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3年我院门诊中药饮片应用分析

2011-07-30孔祥文李红燕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100029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1年6期
关键词:单味中药饮片处方

孔祥文,李红燕,武 莹(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 100029)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人们的用药理念逐渐回归自然,因此对中药饮片的需求不断增加。本文对我院近3年门诊中药饮片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加强对中药饮片的科学监督管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7年7月—2010年6月门诊中药饮片71 273张处方为研究对象,2007年7月—2008年6月、2008年7月—2009年6月、2009年7月—2010年6月门诊处方分别以 A、B、C组表示。患者年龄来源于门诊处方上的年龄数据,其他数字来源于我院的计算机HIS系统。项目包括:年门诊处方数、年门诊中药饮片使用数量、年中药饮片销售金额、单味饮片的处方使用频次、使用数量及销售金额。以相关文献为依据[1-3],结合医院特点选取若干项目进行统计分析。

1.2 方法

提取这一时期的门诊中药饮片处方71 273张,按 A、B、C组把患者的年龄逐一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并从我院的计算机HIS系统提取这一时期的门诊中药饮片总处方数、总使用数量、总销售金额、单味中药饮片在总处方中出现的数量,并计算出单味中药饮片的使用频率;单味中药饮片使用的数量、销售金额;用自编程序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单味中药饮片的使用频率是指单味中药饮片在总处方中出现的数量占总处方数的百分比。

2 结果

2.1 患者年龄结构

A、B、C组使用中药饮片治疗疾病的患者人群中,60岁以上的患者在逐年减少,分别占43.82%、34.56%、33.44%,40~60岁的患者分别占35.77%、42.32%、41.85%,说明久病体虚的中老年患者依然是采用中医中药治疗的主体[1],见表1。而40岁以下年龄段的患者在逐年递增,分别是20.41%、23.12%、24.71%,这不但和国家鼓励中医药发展的政策密切相关,也表明人们在抗击疾病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中药的作用,中药对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有不良反应小的明显优势。

表1 患者年龄结构Tab 1 Age distribution of patients

2.2 中药饮片应用情况

3组中药饮片的使用无论是从处方数、使用数量还是销售金额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处方数量分别比上年增长了84.78%、26.43%;使用数量分别比上年增长了 89.78%、43.7%;销售金额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15.81%、63.53%,见表2。从以上数字可以分析出2008年7月—2009年6月中药饮品处方数、使用数量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基本相符,但销售金额增长率远远高于处方数、使用数量的增长,这从另一侧面说明了中药饮片的价格有增长的趋势。2009年7月—2010年6月无论中药饮片的使用数量还是销售金额都比去年同期的数量有较大的增长,同样也说明中药饮片的价格在不断的增长的同时,中药饮片的处方剂量也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这可能与部分医生习惯以重剂治疗慢性、顽固性疾病有关。

表2 门诊中药饮片应用情况Tab 2 Utilization of Chinese herbal pieces in outpatients

2.3 使用频率排序

3组中使用频率排序最高的饮片是甘草,频率均在40%以上,这与马丽君等[4]的调查相一致;3组中使用频率相同的品种有8种,相同率为80%,说明不同时期,对不同人群,最常用的中药品种变化是不大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见表3。

表3 使用频率排序前10味的饮片品种Tab 3 Top 10 Chinese herbal pieces on the list of utilization frequency

2.4 使用量排序情况

3年中用量居前20位的中草药中有16味是一样的,只有瓜蒌、麦冬、熟地、桂枝3年中未一直居前20位中,见表4。茯苓3年销量都稳居第1位,其功效是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茯苓利水而不伤气,药性平和,与白术同用,健脾利湿之功益彰。补益类中补气健脾、养血活血类是我院常用并且用量较大的药物,如茯苓、黄芪、当归、丹参、白芍等,补阴类药物如麦冬、熟地也有较多的使用,说明到中医内科就诊的患者以本虚和本虚标实为多见。其他类药物,如功能行气宽中的陈皮,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黄芩,解表退热、升举阳气的葛根、柴胡在临床上用量也较大,说明医生在使用补益类药物治疗疾病的同时,可能更多的选择了陈皮和黄芩作为佐药,以防止使用补益类药物导致滋腻碍胃和内热上火;患者在本虚的同时可能多伴有阳气的下陷或外感发热等症状,而医生在对症处理时可能更多的选择了葛根和柴胡。

