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电类专业现代教学模式中的应用研究

2011-07-13刘袁缘刘光明

考试周刊 2011年40期

刘袁缘 刘光明

摘 要: 本文从高校电类专业的学科建设出发,分析了网络教学平台对教学质量的现代化、远程化、终身化的影响。将网络教学信息平台融合于电类学科教学过程中,可优化高校教学资源配置,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更高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最后提出了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管理方向。

关键词: 高校网络教学平台 电类专业 现代教学模式

一、引言

在教育过程中高校肩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复合性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电类专业是现代高校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其中包括计算机信息基础课、电子设计基础课、信号通信基础课等,对培养现代需求的IT人才有着重要的理论基础作用。但是传统的大学电类专业基础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较简单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和创新性的发展。学习国外高校先进的现代教学模式,并引入我国高校教育教学系统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又称在线式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管理系统、数字化教学系统等,它是基于Web的高校教学管理与师生沟通的平台。目前,很多高校都开始研发自己的特色专业网络教学平台,平台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师网上备课、课程制作、教学素材建设、网络授课、网上交流、网上作业、网上学习、网上考试及质量评估等多种服务的综合教学支撑平台。教师通过这样的信息平台,建立数字媒体资源库,对教学资源进行实时动态更新,可以让学生不仅学会专业知识,使自己与信息时代同步,而且培养信息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二、国内外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和发展现状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网络信息在年轻一代的生活比重越来越大。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多媒体教学就已经进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高校教育教学中。1995—2004年,全世界网络教学的市场规模以45%的增幅扩大。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网络课件开放工程OCW,是国外网络教学普及的一个典型例子。

进入2000年后,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网络教育。2003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启动高校教学质量和改革工程课程建设工作”的文件,高校专业课程建设的网络化、信息化速度大大加快。2005年12月华南理工大学构建了基于高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课程建设模式、课程教学模式、项目管理模式。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开始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师生终身学习的领域。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校内基于校园网多媒体教学和校外远程教学同时进行并相互融合的开放式办学格局,成为了高校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

三、高校电类专业特色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特点

电类专业培养电气、电子、通信、计算机等IT行业研究开发人员的学科,其特点是不仅有理论性的专业基础课程,如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等,而且有比重相当的实践实验性课程,如电子创新设计仿真、电子测量、单片机应用等。因此,建设高校电类专业特色的网络教学信息平台首先需要研究具有高校电类专业特色的网络教学信息平台的功能特点。

1.网络教学平台要与各种信息资源的有机结合

电类专业是一门与时俱进的科技类工科专业,实时地掌握现代领域的发展状况,将专业理论与先进技术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建立数字媒体资源库、资源中心及资源管理中心,提供师生有机的优化和查询信息,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2.PBL交互协作的远程教学模式

考虑到电类学科的学科分支性与交叉性,开发基于PBL模式的基于问题的学习论坛。基于Internet的环境下,开放式、分布式的BBS论坛提问与交流的模式,有助于电类专业各个学科方向的教研与学习。如BBS论坛可分为信号处理版、单片机技术应用版、嵌入式开发版、C/C++开发版等,教师和学生可根据不同的问题有目的地进入相应的学科分支进行提问、讨论、学习。

3.LabView虚拟仪器模拟特点

电类学科作为IT行业的主导学科,是一门很强的实验开发型学科。其教学平台可在其上开发和嵌入现有的虚拟仪器仿真软件,如EWB电子仿真平台,matlab、protel等学习软件。同时,建立网上实验注册和跟踪系统,记录和跟踪学生实验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

4.功能扩展与延伸

在校园网内部的Internet网络基础上,通过防火墙与外部Internet网络相连,扩充教学资源和师生的网络视野。

四、电类专业教学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

课题组以我校校园网环境为依托,建立包括用户的客户端、服务器、SQL数据库组成的电类学科网络教学平台,并在我校信息工程学院中开始试用,学期末受到的师生网上回馈信息,满意率达到82%。

网络教学平台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学科资源管理系统

学科资源管理系统由课程教学管理、课程资源管理两个模块组成。课程教学管理模块主要是给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提供的计算机辅助手段,其主要功能是开发、管理、调度课程资源、虚拟教学活动开展;课程相关资料管理包括教学资源的整合和更新、管理,如教学PPT、教学视频等。学生通过前台登入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交流、查询等功能。

2.LabView虚拟实验仿真系统

LabView虚拟实验仿真系统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虚拟实验课程和科研开发平台。学生对自己的目录拥有所有权限,但对其他学生的目录没有任何权限,不能修改和抄袭他人的实验数据和科研结果。教师可在公共目录中存放实验要求和实验指导书等相关实验资料。

3.网上模拟考试系统

网上模拟考试系统是对学生开放的在线式测试系统。学生可以通过学号登入后进行自我学习测试,分析自我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错误,主要有单元学习测试和学期末模拟考试两个功能模块。同时,平台还可以自动生成批改结果和错误分析。

4.PBL模式论坛交流系统

开发BBS形式和PBL问答模式的师生在线式交流平台。学生可在线提出自己的问题,分不同的学科与感兴趣的组进行讨论和学习,直到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兴趣和价值。

五、网络信息平台的管理

高校电类专业教学网络信息平台以教学化校园为核心,实现在线式管理,是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基石。因此,搭建好的网络信息平台的后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对此,课题组提出了教师和学生共同管理的模式,设置了教师站务管理及学生站务管理员,共同进行数据库维护、网络设备管理、网络故障、性能管理、网络认证、计费管理等,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又提高了学生的网络管理能力,还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六、结语

通过调研和实践,网络信息教学平台对培养电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传统的教学工作存在很多弊端,比如IT信息时代飞速发展,导致理论学科与行业需求的脱轨,校园的信息不对称,等等。研究开发和完善适合高校学科建设的开放式网络信息平台是教学信息化的一个部分,将在高校教育的各个学科和各个部门逐步推进。

同时,这种将无线网络引入到现代教学模式中来,利用很低的成本换取很大的教学环境,改变教学模式,将是我们未来探讨的一个主要话题。

参考文献:

[1]王炯.现代教育技术与新时期的远程教育[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12):63-64.

[2]李娟,张宝昌.浅析网络信息技术对高校教学发展的影响.西北医学教育,201004,VOL18,(2).254-255.

[3]黄胜.浅议高校实验教学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03:160-162.

[4]韩冬梅.小型无线网络在高校现代教学模式中的应用研究.科教文化,186.

[5]成宁,钟军平.网络环境下PBL模式在高校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教育战线,137-138.

[6]刘冬,马秀峰.论PBL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软件导刊,2008,(5).

注:本文为项目结题论文。

项目来源:“十一五规划”省教育厅基金课题。

项目名称:《网络环境下电气信息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