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之花”在黑土地绽放

2011-07-20褚晓文

军工文化 2011年7期
关键词:航空工业沈阳战斗机

■ 赵 民 褚晓文

(作者:赵民,中航工业沈阳所所长;褚晓文,中航工业沈阳所党委书记)

“工业之花”在黑土地绽放

■ 赵 民 褚晓文

冷艳的梅,苍白的雪,热烈的情,殷红的血……在东北黑土地的深层,埋藏着无数古战场血泪锈蚀的刀剑和外族入侵的耻辱坚石。50年前,寄托着共和国战鹰冲天、执剑巡疆梦想的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就像一颗稚嫩的幼种,在沈阳这片兼容着火山与冰岸、天池与地泉、野性与柔情、严寒与温馨、烈酒与甘露的黑土地中,生根、发芽、抽枝、开花、结果,与兄弟单位共同成就了今日航空“工业之花”的精致花园,实现了航空工业的华丽转身……

历经两千年荣辱兴衰、潮起潮落,被誉为“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的文化古城沈阳,在近代工业文明的洗礼中,成就了“共和国装备部”的重要地位。在沈阳古城内的辽代古塔下,有一处高墙深院、绿荫萦抱,充满了神秘和威重气息,这里聚集了一批满怀航空报国、强军富民梦想的军工战士,他们就是创造了共和国航空史上无数个第一,把自主研制巡天雄鹰梦想变为现实,把“工业之花”的种子播撒到祖国四面八方,把研制歼族战鹰里程碑镌刻在广袤蓝天,输出了千余名优秀科技、管理人才的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以下简称沈阳所)。50年来,在老、中、青三代科研工作者的艰苦努力下,沈阳所成功地研制出三大系列、30多种型号战斗机,获得四项国家最高科技进步大奖,国家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重大贡献奖,被评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单位;拥有500多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培养了以五位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航空科技英才,被誉为共和国“战斗机设计研究的基地,航空英才的摇篮”。

报国情深:妙手苍穹镌丰碑

上世纪50年代末,那崇尚理想、红歌嘹亮、英模辈出的年代,无数身穿“国防绿”和“干部蓝”的知识分子,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大熔炉中,在一块块贫瘠的土地里,埋下了一颗颗孕育希望的种子;在一张张空白的图纸上,开始绘就一幅幅精美的崛起蓝图。

中航工业总经理林左鸣视察沈阳所。

1961年8月,以中央军委决定组建共和国第一个飞机设计研究所——国防部第六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沈阳所前身)为标志,以共和国飞机设计事业的开拓者——刘鸿志、徐舜寿、黄志千、叶正大,院士顾诵芬、管德、李明、李天、杨凤田等为代表的我国第一代飞机设计制造者们,和航空军工人一道就此载入我国航空工业的光辉史册,泱泱大国从此走上了从修理飞机、跟踪研制苏式机到自主研制型号机、预先研究先进机之路。

曾记否,战场屡遭敌机袭,惊梦常闻爆炸声;俯瞰大地思强国,仰望长空盼神鹰。

战争的炮火仿佛犹在耳畔,当时尚未完全从战火阴影中走出的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航空工业尚在蹒跚学步,建立我国自己的航空科研机构,尽快跟上世界航空工业的发展步伐,已迫在眉睫。

我们的前辈满怀航空报国理想的火种,带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军工精神,在这片黑色热土上,开始了气壮山河的创业历程。没有专业书籍,没有试验设备,没有计算机,没有飞机设计经验,没有飞机设计管理体系,更没有人掌握全部飞机设计的工作流程。什么也没有,飞机设计事业更是一片空白……广袤的天空如同空白的纸张,亟待妙手神笔挥毫泼墨。第一代飞机设计者们白手起家、绳床瓦灶,一手抓基础条件建设,一手抓项目研制,用执着、智慧和与生俱来的“航空精神”,在无垠广袤的蓝天妙手镌刻了一个又一个历史丰碑。

1969年7月5日,由沈阳所自主设计的我国第一架高空高速战斗机“歼8”在沈阳首飞成功,开辟了我国航空工业从跟踪研制到自行设计的新纪元,从此共和国的空中武装力量开始由我国自行研制的国产高空高速战斗机装备。

以1984年6月12日首飞成功为标志,沈阳所研制成功“歼8Ⅱ”型飞机,接着又相继研制成功“歼8Ⅱ”的多种改进型飞机,标志着我国战斗机的设计水平和研制管理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空中受油型飞机歼8D飞机的问世,使国产战斗机具备了远程作战能力。由于歼8Ⅱ型飞机在设计时考虑了进一步创新发展的余地,衍生出多种改进型飞机,使歼8Ⅱ型飞机形成了发展系列,进一步提高了飞机的性能,增加了功能,扩展了用途,使属于第二代战斗机的歼8Ⅱ系列飞机,具备了第三代战斗机的某些技术特征,并成为我国国土防空的主战机型,大大提高了我空海军的作战能力。

