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2010年儿童肥胖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2011-07-28王立新邢丽梅辽宁阜新市妇幼保健所123000
刘 静 王立新 邢丽梅 (辽宁阜新市妇幼保健所 123000)
儿童肥胖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肥胖不仅影响儿童的健康,而且可延续至成人,容易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胆石症、痛风等。为研究肥胖儿童的饮食生活习惯,防治儿童肥胖症,我们于2010年5-6月对1013名儿童进行了体检,并对检出的肥胖儿童,对其饮食、生活习惯、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0年度本市6个集体幼儿园的1013名儿童,年龄2~7岁,检出肥胖儿童138例,非肥胖儿童875人。138例肥胖儿童参加调查者有110例。
1.2 一般资料 110例中男62例,女48例;其中轻度肥胖37例(33.6%),中度28例(25.5%),重度45例(40.9%)。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的20%~29%为轻度肥胖,30%~49%为中度肥胖,≥50%为重度肥胖。
1.3 调查内容和方法 制定肥胖儿童和非肥胖儿童调查表,内容包括出生情况、父母情况、饮食生活习惯、活动情况、家族肥胖史、睡眠情况、家长对肥胖的认识程度等。请幼儿园保健医生和老师发放至调查对象的家长手中,家长按要求填写完整后再返回老师和保健医手中,最后由保健所儿保科进行统计整理。
2 调查结果
2.1 儿童肥胖的总体情况 参加调查的6个园所共有1013人参加体检,其中男孩584人,检出单纯性肥胖81例(13.9%);女孩429人,检出57例(13.3%)。参加调查的肥胖儿童110例父母中至少有一人肥胖的75例(68.2%);父母中有一人为独生子女43例(39.1%),无独生子女67例(60.9%)。母亲生育年龄20~40岁109例(99.1%),>40岁1例(0.9%)。出生体重<2500g 2例(1.8%),>4000g 19例(17.3%),正常89例(80.9%)。早产儿7例(6.4%),足月产儿103例(93.6%),无过期产儿。儿童睡眠时间:22时之前70例(63.6%),22时之后40例(36.4%)。晚餐后进食69例(62.7%),不再进食41例(37.3%)。对肥胖认识程度:了解66例(60.0%),不了解7例(6.4%),知道一点37例(33.6%)。
2.2 1013名儿童不同年龄肥胖儿检出情况(表1)
由表1可见,儿童肥胖的检出率在4岁后明显增加。
表1 1013名儿童不同年龄肥胖儿检出情况 [例(%)]
2.3 户外活动次数、进食速度与肥胖的关系(表2)
表2 户外活动次数、进食速度与肥胖的关系 [例(%)]
由表2可见,活动次数≤2次的人群中肥胖儿童所占构成比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48.87,P<0.01);在进食速度方面,肥胖儿童进食速度快的构成比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差异亦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37.36,P<0.01)。
2.4 肥胖儿童喜欢的食物 居前11位的是:大米86例(78.2%),水果75例(68.2%),甜食69例(62.7%),面食63例(57.3%),豆制品62例(56.4%),鱼虾57例(51.8%),蛋类56例(50.9%),家禽50例(45.4%),零食48例(43.6%),蔬菜42例(38.2%),油炸食品40例(36.4%)。
3 讨论
3.1 4岁及以上儿童肥胖患病率高于4岁以下儿童 儿童3岁之前消化功能不完善,营养的需求量相对较高,而断乳和转乳期食物添加需在此时进行,适宜的喂养仍然是保持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环节。学龄前期儿童体格生长发育速度已经减慢,处于稳定增长状态[1],过多的能量摄入就会引起肥胖。
3.2 巨大儿发生肥胖的风险增加 巨大儿发生肥胖的几率较适宜体重儿明显增加,而过期产儿很少发生肥胖[2]。本组资料中巨大儿所占构成比高达17.3%,足月儿所占构成比高达93.6%,无过期产儿,与上述文献相符。
3.3 肥胖儿进食速度普遍较快 下丘脑有两种调节摄食活动的神经中枢,一是位于腹内侧核的饱食中枢,二是位于腹外侧核的饥饿中枢[2]。如果神经内分泌紊乱,下丘脑发生病变,就可引起进食加快、多食或厌食。将腹内侧核破坏后,进食增快增多以致肥胖。本组结果显示,肥胖儿进食速度快于正常体重儿,晚餐后进食者占60%以上。
3.4 肥胖儿活动量减少 本组资料表明,肥胖儿的活动量明显少于正常体重儿。一些肥胖者的进食量并不比正常人多,但体重却增加,笔者认为与活动量有很重要的关系。3.5 父母有肥胖家族史,子女肥胖率增加 本组资料中有68.2%的肥胖儿童有家族肥胖史。有报道[3],父亲或母亲肥胖,其子女有40%~50%出现肥胖,如父母均肥胖,其子女肥胖的几率可达70%~80%。
3.6 肥胖儿不偏食 肥胖儿童喜欢的食物排序为大米、水果、甜食、面食、豆制品、肉类、海鲜等。上述食物品种丰富多样,与饮食结核不均衡导致肥胖的观点不符。
[1]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5-78.
[2]刘湘云,陈荣华.儿童保健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19-424.
[3]王燕,王念蓉,王文媛,等.针对饮食行为的肥胖早期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12):942-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