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与实践

2011-07-21刘振刚

中国钢铁业 2011年10期
关键词:产品经济发展

李 黎 刘振刚

近年来,安阳钢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安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发展机遇、创新发展理念,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工夫,加速结构调整,推进企业转型,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钢铁企业,在新的发展中实现了场地、资金双节约,工艺装备、产品结构双优化,规模、效益双增长,循环经济、绿色发展双提升,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具有鲜明特色的“安钢道路”。“十一五”期间,安钢销售收入最高达到510亿元,比2005年末的203亿元增长151%;资产总额最高达到395亿元,比2005年末的174亿元增长127%;利税最高达到31亿元,比2005年末的16亿元增长93.8%。5年累计产钢4234万吨、铁4000万吨、钢材3834万吨,实现利税106亿元。目前,安钢已经成为中西部地区具有较强带动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优质精品钢生产基地。

一、实施“两大跨越”,开创经济发展方式新局面

2003年,安钢决策层在准确判断行业竞争态势、深刻分析自身实际、科学定位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审时度势,确立了“产能平衡创效益、调整结构上新线、提升档次建薄板”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在结构调整中,安钢瞄准世界钢铁技术前沿,坚持高起点、大投入,充分发挥结构调整的后发优势。累计投资180亿元,共计完成100多个大型项目建设,建成了6米焦炉、400平方米烧结机、2800立方米高炉、1780毫米热连轧、炉卷轧机等一大批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工艺装备。相继关停拆除了76冷拔无缝管机组、130热轧无缝管机组、650粗轧机组、薄板机组等7条落后生产线。在发展过程中,工艺上环环相扣,运行的过程前后呼应,互为因果。前一步建成后迅速达产达效,替代拆除设备的产能,而淘汰拆除落后工艺,又为下一步的发展项目置换出了土地。安钢的发展是在不新征土地的基础上,实现工艺结构的升级换代,从新的角度拓宽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思路,避免企业效益出现“马鞍形”的大起大落,做到了发展过程中产量不减、效益不降,核心竞争能力不断提升。

2007年,在理性客观分析国内外竞争格局的基础上,安钢“内部做强、外部做大”的第二个发展战略承接优势、再续辉煌,开启了加快发展的新征程。2010年以来,安钢总投资上百亿元的新一轮结构调整又“闪亮登场”,以铁前3#高炉、3#焦炉、3#烧结机以及冷轧工程等为重点的20多个项目集中开工,铁前三大工程今年内将相继投产。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安钢整体工艺装备将再上一个大台阶,产品结构将再上一个档次,核心竞争实力显著增强。“两大战略”无缝对接、传承接力,重在调结构、促转型、上新线、做高端。几年来,安钢以业界惊叹的“安钢速度”,以独具特色的“安钢模式”,硬是在不到4.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约节约发展”,走出了一条超常规、跨越式的科学发展之路,建成了千万吨级的现代化钢铁集团。

二、加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经济发展方式“软实力”

安钢从长期的发展实践中认识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着力提升企业“软实力”,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2002年以来,安钢先后建立了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级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等,形成了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科研体系。坚持借脑增智、借梯登高,加强产学研联合,先后与钢铁研究总院、北京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推进产销研一体化,全面加快新产品研发、生产,到推向市场、创造效益的步伐。依托信息化平台,实施精准控制、精益生产,三座150吨转炉全部实现“一键式炼钢”,实现了数字化、现代化。2003年以来累计投入科研资金近100亿元,完成科研课题113项,申请国家专利 83项,获专利 55 项;主持和参与国家标准制定5项。联合开发的双温双压余热锅炉发电系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为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带来新的突破。

