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炎消颗粒内服配合透明质酸钠注射液治疗膝骨关节炎 80例

2011-07-12杨开洋张晓霞陕西省中医医院西安710003

陕西中医 2011年9期
关键词:膝部膝骨性软骨

杨开洋 杨 峥 张晓霞 陕西省中医医院 (西安 710003)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是临床中老年人多发、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具有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等特点。病理变化最初发生于软骨,以后侵犯软骨下骨板以及滑膜等关节周围组织,以致软骨破坏,软骨下骨硬化、囊性变和代偿性骨赘形成等,并由此引起关节疼痛、僵直、畸形和功能障碍[1]。是由于膝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在关节表面、边缘形成新骨为特征的内在的非炎症性疾病,临床上以膝关节疼痛,负重、活动时加重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2]。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衰老、创伤、炎症、肥胖、遗传、代谢和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3]。西医多采用非甾休抗炎药、透明质酸钠注射疗法、手术疗法。该病属中医学“骨痹”“膝痹”范畴,中国传统医学在这方面有独特优势,通过辨证论治,具有疗效确切、远期效果好的优势。为此,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80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共 80例 (103个膝关节),单侧 57例,双侧23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 40例,男 16例 ,女 24例;年龄 41~ 70岁 ,平均 58.34岁。对照组 40例 ,男 13例 ,女 27例;年龄 40~ 68岁,平均55.56岁。病程 6个月~ 5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①前月大多数时间有膝痛;②骨赘形成;③关节液检查符合骨性关节炎(WBC<2000个PmL,外观清晰、粘性);④年龄> 40岁;⑤晨僵 <30min;⑥有骨摩擦音。满足①+②条或①+③+⑤+⑥条或①+④+⑤+⑥条者可诊断为膝骨性关节炎[4]。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骨炎消颗粒(熟地、补骨脂、山萸肉、川芎、丹参、牛膝、地龙、防风、秦艽、独活、木瓜),每次 1包,每包 5g(每克含生药 3.45g),2次 /d,并配合透明质酸钠注射液(国药准字 H10960136)25mg关节腔注射,1周1次。如有关节腔积液,先抽净积液后再注入透明质酸钠。对照组采用尼美舒利(国药准字 H20041488)内服。两组疗程均4周。

由同一组医生进行病例诊断、评分和 X线分级,治疗前后均采用美国膝学会评分法评分。主要观察膝部疼痛、活动范围、稳定性、屈曲畸形、伸直迟滞、内外翻畸形、行走距离、上阶梯情况和使用支撑情况等指标的评分情况,观察治疗前后X线摄片的变化[5]。

疗效标准 优:治疗后总评分达 170分以上;良:治疗后总评分达 150分以上,或提高 30分以上;可:治疗后总评分达 120分以上,或提高 30分以上;差:治疗后总评分低于 110分,或提高30分以上。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治疗结果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表1结果显示,治疗组优良率为87.5%,对照组优良率为65.0%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部评分比较 表2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膝部疼痛和膝部伸直迟滞,经治疗后,膝部活动痛和膝部伸直迟滞均有显著性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迟滞均有显著性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屈曲畸形和膝部内外翻畸形虽有改善,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部评分比较 (±s)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部评分比较 (±s)s/分

组别n疼痛治疗前治疗后活动范围治疗前治疗后稳定性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4033.1±6.842.3±4.4△19.8±4.125.3± 4.721.3±4.122.3±4.3对照组4030.6±5.338.0±4.5△20.3±3.423.4± 5.221.2±3.922.1±4.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部功能评分比较 表3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行走和上下楼梯困难,经治疗后,行走和上下楼梯均有显著性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1或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部分患者须扶单手杖或双手杖支撑,治疗后也均有显著性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 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部功能评分比较(±s)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部功能评分比较(±s)s/分

