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殿仁:军旅中历练出的人生智慧

2011-07-20

军工文化 2011年7期
关键词:领导智慧

■ 余 玮

李殿仁:军旅中历练出的人生智慧

■ 余 玮

曾官至陆军参谋学院政治委员、总参陆航局政治委员、国防大学副政治委员兼纪委书记、十一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的他,始终不改平民本色。

虽未着戎装,却依然不失英武。魁伟的身躯、坚实的臂膀、洪亮的嗓音,尽显一位高级将领的风采。金丝眼镜连同镜片后的浓眉朗目透出儒雅之气,宽阔平滑的前额尽透出他的智慧。

我们在国防大学帅园——当年刘伯承的帅府专访了李殿仁中将。一句朴素的言语道出了将军的肺腑心声,也展现出将军的平民本色:“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最不能容忍瞧不起农民;我当过生产队长,最惦记大田里的收成。”从士兵到将军,李殿仁始终保留着4个“念念不忘”:“念念不忘是农民的儿子,念念不忘生产队长出身,念念不忘是一个共产党员,念念不忘学无止境、自己任何时候都是个学生。”从他的军旅生涯中,我们读到了人生智慧与领导艺术。

“立冬”的锤炼与春天般的呵护

按我国传统文化,“立冬”代表着冬季的开始。李殿仁就出生在1945年“立冬”这一天。“小时候,我可以说没有名字,稍大一点才有了个小名‘立冬’。长大后,父母请村里一个读书先生取了带‘殿’字辈的名字‘殿仁’。”

接受采访期间,李殿仁向我们口述了他家的苦难史:“我家好几代没有一个识字的,长年给人打长工,面对东家和管家刻薄、凶狠的面孔,甚至打骂和蹂躏,除了忍受还能怎样?父亲快30岁才结婚,家里穷,娶不起老婆。母亲13岁那年从水泊梁山逃难到滨县,无依无靠的她两年后与父亲结婚才算有了一个家。生了好几个孩子,都因为生活窘迫夭折了,最后只留下我们兄弟3个——殿仁、殿义、殿信和姐姐殿云、妹妹殿玉。”

人生的困苦虽然残酷,但却考验一个人的意志、精神与心灵。李殿仁和家人一起与命运抗争,抱定信念,一任生活的打击却义无反顾地前行。李殿仁清楚,抱怨是不起作用的,不能因此失去生活的勇气。尽管家境十分拮据,但是因为没有文化而吃尽了苦头的父母还是努力送孩子上学。

李殿仁上完了高小后,只上完了一年初中。‘大跃进’后,学校被解散了,只得回家种地。因为吃苦耐劳,有主见、有思想、品质好,小小年纪的李殿仁就成了村里的生产队长,工作有条不紊,深得群众的好评。

1964年1月8日,是李殿仁人生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拐点。就在这一天,他冒着鹅毛大雪应征入伍,成为第二十六军三十三师炮兵五五八团的一位侦察兵,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当天,他写就诗《离家从军》:“银白世界,遍野茫茫。胸怀壮志,告别故乡。从军报国,心到疆场。雪随我来,春在前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部队里,李殿仁奋勇争先,军事比武中无论是体能、技能,还是智能或班组协同等方面表现突出,综合能力强,且年年被评定为“五好战士”。很快,李殿仁被提任为侦察班长,后担任宣传干部。1970年3月,他被调任济南军区党委办公室秘书,后被调到总政治部与总参谋部工作,先后在徐立清、杨得志等首长身边工作。长期在军队高级领导身边工作,李殿仁学会了站在领导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着清醒头脑。

李殿仁曾长时间在总政治部副主任徐立清将军身边担任秘书,首长丰富的领导工作经验与出色的领导才干及公道正派、大公无私的个人魅力对李殿仁影响较大。徐立清曾经说过:领导干部的身教,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他的一生,不争名,不争利,不争官,不考虑个人的地位和待遇,而对身边的工作人员,总是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作为秘书,李殿仁常常加班工作到深夜。徐立清总是叮嘱大师傅给李殿仁做点夜宵,虽然只是一碗面条、几块点心,却深深代表着首长对部属的关心。有时徐立清还让他的夫人党秀玉亲自送碗热汤,好几次让李殿仁这个山东汉子眼窝里热乎乎的。李殿仁说:“将军身边的许多往事就像闪光的宝石,深积在我脑海的底层,使人激励,让人难忘。”

“英雄总是布衣多,士兵统帅一脉畅。威威赫赫战功将,厚厚道道好师长。”李殿仁曾如此在诗中贺杨得志寿辰。他说,杨得志是战将,精通战略、战术与战法,待人宽厚,善于团结人,民主作风好。

