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妇消炎栓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2011-07-27徐善荣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32期
关键词:康妇消炎利多卡因

徐善荣

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 邳州 221300

人工流产术(简称人流术)是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广泛应用于孕早期的妊娠终止,是妇科门诊常见的手术。过去采用传统宫颈扩张法进行人工流产术,常因手术简单、时间短而不使用麻醉药,使患者躯体承受剧烈的痛楚,少数患者甚至出现人工流产综合征[1]。目前,人工流产术中丙泊酚的应用已开始推广,即无痛人工流产术,无痛率达100%,但手术费用昂贵,手术时必须有麻醉师配合,并需要进行呼吸及心脏监测。2008年3月~2009年6月我院妇科门诊在人工流产术中使用康妇消炎栓联合利多卡因作为麻醉用药,镇痛明显,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3月~2009年6月我院接诊自愿要求行人工流产术的孕妇2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利多卡因联合康妇消炎栓组)和对照组(常规人工流产术组),每组各122例。治疗组年龄17~47岁,平均26.2岁;初孕妇女31例,经产妇及有两次以上人工流产史者91例;妊娠时间45~65 d,平均49.2 d。对照组年龄19~45岁,平均27.2岁;初孕妇女33例,经产妇及有两次以上人工流产史者89例;妊娠时间44~59 d,平均48.1 d。所有孕妇均为宫内妊娠,术前常规行B超、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尿常规及尿HCG、阴道分泌物检查,均无异常。排除心、肺、肝、肾等慢性病及精神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无药物过敏史。术前测量患者体温、脉搏、血压均为正常。两组孕妇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妊娠时间、人流史,术前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术前2 h给予康妇消炎栓(葵花药业生产,2.8 g/粒)1粒放入直肠,深度为7 cm以上,术后给药1次/d,连用7 d。术前10 min用2%利多卡因5 ml加注射用水5 ml稀释成1%浓度,在宫颈4点及8点处进针,深度约2 cm,抽吸无回血后再每点分别注射3~5 ml,同时用无菌棉签浸透利多卡因放置在宫颈口内局部浸润1~2 min,麻醉生效后取出即可进行人工流产术。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按常规操作进行人工流产术。两组手术操作均由经统一培训的人员完成,并详细记录术中孕妇疼痛程度、人工流产综合征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诊断及评价标准

疼痛评价标准参考WHO的疼痛分级。0级:无痛;1级:腰酸、腹胀有痛感,可忍受,微汗或不出汗;2级:腰酸、腹胀痛明显,不能忍受,伴出汗、呼吸急促;3级:剧烈疼痛,不能忍受,喊叫、烦躁不安。

人工流产综合征:孕妇自手术开始至结束全程出现面色苍白、心律紊乱、心动过缓、恶心呕吐、血压下降、头昏、出汗、胸闷,甚至抽搐、昏厥表现。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分组资料采用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镇痛效果情况

治疗组122例发生疼痛18例(14.75%),对照组122例发生疼痛96例(78.69%),两组孕妇术中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02.14,P<0.01)。 见表 1。

表1 两组孕妇术中疼痛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情况

治疗组122例,无一例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对照组122例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7例(5.73%),两组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7.21,P<0.01),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术后2 h及1周内发生不良反应17例(13.93%),其中,头昏4例,恶心6例,腹痛、腰痛10例。对照组术后2 h及1周内发生不良反应93例(76.23%),其中,头昏68例,恶心24例,腹痛、腰痛50例。两组术后2 h及一周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χ2=95.61,P<0.01)。

3 讨论

近年来因避孕失败、优生或疾病等其他各种原因,要求终止妊娠的早孕者逐渐增多。既往人们认为人工流产手术时间短,手术操作简单,疼痛程度不十分剧烈,受术者尚能忍受,故而不使用麻醉药物,而术中大多数孕妇都会感觉局部或下腹部、腰部疼痛,术后极易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等手术并发症,给受术者造成了较大的身心损伤。因此,医护人员致力于寻找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经济、镇痛效果良好的麻醉方法。利多卡因是局部麻醉药物,属于酰胺类药物,其穿透力及扩散力均较强且无过敏性,可使子宫平滑肌纤维松弛,阻断各种神经冲动的传导,通过抑制痛觉和触觉,降低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支配子宫的神经除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外,还有感觉神经,尤其在宫颈口处最为丰富[2]。宫颈内口是子宫最狭窄的部位,且黏膜较薄,手术时易致深层损伤,发生炎性渗出,修复时易粘连甚至瘢痕化[3]。宫颈内注射利多卡因,宫颈内口涂抹利多卡因局部浸润,具有充分松弛宫颈的作用,使扩宫器可直接进入宫腔,避免了扩宫时的机械性刺激及吸宫时吸头的刺激引起的神经反射[4-5],达到减轻患者痛苦及扩张宫口的作用。

康妇消炎栓选用苦参、紫花地丁、败酱草、紫草、穿心莲、蒲公英等中药材组方,具有清热解毒、杀虫利湿、软坚散结、化瘀止痛的功效[6]。方中苦参所含的苦参碱对痢疾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明显抑制作用;蒲公英、败酱草、紫花地丁等具有较强的抑菌、抗毒、抗溃疡、消肿散结作用;诸药联合使用,以达到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目的,具有广谱抗菌及增强人体白细胞对细菌吞噬能力的作用,同时,局部用药,具有起效快、用药简单、临床疗效显著的优点。直肠与子宫附件相邻,彼此静脉丛交互吻合。康妇消炎栓作为栓剂,直肠给药,可在直肠中较为迅速的溶融,释放出有效成分,直接被直肠黏膜吸收,并扩散至体液及附近组织中,直达病所,吸收总量比口服给药吸收总量高,生物利用度增加,药物的吸收加快,减少了不必要的消耗,从而能较长时间地维持有效药物浓度,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迅速起到治疗作用。利多卡因局部浸润使宫颈内口松弛,扩宫过程缩短,从而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质量,使手术顺利进行。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利多卡因联合康妇消炎栓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在手术过程中,应谨慎操作,尤其对有多次人工流产史的患者,更需仔细,以免因手术不当或过度刮宫而损伤子宫内膜,引起远期并发症[7]。

[1]霍丽.人工流产并发症的临床分析57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8):104-105.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3-253.

[3]陈静,李立.人工流产术后子宫粘连200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9):64.

[4]杨丽.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3-62.

[5]刘国敏.人工流产术中杜冷丁联合利多卡因镇痛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0):130.

[6]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6-346

[7]张冬梅.人工流产并发症及防治[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54-55.

猜你喜欢

康妇消炎利多卡因
三味中草药 消炎效果好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6类食物给身体消炎
康妇消炎栓治疗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药效学研究
康妇消炎栓治疗盆腔炎136例分析
少腹逐瘀汤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急性盆腔炎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约诊间疼痛和预防肿胀中的作用
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地西泮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