注:t检验;与治疗前比较 △P<0.05,▲P<0.01。

治疗组4022.4±5.339.5±7.1▲32.4±5.941.7±5.4△-3.2±1.3-2.1± 1.4▲对照组4021.5±4.736.8±6.4▲31.9±5.338.4±5.2△-3.1±1.2-2.0± 1.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膝部疼痛以及上下楼梯时膝部疼痛均明显减轻,行走距离延长,伸直迟滞改善。表4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总评分均有显著性提高(与治疗前比较,P<0.0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评分比较(±s)s/分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评分比较(±s)s/分

注:t检验;与治疗前比较 △P<0.05。

治疗组40121.3± 14.7161.3± 17.3△对照组40118.9± 13.9151.3± 16.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影像学 (X线摄片)的变化两组治疗前后X线摄片均无明显变化。

讨 论 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多因素疾病。除机械磨损外,遗传、环境因素、慢性损伤、老化过程、肥胖、超负荷运动、饮食、性别、种族等都可能是发病因素。另外,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免疫因素也都与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有关。现代医学认为,骨内高压与机械性因素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原因[6]。主要病理改变为软骨的退行性变和消失,以及关节边缘韧带附着处和软骨下骨质反应性增生形成骨赘,并由此引起膝关节疼痛。目前西医治疗以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症状为主,但长期使用,胃肠道毒副作用明显。

该病相当于中医学“骨痹”、“膝痹”“伤筋”的范畴,认为本病与年老体衰、长期劳损、外感风寒湿邪有关。肾主骨,肝主筋,筋附骨,中年以后,肝肾渐衰,肾虚不能主骨,肝虚无以养筋,正如《张氏医通》所曰“膝为筋之腑……膝痛无有不因肝肾虚者”,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是本病发生的病理基础。《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劳所伤……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说明久立久行(劳损)或外伤,直接损伤筋骨,血瘀气滞,不通则痛而形成本病。《素问◦至真要大论》:“寒复内余,则腰尻痛,屈伸不利,股胫足膝中痛。”风寒湿邪侵袭,痹阻经脉气血,血行不畅而瘀滞不通故产生膝痛等症[7]。由此可见肝肾不足、精血亏损、血瘀气滞,无以濡养骨骼是本病发生的内因,而风寒湿等外邪入侵则是外因。因此,治疗原则上以补益肝肾、活血祛瘀、祛风寒通经络为主。在长期临床工作中,使用补肾活血祛风通络法治疗骨痹,对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延缓病情发展有明确作用,本法的经验方主要由补肾活血中药和祛风通络中药组成。方中熟地滋阴养血、补精益髓;补骨脂补肾壮阳;山萸肉补肝肾,暖腰膝;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火下行;地龙通经活络;防风祛风胜湿止痛;秦艽祛风胜湿通络;独活祛风,胜湿,散寒,止痛;川芎,丹参活血祛瘀;木瓜舒筋通络。全方配伍以补益肝肾、活血通络、祛风除湿之药,使骨强筋健,瘀去肿消,血活痛止,则膝骨性关节炎的症状缓解,功能恢复。

[1] 曾意荣,樊粤光 ,刘少军.补肾活血中药治疗肾虚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4(4):76-78.

[2] 吕 刚,卢 勇 ,孟庆才.补肾通络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新疆中医药,2006,24(4):24-27.

[3] 牛 洁.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J].中医正骨,2007,19(2):66-68.

[4]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9-353.

[5] Insall JN,DorrL D,ScottR D,et al.Rationale of the knee society clinicalrating system[J].Clin O rthop,1989,248:13.

[6] 韩 艳.中西医结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8(1):18-20.

[7] 尹国勇.于培俊益肾壮骨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112例临床研究 [J].光明中医,2009,24(1):75-76.

猜你喜欢

膝部膝骨性软骨
居家运动——膝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膝部练习(中级篇)
居家运动——膝部练习(初级篇)
膝骨性关节炎的自我康复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原发肺软骨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消痛散塌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膝骨性关节炎的治未病预防及护理思路
膝盖美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