舞、太极拳、舞剑等,减少病人的枯燥情绪。功能训练目的是改善动作的灵活性和肌肉力量,主要是伸展运动,用以对抗帕金森病人不断进展的屈曲姿势。时间每天1~2次,每次20min。⑤饮食指导:嗅觉障碍在PD患者中颇为常见且比较严重[3],致使食欲减退,因此应采取各种护理方法增进食欲。高蛋白的食物会减少左旋多巴的吸收且不利其透过血脑屏障,故最好宜食低蛋白、低脂肪食物。便秘在PD患者中较常见,患者要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摄入足够的水、新鲜蔬菜、水果、含纤维素的食物或服用蜂蜜治便秘。吞咽困难者进食速度宜慢,且少量多餐,以免进食过快引起噎塞和呛咳。⑥睡眠指导: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和条件,建立比较规律的活动和休息时间表;避免睡前兴奋性运动、吸烟、食用油腻食品及含酒精或咖啡因的饮品及药物;建议采用促进睡眠的措施如睡前排尽小便,洗温水澡或洗脚及饮热牛奶等。⑦出院指导:要注意防止患者跌倒,患者经常活动的地方要除去障碍物。因为患者常为小碎步前行,所以台阶要改造成斜坡型,病人出院后应继续在院的训练,持之以恒,形成生活规律,并应主动反馈信息,以便继续接受指导。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ADL分数在入院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经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在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ADL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各个时间点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个时间点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不同时间点ADL分数
实验组护理干预后ADL分数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PD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目前的治疗方法尚无法逆转或阻止疾病的进展[4]。而PD致残率高,因此给患者的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和不便,同时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而护理干预是一项长期工作,它不仅要体现在病人住院期间,病人出院以后仍要继续坚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取能良好的效果[5]。
本观察说明通过入院期间及出院后继续给予护理干预,可改善PD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延缓病情的发展。同时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体现患者自我价值,使其对生活充满希望,这样其更愿意主动配合我们的工作计划,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改善了治疗效果。
总之,通过入院期间及出院后继续给予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患者的ADL分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家庭负担,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同时体现了护理工作向家庭、社区延伸,真正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40-645.
[2]王桂荣,王丽芬,郝晶,等.帕金森病护理干预效果的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2):1066-1068.
[3]吴波.帕金森病与嗅觉障碍.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4,31(4):322-324.
[4]唐峥.帕金森病的情感问题与心理康复.现代康复,2000,4(2):188.
[5]肖爱华.护理干预对帕金森病出院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2005,2(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