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材施教”如何“面向全体学生”

2011-07-13刘万苍

考试周刊 2011年40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因材施教

刘万苍

摘 要: “因材施教”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就应关注学生差异,公平对待学生,发掘学生潜能,分类指导,整体推进。

关键词:因材施教 面向全体学生 教育教学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了一切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孩子的一生”。这一圭臬始终涵摄、统领着整个教育发展的目标走势。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社会的深情呼唤。而素质教育要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的原则就是“因材施教”。所谓“因材施教”,就是教师要根据学习者不同的资质等具体情况而施行相应的教育措施。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因材施教”体现的是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而“面向全体学生”则体现了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可以说,没有“因材施教”做前提的“面向全体学生”乃是虚假的“全体”;同样,不能以“面向全体学生”为根本目标的“因材施教”,也是无谓的“施教”。所以说,“因材施教”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前提,而“面向全体学生”则是“因材施教”的根本目标,二者之间是并行不悖、熔融统一的辩证关系。那么,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如何面向全体学生来恰当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促成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呢?我以为,以下几点做法是值得尝试的。

一、悉心关注和肯定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孔子是“因材施教”的首倡者,他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朱熹在他的《<论语>集注》中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圣贤施教,各因才,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人弃也”。可见,古人育人,即已注重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关注“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但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际中,由于诸多复杂原因的影响,每个学生在学习兴趣、动机、气质、性格、能力、学习风格等方面有着较大的个别差异。教师要充分关注和尊重学生的这些差异,并予以及时而恰当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进步。法国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照它的形式去指导他。”也就是说,教师必须根据教育对象的资质差异而采取相应的引导措施,帮助他们进步。黄沙如海,找不到两颗完全相同的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两片完全一样的叶片;人海茫茫,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教学实际也是如此。由于社会的、历史的、家庭的、生理的种种原因,每个学生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教师就要充分关注和尊重学生的这些差异,并予以及时而恰当的鼓励和指导,力争使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保护,自信心得到激发。

二、公平公允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熏染学生的品德。

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因材施教”和“面向全体学生”是矛盾的,他们把二者截然割裂,只注重对少数人的“施教”,而忽视对绝大多数人的关注,以致无数人才被埋没或备受戕害。有言道,教的职责在于帮助,教的本质在于引导,教的良心在于公平,教的目的在于不教。校园不仅是传递知识的圣地,更是人性养育的殿堂。教师不仅要用自己丰富的知识涵养去滋润学生的心田,而且要营造民主教学氛围,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视生为友,怀揣一颗诚挚的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熏染学生,满足他们求发展、求进步的需要,从而使学生从教师的行为中看到希望,受到鼓舞,增强学习兴趣和生活激情。

三、尽力捕捉和发掘每一位学生的内在潜能,使他们的才华得到充分施展。

应试教育的弊端之一就是只注重教育的选拔功能,却忽视、甚至漠视了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内在潜力这一事实,放松或放弃了对绝大多数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掘与培养。殊不知,“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科学家、工程师,也同样需要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的工人和农民。”因此,今天的教师应建立“人人都有发展潜能,人人都能进步提高,人人都能按其个性选拔,人人都有拿手绝活,人人都会自我发展,人人都懂得发明创造,人人都能为社会所容纳,人人都能适应未来。”和“全才通才,偏才怪才,人人是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育人理念,做到不遗弃、不淘汰任何一个学生,使他们的内在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惟其如此,才能使“因材施教”的目标得以实现。加拿大的病态心理学专家汉斯·塞耶尔在他的《梦中的发现》一书中专门研究了人的潜力估测,他提出了一个迷人的观点,认为人的大脑所包容的智力能量犹如原子核的物理能量一样巨大。因此,至少可以从理论上说,人的创造潜力是无限的,是不可穷尽的。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怎样获得知识的方法,而且要亲近学生、关爱学生,透彻了解学生个性,善于发现和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内在潜能,因势利导,充分发掘,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走向成功,使他们的才华放射出灼灼光彩。

四、善于分类指导,注重整体推进,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各得其所的发展。

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以上的智力,只是这些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学校里没有所谓“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只是他们的表现不同罢了。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各得其所的发展。

总之,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来“因材施教”,始终把“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施教准则,既有所为,又有所不为,那么,一定会为学生的发展擎起一片希望的蓝天。

本文系“甘肃省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让高中政治教学走入生活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巧抓课文及学生特征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