三、培育非钢产业,拓展经济发展方式新思路

“十一五”以来,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钢铁市场跌宕起伏,安钢经营发展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安钢大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寻找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思路,大力发展非钢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充分发挥集团公司和各子分公司两个积极性,一业为主、适度多元化的发展格局逐步形成,集团公司整体实力显著提升。目前,有23家分子公司从事非钢产业,涵盖机械加工与制造、冶金建设、物流运输、国际贸易、冶金炉料、矿山开采、房地产开发、钢材深加工等10多各领域。经过几年的发展,非钢产业实现了从亏损到平衡再到盈利的大幅跨越。如,附企公司通过引入德国蒂森公司的资金和技术,建设板材深加工项目,提升了钢材延伸加工能力,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产品得到德国蒂森、法国阿尔斯通等世界500强公司的认可,拓展了安钢产品的国际市场;冶金炉料公司围绕白灰生产主业,积极实施增资扩股,引进民营资本建设回转窑项目,有力保障了集团公司的优质白灰供应;建安公司紧紧抓住集团公司铁前配套完善项目全面铺开的难得机遇,积极承揽业务,扩大内部市场份额,既降低了集团公司的发展成本,又有效锻炼了队伍,提升了竞争实力;机制公司主动拓展新业务,开发新产品,相继开发了高炉冷却壁、连铸结晶器、烧结台车等大型构件,较好地满足了集团公司发展需求,自身实力显著增强;汽运公司按照集团公司“主业做强、物流做大”的要求,通过修订物流制度、建立外围站点、完善仓储职能、引入专业管理模式等措施,物流保产创效能力进一步增强;综利公司围绕冶金渣综合利用,建设钢渣热焖工程,实现了服务钢铁主体生产和创效增收能力的同步提升。目前,非钢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加28.72亿,增长33%,利润同比增长25%,在产业升级中实现了快速成长,初步完成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正全力以赴加快做大做强,努力形成专业化发展的新格局。

四、建设“精品安钢”是经济发展方式成功转变的直接体现

增强产品竞争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力,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中之重。面对国际国内钢铁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差异逐步缩小的现实情况,独特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更是支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安钢立足自身实际,依托装备档次提升的技术优势,实施品牌战略,打造“精品安钢”,全力增强在国内外钢铁市场的竞争实力。

“十一五”以来,安钢坚持适应性和战略性调整相结合,构建并逐步完善产销研一体化平台,成立新产品研发推进办公室,有针对性地研发高端、高附加值和适销对路产品,以高端产品提升市场形象,以高效产品提高经济效益,“多品种竞争”的格局已经形成,优势逐步显现。实现了长材与板材比例由“三七开”向“倒三七”的精彩转变,产品全面升级换代,即使是在目前只占30%比例的长材中,高线、三级、四级螺纹钢等高端高效品种比例也占据绝对优势;在70%的板材中,超宽、超厚、超薄等极限规格以及汽车板、桥梁板、管线钢、高强板等高端产品比例更是与日俱增。今年品种钢比例、品种材比例双双突破70%,成功开发取向硅钢、不锈钢等高端产品,开发的帘线用钢被誉为“钢铁皇冠上的明珠”,桥梁板实现了整桥供货的历史新突破,一系列高端产品应用在“神六”飞船、奥运场馆、西气东输、北京南站等国家高端领域和重点工程,“安钢品牌”的美誉度和竞争力大幅提升。高强度板、锅炉容器板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30%和18%,保持国内第一。产品中西部销售比例达到79%,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河南市场销售比例达到65%,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产品出口扩大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市场实现了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出口结构由低端产品为主向高附加值钢材为主转变。

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通绿色发展通道

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安钢循环经济得到大力发展,实现了对资源与能源最大限度的循环与综合利用,推进内涵集约式的转变,提高资源利用率。安钢提出了“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则,明确了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的目标和方向,以成本、环境、能源、资源为关注点,充分考虑资源支撑力和环境承受力,追求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把循环经济的思路贯穿企业的生产发展中。在发展战略中,涉及到循环经济的投资近30亿元,上马了一批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项目,体现循环经济的特色。先后淘汰落后工艺装备22台套;建成了干熄焦、高炉TRT发电、烧结余热发电等一大批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项目;实现了热装热送、连铸连轧;3座150吨转炉实现了“负能炼钢”;具有自主知识产品的烧结余热发电项目,为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带来新的突破;充分利用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余能、余压、余气,进行回收发电,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4.7万千瓦,2010年自发电8.5亿千瓦时,减少碳排放80万吨,节约外购电费4.6亿元,今后几年安钢自发电比例将达到50%。目前,安钢吨钢综合能耗预计完成668千克标准煤,同比降低90千克标准煤,吨钢耗新水4.2立方米,与 “十五”末相比降低4.3立方米,余热余能回收率达到80%,提高8个百分点,为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过程中,全面提升了安钢循环经济的总体水平。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安钢将继续以转变发展方式为突破口,把发展质量和效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遵循《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进一步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努力建设现代化钢铁集团,增强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实力。

猜你喜欢

产品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新产品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