进入新世纪,沈阳所成功研制了多种新型战斗机,实现了从研制第二代战斗机到研制第三代战斗机的历史性跨越,其中两型飞机通过设计定型,标志着我国具备了独自研制第三代重型战斗机的能力。两大系列飞机批量装备部队,并作为空海军现役主力机种,威严地捍卫着祖国的神圣领空。新的机种实现了我国第三代重型战斗机材料体系及机体平台改进,装备了新的综合航电系统,全部配装国产武器,实现了飞行控制和机电系统国产化;实现了飞机平台动力国产化研制,同步研制综合保障设备。其中多项先进技术填补了我国航空武器装备领域的重大空白,为我国战略思想从国土防御转为攻防兼备提供了有力保障。

人文传导:从一枝独秀到百花争艳

剑啸苍穹的战鹰,如同一座座丰碑,铭刻着沈阳所的辉煌,记录着中国航空作为“工业之花”的尽情绽放。遥想当初,从歼8机一枝独秀,发展到今天的春色满园、百花齐放,沈阳所就像孕育希望的绿色苗圃,培育了一颗颗生命力旺盛的幼种,播撒到祖国的大江南北,饱满的花蕾和着改革开放节拍,惊艳地绽放在祖国大地上。

国庆60华诞阅兵式上,当中航工业自主设计生产的歼11、歼8D等15个机型151架飞机12个空中梯队,与中国空军“双剑合璧”,以威武雄壮之势米秒不差地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接受党和国家的检验时,人民为之欢呼雀跃,世界为之仰慕喟叹,无数为我国航空事业奉献毕生心血的人流下激动欣喜的热泪!

机声隆隆,融入了多少沈阳所人的梦乡;航空工业的集体飞舞,倾注了多少沈阳所人的心血汗水、青春年华。

5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沧海一粟,沈阳所却历史性地开创了共和国自主研制战斗机之先河,创造出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多项第一,为新中国飞机设计事业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沈阳所创建以来,向上级机关和兄弟单位输送各类人才千余人,其中担任副局级以上领导职务的百余人,他们在中国航空战线的各个领域为振兴中国的航空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祖国不会忘记,沈阳所的几代“天之骄子”为振兴航空工业和加强国防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以自主创新一次次拉近了中国航空与世界的距离,用智慧实现了战鹰凌空、固我蓝天的梦想,用执着开启了问鼎蓝天、腾飞世界的辉煌历史。

1961年,满怀赤子之心和一腔热血从国外归来的徐舜寿,与同是海外归来的飞机设计师黄志千,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航空人才、莫斯科航空学院毕业的叶正大,共同担负起开创共和国飞机设计事业的历史重任,以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在这里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支飞机设计队伍。历史烟云散去,这三位被誉为共和国飞机设计事业的开拓者,他们的足迹在沈阳所航空报国的征程中熠熠生辉。

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顾诵芬,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德、李明、杨凤田,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天等一批知名专家就是在沈阳所这块沃土上成长起来的科研奇葩。

不会忘记,歼8原型飞机在定型试飞阶段出现了跨音速抖振,威胁飞行安全。为了排出故障,时任副总设计师的顾诵芬同志冒着风险先后三次乘坐超音速教练机升空,与歼8飞机进行等速、等距飞行,在不同高度、不同速度、不同方位观察、拍摄飞机的流场。两架飞机最近时相距只有10余米,稍有疏忽,就可能发生意外。由于不具备空勤身体条件,高速飞行和剧烈的颠簸使顾诵芬浑身大汗淋漓,恶心阵阵,头昏难忍,但他仍然顽强地坚持,终于找到了故障原因,改进了设计,彻底解决了抖振问题。

不会忘记,1990年春节前,已50岁的高级工程师孙新国为了抓紧完成一项重点课题研究任务,已经连续加班月余。大年初二,他又冒着沈阳地区多年未见的漫天大雪独自到办公室加班。但疲惫的心脏已不堪重负,不幸病逝在办公楼旁,为祖国航空事业奉献了最宝贵的生命。