秘书往往被人们看作是领导的“影子”,代表领导机关形象,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受到机关和基层干部群众的关注和评价。李殿仁深知,秘书素质的高低、形象的好坏、作风的优劣,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还关系到领导本人的形象,直接影响领导工作的成效。李殿仁从不利用领导的权威和自己的特殊工作条件越权行事,不利用自己与领导的特殊关系为亲友谋取非法利益,不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和身份以势压人,而是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帮领导之所需,谒诚为领导服务,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花在学习上,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在首长身边工作期间,他利用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努力向他们学习,得到极好的锻炼,丰富了工作经验和管理艺术,有了比较深厚的理论素养和多方面的知识积累。这些首长特有的人格魅力,让他深受教育,有了正确的名利观,保持着一颗淡泊名利的平常心。他说,在这些德高望重的老首长手下工作,感受到的是春天般的呵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我一边沉吟一边若有所思,陆游和唐琬离婚后二人在沈园相遇,心中都很难过,曾经相爱的人却再不能执子之手,陆游写下了这一首钗头凤。

后来,李殿仁成长为我军的高级领导干部,他没有忘记当年老首长对自己的教导,身体力行。多年来,身为高级领导的李殿仁所乘坐的车一般都有着特殊的标记和特殊的通行权,但他总是告诫司机:“不要开特殊车,没有特殊任务不要任意超车、挤车,绝不允许与人力车争道、抢道。假如他们是我们的父兄、姐妹,有人在他们面前肆无忌惮的横冲直撞,我们是什么滋味儿?”每每遇到前边有自行车或推、拉车,他总是叮嘱司机要注意让路而行。

李殿仁常对身边的同志说:我们这支军队从诞生那天起,就同人民群众结下了骨肉之缘、鱼水之情。战争年代的浴血奋战是为了拯救人民、保护人民,和平时期的建设和发展也是为了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要尊重人民,爱护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是我们这支军队的惟一宗旨,我们军人的一言一行都要尊重、爱护人民,都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

兵法经典里的领导智慧

《孙子兵法》产生于中国,但现在它已不仅仅是中国人的专利。早在唐朝就已走出国门,漂洋过海,传遍世界。如今,已成为世界各国共享的智慧宝库。李殿仁注意到,国防大学防务学院每年招收的许多外国高级军官学员最喜欢的课题除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外,就是《孙子兵法》。“他们在学习《孙子兵法》方面下的功夫是很大的,语言的不通没有成为他们学习研究《孙子兵法》的障碍。他们中的不少人不仅看懂了,而且还有独到的见解。我们作为《孙子兵法》的正宗传人,更要学会灵活运用孙子的智慧应对挑战。”

王安石说:“信但用孙武一二言便可成功名。”李殿仁较早就接触到《孙子兵法》,爱不释手,曾做过大量的读书笔记,现在也常常翻阅,常读常新。“作为当代各级领导者、企业家,不仅要学习《孙子兵法》的竞争谋略,更要学习孙子提出的‘为将之道’,以提高智力水平和能力素质。”

孙子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李殿仁说,这5个字即为“为将五德”,内涵相当丰富,要求也相当高。

“智”,李殿仁觉得至少包含智力、智慧、智谋这几个方面。“作为将领,要号令千军万马,必须有极高的智慧,要善于把握战机,善于出谋划策。‘智’字上面是个‘知’,下面是个‘日’,这告诉我们:要每天学习知识,逐步增强智力——知识是智慧的根基,要有高超的智慧,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这是对将军的要求,也是对企业家和领导者的要求。”李殿仁说。“没有一定的智慧担当不了大任,就是把你放到那个位置上,你也干不好,大家也不信服。”

“信”,李殿仁认为最重要的是诚信、信任、威信。“诚信是为人之本,更是为将之德。作为一个领导,能力不大,群众尚可谅解。如果发现你做人不行,不讲诚信,把群众当小孩耍,你就成了孤家寡人,就没有人跟你走,最后的结果就是一事无成。”

“勇”,是为将者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军人最宝贵的品质。“将军的勇敢和普通士兵的勇敢有所不同。士兵的勇敢主要体现在敢于浴血沙场,冲锋陷阵;而将军的勇敢主要在敢于决断,敢于负责,承担风险。将军的勇敢不是匹夫之勇,而是大智大勇,这种勇敢不仅表现在不怕牺牲,更重要地表现在敢于敢于决断、敢于负责上。”李殿仁说,对于权力,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平时,人们对权力趋之若鹜,权力越大越好,生怕权力不够大;但是,当危机到来的时候,人们对权力的态度就完全变了——这个时候是避之惟恐不及。决策的困难,不在于决策本身,而在于决策的后果,在于巨大的风险!

