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势利导提高学生学习素质

2011-07-13王发虎

考试周刊 2011年40期
关键词:学生素质因势利导

王发虎

摘 要: 教学的三个基本因素“学生、教师、教材”构成教学的基本载体。教学的载体、社会意识形态的导向、经济基础的支撑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国家已经构建了基本完整的教材体系,构建了掌握素质教育的知识,具有素质教育理念的教师队伍。教师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会学的问题。因势利导是提高学生素质特别是促使学生会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 因势利导 学生素质 学习素质

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首先必须具备学生、教师、教材三个基本要素。在这三个要素中,学生是第一要素,有学生需要传道授业,才有教师的出现,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知识,就要编制教材。没有学生教师的存在,教育教学就没有任何社会价值,教材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同样的道理,推进素质教育同样决定于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在三个要素中,国家统一编制适应素质教育的教材,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使之掌握素质教育的理念、知识、技能和技巧。只有这两个条件还是不够,还必须把学生这个主要的要素调动起来,才能够顺利推进素质教育。人们提出“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线,学生为主体”,就说明教育教学的要素,学生是第一位的。如果这个主体的学习素质跟不上,那么,推进素质教育将会事半功倍。

规范、系统的教育体系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但是,形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是学生、教师和教材。这个基本要素和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导向共同构成规范、系统的教育体系。学生、教师、教材奠定教育的基础。教育方针、教育目标、考核方案等上层建筑构成教育方向的导向。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显示了教育教育的过程,决定了教育教学的成果。经济基础、社会意识形态决定教育的发展和需求。在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下,决定不同的教育方向及目标,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在我国最早的真正的教育教学是孔子开创的单兵训练式的教育教学形式。在同一教室的同学,学习的内容各不相同,现在的复式教学就留下了当时教学的痕迹。这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培养具有“六艺”的统治阶层和为其服务的管理人才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所决定的。封建社会的翰林院,以及各地的官学或私塾以“四书五经”为教材,以科举为目的的教学形式是由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和统治政治所决定的。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教育,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就是社会意识形态和经济基础的需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因为,发展中的中国国民经济有能力保证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同时需要教育的发展推进跨越式经济建设的步伐。所以,经济建设形势又促使素质教育的快速推进。这些都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社会发展的必需,教育发展的必然。

党和国家已经制定了教育方针、教育目标和考核方案,构建了教育上层建筑的导向。在学生、教师、教材三个基本要素中,教材,国家已经科学地编制了适合素质教育的统一教材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补充编制的地方教材;基本建立了科学、适用、高效的素质教育的教材体系。教师,国家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采取不同形式进行培训,一支适应和掌握素质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但是,还必须有学生良好的学习素质相配合才能有效、高质量地推进素质教育。因此,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那么学生具备什么样的学习素质呢?比较好的学习素质应该包括爱学习、勤学习、会学习。现在,爱学习、勤学习、会学习的学生少之又少,特别是农村边远山区的学生会学习真如凤毛麟角。不会学习就进步缓慢,教师根据教学按照教材安排和教学目标要求的进度教学,许多知识他们都似懂非懂,完全是一锅夹生饭。他们很快就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由爱学变为厌学,勤学变为懒学。许多初中学生厌学情绪的滋长就是很好的例子。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关键是解决学生会学的问题。

解决学生的会学问题,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一个方面,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地把学生某一个方面的兴趣引导到学科教学的兴趣上来。除了弱智儿童以外,学生的许多知识并没有人专门进行教学,他们只看别人做某种东西一两次他们就会做出同样的东西,有的东西教了若干遍他们仍然做不了。究其原因是有没有兴趣。人们常说:“学而知之不如生而知之,生而知之不如好而知之。”因为人只要喜好某种东西,学起来特别有兴趣,学得也特别快。儿童如此,成人也不例外。当然,这并不是像人们片面的认识,认为某人具有某个方面的天才或天分,而是这个人在各方面用心进行研究,认真地求索,从中悟出自己模仿学习的方法,会学这方面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教师就要注意每一个学生的个别爱好,根据学生的个别爱好,去发展学生的特长。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崇拜。在他的个别特长得以发挥的时候,他就会产生成就感,同时觉得教师始终在重视他,关心他,对教师信服。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把他个别爱好的模仿、自学的会学的方法引导到自己所教学科的学习上来,使他对学科学习跟个别爱好一样产生兴趣。他就像学做他喜好的东西一样进行学科学习。教师再加以规范和引导,他就会很快地学会学习。这样因势利导地传授,比教师填鸭式地灌输自认为科学的、先进的学习方法要有效得多。因此,因势利导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不失是一种可以尝试的方法。

猜你喜欢

学生素质因势利导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聚焦时政析热点 因势利导巧复习
因势利导抢市场,练好内功助发展——迅达咨询砥砺奋进的五年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上教师个性化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怎样与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过招”
生源多元化背景下高职院学生素质提升工作现状及策略探究
依托民间游戏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研究
对初中作文写作评价的思考与创新
“西涧”无声胜有声
依托民间游戏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