不会忘记,21世纪,市场经济的大潮荡涤着每一个人的心灵,但年轻的设计队伍,以报国为己任,淡薄名利,耐住寂寞,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航空报国”的理念。面对型号任务难度更大、技术更新、周期更紧、需求更加迫切的新形势,他们将拼搏与创新高度融合,有的婉言谢绝高薪聘请坚守在航空战线,有的撇下儿女情长挑灯夜战,有的带病坚持工作不下火线,有的为了攻克难关日夜守望在实验室里和试飞现场……新时代的科研人员使沈阳所精神得到了新升华,注入了新内涵。

传承火种,播撒希望,胜利起飞,这不正是沈阳所人50载峥嵘岁月的真实写照吗?50年来,根据航空工业建设的需要,沈阳所选派千余名优秀儿女,入巴蜀、赴陕西、奔赣江、爬云贵,把建设现代化航空工业的火种播撒到祖国的四面八方,使昔日的荒山野岭变成今天共和国的航空“新城”,把航空精神和飞机设计事业生态移植于航空大军心智中,共同举起维护祖国荣誉尊严的空中银色盾牌,燃起锻造捍卫共和国广袤天空主权之剑的熊熊烈焰。

传承使命:新航程起飞新战略

辉煌成就基于使命传承,来源于长期锤炼的精神追求。正是在与生俱来的报国精神感召下,沈阳所人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推动了一架接一架型号飞机呼啸而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工业史特别是航空史的奇迹。

助推航空工业战略腾飞的接力棒,历史性地传承在我们这一代沈阳所人身上。

今天,在航空工业“十二五”大幕隆重拉开之际,“两融、三新、五化、万亿”,无疑是一个再次放飞沈阳所人理想,赋予新一代航空设计者们无限力量的目标。

基于传承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核心使命,作为孕育飞行梦想、移植工业之花、起飞航空智慧的沈阳所,如何给力中航工业这场战略起飞,实现中航工业的集体共舞?

我们深知,只有艰苦奋斗,艰辛劳动,勇攀高峰,才能在航空科技领域不断突破,才能使我国的航空科技水平尽快跻身世界先进水平之列。

不争个人名利,不计个人得失,不辞工作艰辛,不惧生活艰苦,为祖国的航空事业呕心沥血、忘我工作,有的甚至失去生命。

这是沈阳所人精心传承维护精神花园的真实写照。

是献身航空事业的崇高理想,凝聚了一支爱航空、爱所、爱岗的航空科研设计队伍。

这是我们对人才队伍推动事业发展最自信的解读。

无愧于前辈们的光辉业绩,我们新一代沈阳所人责无旁贷地继续承担起助推航空工业起飞的核心使命。

构建“以先进飞机研发为核心主业,航空产品和民用产业为支撑”的发展格局。以“十二五”发展规划为牵引,建设学习型、规范化、数字化、创新型的飞机设计研究所。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观念创新,把沈阳所建设成为事业发展、人才成长的沃土,员工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提升研制能力。加强平台能力建设,全面提升设计能力、工程验证能力、快速试制能力、产品研发能力和保障能力;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核心业务应用信息系统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从传统的工程设计/验证体系向基于仿真的设计/评估体系转变;加强创新体系建设,设立创新基金和定期召开科技创新大会,鼓励创新项目,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提升自主创新水平。

构筑人才高地。深入贯彻执行“专业评价、梯队建设、政策支持”三位一体的人力资源战略,形成“长、家、匠”分类培养的队伍建设模式。通过型号、预研和重点试验室建设等推动专业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交流、竞聘和考核力度,搭建多维度的人才成长体系,努力培养和造就行业领军人物,不断提升研究所的核心竞争力。

深化管理创新。整合现有管理体系,构建以综合平衡计分卡为统领的综合管理考核体系;构建以信息化为基础、集成综合计划、科研计划、人力资源等多维度信息互联的管理平台;深入推进知识工程,建立基于知识、面向仿真的现代飞机设计综合平台;以新项目为牵引,与沈飞公司共同开展沈阳飞机快速试制中心的建设工作。

持续塑造发展魂魄。继续传承和发扬集团和沈阳所的优秀传统、航空报国理念和价值观,开展思想管理,实施文化落地工程和文化生根工程,探索可管理的文化建设新模式,营造团队、阳光、激情和创新的文化氛围。

实现共同愿景。保持飞机研究设计综合实力国内领先,引领我国战斗机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作者:赵民,中航工业沈阳所所长;褚晓文,中航工业沈阳所党委书记)

猜你喜欢

航空工业沈阳战斗机
航空工业综合技术研究所
苏-35S战斗机
摄影
沈阳分店
沈阳分店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航空工业向阳:战略引领 砥砺前行
歼-5战斗机
蚋式战斗机
LiteraryTechniquesEmployedtoDevelop Celie'sCharacterinThe Color Pur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