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经济的现状与前景

2011-07-20

军工文化 2011年3期
关键词:经济总量经济体国家

■ 余 斌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部长)

中国经济的现状与前景

■ 余 斌

2010年中国经济成功实现了两大历史性跨越:经济总量上升到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收入进入到中高收入国家行列。

中国经济的两大跨越

在1978~2010年的32年间,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长9.9%,人均GDP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被国际社会誉为“中国经济奇迹”。而且从现在的情来看,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还可以继续保持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良好局面。

由于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持久高速增长,经济总量上升到全球第二位。2010国内生产总值比1978年增长18倍,在经济总量上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因素:第一个是中国经济持久高速增长,2002~2010年,中国经济的年平均增长达到10%以上;第二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

我国经济总量什么时候超过美国呢?什么时候能够成为全球的第一大经济体呢?老实说,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这涉及到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美国未来的经济增长,以及未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化等问题。大体上我们可以作出这样一个判断,2020~2030年,中国有可能在经济总量上超越美国,从而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2010年,中国人均GDP达到4394美元,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世界银行把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分为四类:低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中高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2010年中国跨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

所以说,2010年中国经济成功实现了两大历史性跨越:经济总量上升到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收入进入到中高收入国家行列。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当中国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以后,就面临着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世界银行在研究世界各国经济增长时候,发现的一种普遍的现象,即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在人均GDP处在4000到7000美元这个发展阶段的时候,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过经济衰退,长达10年、20年、30年不等。

2010年人均GDP跨越4000美元以后,我们是否会出现经济的衰退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去年对这个问题作了专题研究。我们认为之所以很多国家在人均GDP进入4000美元以后,会出现经济衰退,大体存在三个方面原因:

第一、从经济发展方式来讲,人均GDP低于4000美元以前,也就是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往往因为劳动力资源的低价值,从而形成低成本竞争优势。在快速推进工业化过程中,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当人均GDP跨越4000美元以后,伴随着劳动力、土地等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原有的低成本的竞争优势不复存在,而新的竞争优势又没有形成,这样就形成了经济衰退。

第二、从社会管理角度来讲,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往往强调效率,强调国民经济的初次收入分配,而忽视收入分配调节,往往会带来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超过了社会稳定可承受的范围,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使经济高速增长中断。

第三、在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当人均收入低于4000美元的时候,需要解决的是吃饭的问题,对其他方面的要求不多。在超过4000美元以后,公民的参政议政的意识不断增强,而原有的政治体制如果不进行深刻的变革,没有给公民提供足够多的表达渠道,社会必然会分化,从而带来社会的动荡动乱。

中等收入陷阱,即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在人均GDP处在 4000~7000美元这个阶段的时候,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过经济衰退。

当下,中国在经济发展方式、社会管理和政治体制,不同程度存在这些问题。所以“十二五”规划指出一方面我们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要推动社会管理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很多发达国家认为是世界经济失衡,主要是中美两国的经济失衡,因为中国消费不足,大量的出口导致巨额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大幅度增长。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难道真的走的是一条过度依赖于出口的增长道路吗?

对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的发展认真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基本结论:中国内需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超过了70%。可以说中国过去30年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需的扩张。

在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是我国出口快速增长的时期,我国经济往往表现为外需驱动为主的特征。外部环境恶化,就表现为内需驱动为主的特征。我国经济增长具有“双轮驱动”结构特征。

在外需不足的时候,通过有效的内需驱动,在若干年内走出低谷。我国既不会出现像严重依赖外需的小国经济体那样,由于外需的萎缩而导致深度的衰退,也不会像大国封闭经济体那样,可以完全脱离世界经济的波动而独善其身。

所以说,中国经济增长是内需外需双重驱动的结果,而不仅仅是依赖某个方面。在过去30年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出口、投资、消费三大需求都发挥了作用。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路

在“十二五”规划中,我们要把中国的发展方式,转变为立足于国内消费的轨道上来,需要认真分析制约消费扩张的因素。究竟是什么原因带来了中国私人消费占GDP比重的持续下降?我认为主要是三个问题:劳动者报酬、居民收入占GDP比重偏低,且持续下降;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占总支出比重低于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的平均值;居民尤其是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基尼系数持续攀升。

如何解决老百姓没钱花的问题?要提高两个比重,实现两个同步。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际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十二五”规划中,通过合理调整分配关系,有效增加居民收入,从而扩大消费。

怎么解决老百姓有钱不敢花的问题?要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比重,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从而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

如何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是“十二五”规划着重解决的问题。

过去3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工业制造业的扩张。我们现在处在工业化的初期,工业还有进一步扩张的空间,但是我认为,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将会逐步转变为服务业,而服务业又是一个国企垄断、政府高度管制的领域,要引导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就必须进行改革,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

2011年中国经济前景展望

关于2011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我们预计: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将略低于2010年,全年经济增长9%左右。今年上半年,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下半年通胀压力会逐步缓解。2011年CPI涨幅处在4%左右。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把更大精力放到加快推进相关领域的改革上,力争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部长)

猜你喜欢

经济总量经济体国家
中国石材业的多个第一正在被其它新兴经济体国家所替代
中国经济总量突破百万亿元意味着什么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应对空间有多大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满洲里市“十二五”社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十三五”展望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新兴经济体分裂为三大阵营
西湖: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实现“双提升”
2014年中国经济总量有望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