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扬军工特色文化 培养可靠顶用人才

2011-07-20谷焕民

军工文化 2011年7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育人特色

■ 谷焕民

(作者: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书记)

传扬军工特色文化 培养可靠顶用人才

■ 谷焕民

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前身是著名的哈军工。在哈军工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创造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还形成了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哈军工文化”。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充分认识到文化环境的熏陶和感染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把传承、开发哈军工宝贵文化资源与培养“可靠顶用”人才紧密结合,大力实施特色文化育人工程,以哈军工文化园建设为载体,系统构建文化育人环境,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办学水平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以哈军工物质文化遗存为基础,打造哈军工文化园

学校十分注重保护和传承哈军工物质文化遗存。一方面注重挖掘和保护包括哈军工教学大楼、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过的教学科研服务设施、诞生“共和国第一”的实验室、建校以来作为上下课铃声并沿用至今的军号等哈军工物质文化遗存;另一方面通过建设“陈赓受命创建哈军工铜像群雕”等新的文化景观和中国“十大名船”展、船舶博物馆等新的文化设施,并在主楼、教学大楼、图书馆等基本建设项目中注意保持哈军工原有的建筑风格特色等途径,使学校新建的设施、景观与哈军工物质遗存深度融合,逐步形成了由历史景观区、文化景观区、船海特色区和哈军工纪念馆所构成的哈军工文化园“三区一馆”格局。

哈军工文化园按照“整合资源、分区建设、突出特色、开放运行”的方针,成为哈尔滨市著名的文化旅游景地。2007年,“哈军工文化园”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成为首批22个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之一。

以哈军工精神文化遗存为基础,构建校园文化核心价值体系

学校十分注重对哈军工办学思想、理念和战略等精神文化遗存的总结,凝炼形成了以毛泽东主席《训词》为办学使命、以“国家利益至上”为办学宗旨、以“高起点、跨越式”为发展战略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两老(老干部、老教授)办院”的人才观,“教书教人”、“一切为了学员”的育人观,“尖端集中、常规分散”的学科发展观等构成的哈军工文化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学校文化发展的核心资源和文化育人的宝贵财富。

在凝炼和传扬哈军工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近年来,学校进一步凝炼推出了“大工至善、大学至真”校训、“三海一核”特色办学理念、“以祖国需要为第一需要、以国防需求为第一使命、以人民满意为第一标准”的大学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最高追求、以支撑‘三化’为核心责任、以服务国防为特色使命、以人民满意为根本标准”的大学使命以及“忠诚、坚韧、团结、创新”的校风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程大学校园文化核心价值体系。

从哈军工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到具有工程大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对学校广大学生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高远的价值追求,增强建设国防、服务国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哈军工成为学生最骄傲的光荣历史,哈军工传统成为学生最自豪的文化基因,哈军工精神成为学生最崇尚的价值追求。

以哈军工文化园和校园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系统构建特色文化育人环境

以传播文化标识和文化故事为先导,构建育人的精神文化环境。文化标识和文化故事在文化环境中处于引领地位,是特色文化育人环境建设的灵魂。学校通过确立与传播“以忠诚为灵魂、以工学为境界、以海防为特色”的校园文化价值观等理念标识,军号、校歌等听觉标识,具有军工及海防特色的校标、校旗、道路命名等视觉标识,以及挖掘与传播体现校园文化价值观的校园历史文化故事,构建了育人的精神文化环境,潜移默化地感染、教育学生,成为激励广大学子为国防事业发奋图强、勤奋为学的精神力量。

以建设文化场馆和文化景观为重点,构建育人的物质文化环境。文化场馆和文化景观在文化环境中处于基础地位,是特色文化育人环境建设的基础。学校通过建设陈赓院长纪念展厅、哈军工-哈工程院士展以及正在建设的哈军工纪念馆等文化场馆,陈赓院长铜像、民族英雄邓世昌铜像、哈军工首席顾问奥列霍夫铜像及奥列霍夫广场等文化景观,投入4000多万元维修哈军工教学楼,形成了育人的物质文化环境。

以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和文化赛事为抓手,构建育人的行为文化环境。文化活动和文化赛事在文化环境中处于中坚地位,是特色文化育人环境建设的核心。学校通过开展以贯穿“海防”特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目标的国防教育活动和赛事,以贯穿“忠诚”灵魂、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为目标的军工文化活动和赛事,以贯穿“工学”境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科技活动和赛事,构建了育人的行为文化环境。这一环境促进了校园文化价值观的广泛传播,使学生牢固树立起“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学风,增强了践行校园文化价值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哈军工精神与文化,不断熏陶和感染、激励和鼓舞着一代代、一批批哈军工的后人。广大毕业生牢固树立服务国防的价值取向、献身海防的理想信念,积极主动选择到国防系统就业,以“分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而受到普遍赞誉。2006年以来,学校在国防系统就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分别超过40%和45%,提前两年完成指标。据原国防科工委统计,在国防工业系统担任总工程师、总设计师的工程大学毕业生占“两总”人员总数的5.6%。“可靠、顶用”已成为学校毕业生的代名词。为此,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称赞学校学生“不愧为哈军工的传人”,海军政委胡彦林上将称学校为“不穿军装的海军院校”。

实施特色文化育人工程的经验和启示

通过推进特色文化育人工程建设,不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而且为学校实施精英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特别是为国防工业培养和输送可靠顶用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学校的经验和启示是:

特色文化育人环境建设必须与学校的历史发展与传承相结合。文化的生命力体现为历史传承,同样,在学校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历史文化积淀,是最具有生命力的要素,也最具有凝炼开发、形成特色并发挥作用的潜质,这是凝炼校园文化特色的“根基”和“主脉”。哈军工虽然不存在了,但哈军工永远是哈尔滨工程大学历史的源头,也是学校构建特色文化育人环境的根基。

特色文化育人环境建设必须与学校的办学目标与定位相结合。办学目标和定位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两个根本的深入思考。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培养“三海一核”领域一流的工程师、行业的领军人才和科学家——服务于这个目标和定位是学校特色文化育人环境应具有的核心功能。

特色文化育人环境建设必须与学校承载的使命和任务相结合。包括文化建设在内的学校一切工作,均应从不同角度服务于学校承载的使命和任务。哈船院时期,学校确立了“为海军建设服务、为造船工业服务”使命,后期进一步凝炼为“海运、海防和海洋”(“三海”);隶属国防科工委时,将“三海”拓展为“三海一核”。划归工信部以后,学校又被赋予了服务新型工业化的新使命。不同时期、不同使命,赋予特色文化育人环境建设相应不同的重心和导向,从而使之成为学校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并体现了核心价值。

文化育人环境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历史过程。多年来,学校党委坚持围绕培养可靠顶用人才这个根本任务,坚持把文化环境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使特色文化的育人效果逐步显现,特色文化育人环境建设已成为学校的重要品牌和标志。

(作者: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书记)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育人特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特色种植促增收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