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2011-07-13王久洪

考试周刊 2011年40期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农村初中教学方法

王久洪

摘 要: 在体育教学工作中,作者不断地进行各种教学方法的尝试,并就常用的两种体育课堂教学方法作了探索研究,逐步加深了对农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方法的理解。

关键词: 农村初中 体育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一、示范法

示范法是指教师通过具体的动作范例,使学生直接感知所要学习的动作的结构、顺序和要领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教动作技术、发展学生身体的过程。所以它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的正确示范不仅能使学生直观地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而且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运用示范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有明确的目的。

教师的每一次示范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在备课时,要根据课的任务、教材特点、学生情况来安排什么时间示范、示范多少次、重点示范什么。在教新教材时,为了使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一般可先做一次完整动作的示范,然后根据教材情况做重点示范。动作的关键环节还应尽量放慢示范的速度,边示范边讲解。在进行复习教材时,则应根据学生对教材掌握的具体情况,做有针对性的示范。对低年级学生,由于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差,模仿能力强,应多示范,少讲解。

2.示范要正确,力争每次示范成功。

学生掌握动作的过程,从生理学角度讲,其本质都是条件反射的建立与巩固的过程,是条件刺激物(示范、讲解等)和无条件刺激物(肌肉感觉)相结合的结果。教师示范不正确,就会使学生对动作概念理解不清楚,就会出现错误动作,错误动作经过多次重复,就会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所以教师必须认真地做好每一次示范,每次示范力争做到正确、熟练、轻快、优美。由于学生对新事物感兴趣,在教师第一次示范时,他们的注意力特别集中,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因此教师应特别注意做好第一次示范。

3.注意示范的位置和方向。

示范的位置和方向如何,会影响示范的效果。示范位置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队形(为了使学生看得清楚,调动队形也是必要的,但应尽量减少调动)、动作结构的特点和安全要求而定。一般示范者要站在学生的正面,与学生视线垂直,使全部学生都能看清楚。示范位置与方向的选择,还应考虑到阳光、风向、周围环境等情况,不要使学生面向阳光或迎风,尽量避开繁华和有特殊物的方向,以便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4.示范与讲解相结合,与学生练习相结合。

示范与讲解相结合,能使学生的直观(看到的)和思维(通过示范和讲解使学生思考动作的技术要求)结合起来,收到更好的效果。

5.除了教师亲自做示范之外,也可由动作掌握较好的学生做示范。

这样不仅可以起到与教师示范的相同作用,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如果有条件,还应利用直观教具(如照片、画片等)进行教学,但使用时要防止学生注意力的转移,或流于形式。

二、完整教学法和分解教学法

完整教学法和分解教学法是体育教学中根据课的任务、教材特点和学生接受能力,处理教材的两种教学方法。

1.运用完整法教学的一般要求。

(1)在进行动作简单、学生容易掌握的教材时,教师在讲解、示范之后,就可以立即组织学生练习,在练习中教师发现错误,应及时指导纠正。

(2)在进行动作复杂的教材时,可以着重突破教材的重点。先解决技术基础(动作的基本环节),再解决技术细节(每一环节中的细节技术)。

(3)对有一定难度的教材使用完整法教学时,可先简化动作的要求,再按照教材技术规格的要求进行教学。

2.运用分解法教学的一般要求。

(1)分解教材时要考虑到各部分或段落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要破坏动作本身的结构,例如教跳远时,一般都把助跑和起跳两个环节连在一起进行。

(2)在进行分解后的各个部分的教学时,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每个部分、段落在完整教材当中的位置,让学生明确该部分与上、下部分,特别是与下部分的关系。

(3)分解法要与完整法结合运用,最后达到掌握完整教材的目的。分解法是达到掌握完整教材的手段,使用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学生对完整教材的掌握;一般在学生对重点部分基本掌握时,就应该立即转入完整法教学。

(4)体育课中练习法的应用。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尝一尝,要想学会游泳就得下水,要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增强学生的体质就必须通过学生的亲身练习才能实现。所以根据教学任务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练习,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方面。

三、固定条件和变化条件

1.固定条件。

是指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组织学生反复地练习某一个动作。这种形式的练习,对于掌握、巩固动作技术和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重要意义。在固定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时应注意到:

(1)对固定条件下的重复练习,不能理解为简单的、机械不变的重复,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做练习时细心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对他们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2)教师在备课时对每项教材都要认真地安排,根据课的任务、每项教材所用的时间、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特点和场地器材等因素,对学生练习的次数、距离、重量、时间、时间间隔,作出具体规定,以保证每项教材的重复次数。在班级人数多、场地器材少的情况下,还可选用动作结构和教材基本相同的辅助练习,以便取得增强学生体质的实效。

(3)固定条件进行练习时,因为条件基本固定不变,学生可能感到枯燥无味,而且当学生对动作已经基本上掌握时,还可能产生厌烦情绪,要求学习新动作。这时教师除了对学生不断地指明新的努力方向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练习目的的教育,也可以在固定条件下利用竞赛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变化条件。

是指在变化条件下组织学生练习某一内容,这种练习形式对于改进、提高动作有重要意义。

用变化条件方式组织学生练习时应注意: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师所采用的任何变化手段,必须从达到一定的目的出发,而不要为变化而变化,追求形式。

(2)变化条件要做到循序渐进,尤其是在加大练习难度时,不要变化得太大,太突然。

(3)由于变化条件,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因素提高教学质量。但是,有时学生的注意力不是集中在改进动作上,而是被吸引到附加的条件上去了,这就需要教师特别注意正确引导。

(4)在利用变化条件的练习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时,时间不宜过长。当学生的错误动作基本得到纠正时,恢复到按动作规格去完成练习。

综上所述,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农村初中学生的特点,适当运用以上几种方法,以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

猜你喜欢

体育课堂教学农村初中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体育课堂教学增强学生体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试析如何提高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