表4 使用量(g)排序前20味饮片品种Tab 4 Top 20 Chinese herbal pieces on the list of consumption amount(g)

2.5 各科室中药处方情况

脑病科门诊中药处方数在3年中均居前2位,这与脑病科是我院重点科室相符合;消化科、妇科、肿瘤科和肾病血液科的门诊中药处方数量所占比例较大,其中消化科、肾病血液科在3年中的处方数量增加较大,这为药剂科重点监测中药用药合理性,发展临床中药提供了依据,见表5。

表5 中药处方数百分比(%)排序前10位科室排序(门诊)Tab 5 Top 10 clinical departments ranked by the percentage of the number of Chinese herbal pieces prescriptions(outpatient pharmacy)

3 讨论

通过对2007年7月—2010年6月门诊中药处方的数据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中草药的用量在逐年增长。特别是40岁以下中青年利用中药治疗疾病的人群数量在逐年增加。一方面是因为我院2006年底划归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以来,中医药专家队伍不断壮大,中医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另一方面是因为中草药相对不良反应小、价廉、能全面调节机体的内环境,正逐渐被广大患者所接受[5],其中不乏中青年患者。通过对用药频率的分析可以为我们采购和摆放药品提供依据。比如根据品种使用频率的高低调整药斗,将高频率品种置于近调剂台处,低使用频率品种放于远处,这能极大地降低调剂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中药饮片受产地、采收季节、自然灾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价格会有波动,但总体来讲呈上升趋势,应科学合理的制定中药采购计划,同时建议要完善中药相关的价格标准并严格实施,重视中药材种植养殖、采收加工炮制,严格质量标准,养护技术要科学现代化。从门诊中药饮片应用情况可以发现,中药饮片的使用量增长远高于处方数量的增长,这可能与中高年资医生团队的扩大,其中部分医生习惯以重剂治疗慢性、顽固性疾病有直接关系。因此,在考察相关中药处方时发现,很多中药饮片剂量超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剂量,存在着超剂量使用现象。中医学的发展大多是建立在临床经验的基础之上,所以可以不必墨守成规,有目的地适当增大用量,但更应从前人经验、患者病情和体质等方面综合考虑,合理用药,科学用药[6,7]。同时,建议国家药典委员会调整研究常用药的临床常用剂量及相应临床效果,斟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个别药品药量是否可以适当增加。我院脑病科、消化科、妇科、肿瘤科和肾病血液科的门诊中药处方数量所占比例较大,这为药剂科重点监测中药用药合理性,发展临床中药提供了依据。另外,随着中药饮片使用范围在逐渐扩大,一些冷僻品种的使用有所增多。因此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患者,药学部门除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基本需求,还应该多为临床提供一些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用药的相关知识,真正做到为患者、为临床提供全面优质的药学服务。

[1]张 磊,包春雨,代二庆,等.中药饮片使用情况分析[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8,6(24):276.

[2]裘雁冰,凌云华,吴洪斌,等.2004年—2006年我院中草药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8,8(1):31.

[3]郭继红,张艳华.我院2002年—2005年中草药应用分析[J].中国药房,2006,17(24):1874.

[4]马丽君,王会丽,张丽霞,等.我院中药饮片连续 3年使用变化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8,8(10):733.

[5]郑永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06年—2008年中草药使用情况分析[J].北京中医药,2009,28(9):734.

[6]张小平.我院2005年度中药饮片使用情况分析[J].海峡药学,2006,17(5):168.

[7]闵华琳,吴开琼.关于医院中药饮片的管理探讨[J].中国医药卫生,2007,8(2):80.

猜你喜欢

单味中药饮片处方
单味中药抗Ⅰ型变态反应研究进展
人间处方
基于文献的单味中药有效成分治疗脂肪肝药理作用特点分析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中药饮片市场监管乏力
侗医用单味药治多病经验简介
中药饮片小包装探讨
单味树舌煎剂联合TACE对肝癌术后复发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
处方
中药饮片鉴别真伪的意义及相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