李殿仁说着说着,仰起头,用双手向上理了理头发,似乎在梳理着自己的思路,接着说:“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造福一方,可以展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如果用得不好,就会给人民带来祸害,给自己带来灾难。掌权者对自身要警惕的东西很多,但是最需要警惕的就是贪欲之害。七情六欲人人都有,做官的也不例外,问题是不能有贪欲,不能贪权、贪财、贪色、贪名、贪利、贪功。”

“奇谋伟略十三篇,妙计锦囊千古传。袖里风雷在国泰,掌上阴阳为民安。风浸雨蚀三千载,笑容未改胜当年。环球争读孙武子,故里惠民喜空前。”这是李殿仁贺孙子塑像落成之时的诗句。任何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智力竞争。能不能正确把握《孙子兵法》的科学价值,学好、用好其谋略智慧,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人,在于领导者的智力水平和能力素质。李殿仁将军悟来悟去,深得《孙子兵法》有关“为将之道”的精髓要义。

本色将军淡泊处世的背后

有一年,李殿仁乘吉普车外出,途经黄河古堤,3辆拉煤的地板车十分艰难地往堤坝上爬,无疑压住了吉普车及后边的几辆汽车的速度。李殿仁所坐的吉普车司机也随着后边的汽车司机鸣起了焦躁、催促的喇叭。李殿仁的眉头顿时一皱,厉声道:“按什么按?!如果前边拉车的是我们的父亲、哥哥,或者是我们自己,听到这刺耳的喇叭声是什么样的心情?!下车,帮着推!”说着,他挽起袖子,后面的司机们及围观者说:“大家一起来!推!”

当大家同他一起把3辆装满无烟煤的地板车一辆辆地推过了黄河大堤时,道旁的群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地板车司机流着热泪向大汗淋漓的李殿仁致谢时,不知谁喊了一声:“向解放军学习!”随之一片响应。李殿仁伸开大手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大声说:“向人民群众学习!”犹如一石击浪,溅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一双双亲近又钦敬的目光投向了李殿仁。

李殿仁说,“做官是为了做事。个人的成长进步,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与党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才能够干大事、成大器。”这些年来,李殿仁就是将党的需要与个人的理想追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很好地摆正了两者的关系,听从党的召唤,服从党的安排,克服官本位意识,不求官位高,但求贡献大,靠真才实学和真实业绩成长进步,靠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赢得人心。

人的一生要过许多关口,其中,名利关是最狭长最难过的。李殿仁淡泊名利,追求“宁静致远”的意境。这位农家成长起来的党的高级领导十分清楚:权力来自人民,执政为了人民;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他说,领导干部始终要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绝不能把权力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因此,无论在什么时候,面对怎样的严峻考验,他都一直保持政治上的清醒;无论在什么岗位,干什么工作,都要时刻牢记自己的革命军人身份;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受到怎样的诱惑,都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

人生就是选择,每个人的选择不同,便有了不同的人生。李殿仁说,我这一辈子,许多选择是组织上决定的,不是我个人选择的——我的所有职务与待遇是组织上给的,我从来没有为自己争取过。“我只有3件事是自己选择的,是自己争取到的:当兵是我主动报名的,入党是我申请而努力争取的,当上人大代表后我建议编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因为我是农民出身,要关切‘三农’问题。”

选择与放弃,是一种心态,是生活与人生处处需要面对的关口。李殿仁所选择或争取的是人民的利益、个人的崇高价值。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个十字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很多时候由自己定。李殿仁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在每一个路口慎重地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在自己多彩的人生之路上走出一串串坚定的脚印,才能实现自己独特的人生价值。

作为军队高级领导干部,按干部服役条令条例,大区副职在63岁退出领导岗位。2006年,李殿仁刚过60岁,就多次申请退出领导岗位。他说:“在职时尽职尽责是贡献,提前退下来,腾出位子给年轻的,也是一种贡献。”虽然他要提前退休的要求最终没有被批准,但这种思想境界十分令人敬佩。

多年来,身为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的李殿仁一直关注“三农”问题,在履职期间多次向全国人大会议提交了相关建议。他不知多次少到基层深入调研,就农民增收、农村义务教育法的执行情况、农村土地流转、旧村改造、农民工返乡就业、农产品价格、农村医疗保险与低保的落实情况等问题,一次次走访、座谈,广泛征求意见,多次呼吁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他说,人大代表是人民的代言人,全国人大代表更是有责任向国家建言献策,真实反映农村情况,把农民的心声和基层干部的呼声传递给党和国家,为党和国家正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每每看到农民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他高兴得合不拢嘴,总是亲切地鼓励他们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把家乡建设得更好,并询问他们还有哪些实际困难。

这位农民家庭出身的全国人大代表,长期关注“三农”,关注民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以自己的行动书写出了一名全国人大代表的赤子深情。“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革命成功是靠农民起家的,中国的子弟兵是工农子弟兵。我们对农民要有感情,改革有成果,不能忘了农民、农村与农业。”

《中华儿女》杂志社)

猜你喜欢

领导智慧
2016重要领导变更
我家领导
领导,您的威严掉了
有智慧的羊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