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已无乔布斯读《史蒂夫·乔布斯传》
2011-07-12王笑红
文/王笑红
世间已无乔布斯读《史蒂夫·乔布斯传》
文/王笑红
他总是“有意识地将自己置身于艺术与科技的焦点。在他所有的产品中,科技必定与完美的设计、外观、手感、精致、人性化甚至是浪漫结合在一起”。
著/沃尔特·艾萨克森(美)出版/中信出版社
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Isaacson)出生于1952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作家。曾任阿斯彭研究所首席执行官,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董事长和《时代》杂志总编,著有《爱因斯坦传:生活和宇宙》《本杰明·富兰克林传》以及《基辛格传》等。
网络上流传着许多张青葱岁月的乔布斯与盖茨的合影。2011年5月,比尔·盖茨探访病中的乔布斯,两人单独待在一起三个多小时,追忆过往,谈及教育问题、家庭乐趣。尽管他们在硬件和软件应紧密结合还是更加开放这一问题上怀有对立的理念,但这一次两人都承认了对方取得的成功,这次碰面也是计算机行业的两个伟大人物之间最后的惺惺相惜。
2011年10月5日,56岁的乔布斯辞世,这个并不令人意外的消息传来,网络上一片悼念之声,世界各地的人们前往苹果专卖店,表达对这位天才的悼念。在此之前,他已与疾病搏斗了八年。他说:“记住自己很快就要死了,这是我面对人生重大选择时最重要的工具。几乎一切——所有外界的期望,所有骄傲,所有对于自己困窘和失败的恐惧——这些东西都在死亡面前烟消云散,只留下真正重要的东西。”
乔布斯56年的人生就像是一部传奇。他在出生后不久就被亲生父母遗弃,“被遗弃。被选择。很特别。这些概念成为了乔布斯的一部分”,被遗弃的伤痛一直伴随着乔布斯的生活,但在他23岁时,他却重复了自己父亲在23岁时犯下的同样错误,他抛弃了自己的女儿丽萨。虽然他后来又想方设法弥补,甚至把苹果1980年出品的新型电脑按女儿的名字命名为“丽萨”,但这位天才的女儿苦痛的记忆已经铸就。
我们时常提起与硅谷同时代的伟大公司,与它们的创始人相比,乔布斯具有更多艺术家的气质。书中有一个细节:在麦金塔设计方案敲定后,乔布斯把团队成员召集到一起,举行了一个仪式,他说:“真正的艺术家会在作品上签上名字。”这些签名被隐秘地刻在每一台麦金塔电脑的内部。他的管理风格堪称残酷,对细节完美的追求也常常令研发团队精疲力竭,但他以自己“蛊惑人心”的个人魅力,把最优秀的科技人才和营销人才聚集在苹果,当然这并不排除他依靠痛哭来乞求需要人才的加入。他是一个感性的人,有网友统计称,在这本传记中,乔布斯一共哭泣157次,平均三页哭一次。其中,哭倒在地25次,大哭并尖叫34次,泪流满面42次。
他的演讲体现出极简主义——简单、纯粹并充满魅力,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当他1997年8月出席在波士顿召开的麦克世界(Macworld)大会时,他在结束语中说:“我们也要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为那些从开始就购买我们产品的人服务。因为很多人认为他们是疯子,但是在那种疯狂中我们看到了天才的智慧。”全场掌声雷动,人们都站起来,满怀敬畏地看着这位十年后会震动世界的人。
他总是“有意识地将自己置身于艺术与科技的焦点。在他所有的产品中,科技必定与完美的设计、外观、手感、精致、人性化甚至是浪漫结合在一起”。他相信产品是有灵魂的,是为了一个使命才被生产出来的。如果一个物体具有情感,它的情感应是基于它想实现自己价值的渴望。他信奉禅宗,认为直觉对自己的工作有很大影响。他热爱音乐,生命中唯一让他紧张得手足无措的时刻是见鲍勃·迪伦。他花了很长时间,说服版权所有者同意苹果以199美元的价格在爱特尤恩斯(iTunes)数字媒体播放应用程序里打包出售鲍勃·迪伦的所有歌曲。这也在之后为迪伦赢得了年轻一代的歌迷。我们也不能忘记,在离开苹果的日子里,他所参与的电影《玩具总动员》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有人说,乔布斯创造了他的时代中最好的两个品牌:苹果和皮克斯。
从这本传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乔布斯“非同凡想”(ThinkDifferent)的几项关键特质:他知道如何做到专注。“决定不做什么跟决定做什么同样重要。对公司来说是这样,对产品来说也是这样。”在他回归苹果公司之后,大刀阔斧地砍掉了70%的型号和产品,提出苹果今后的产品战略是在“消费”、“专业”、“台式”和“便携”四个领域做四个伟大的产品,带领苹果回到正轨。他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设定优先级,把激光般的注意力对准目标,把分散精力的事情都忽略掉。乔布斯把这种专注的能力和对简洁的热爱归功于禅修。
他从不依靠市场研究,去迎合消费者现在的需求,而是提前一步搞清楚他们将来想要什么。时至今日,苹果产品的一大特点就是,它与许多软件都不兼容。他想完全掌控自己制造的每一样东西,他想控制外界环境,把产品看作自己的一种延伸。他的理念有时会跟短期商业利益发生冲突,但却带来了迷人的用户体验,以及非凡产品。使用一款苹果产品可以像走在乔布斯喜爱的京都禅意花园里一样,让人肃然起敬,而这种体验都不是通过崇尚开放或兼收并蓄来实现的。
他接受了“灌输”这一营销方略,这是迈克·马库拉提出的“苹果哲学”的第三条。“人们确实会以貌取物。我们也许有最好的产品、最高的质量、最实用的软件等等。但是,如果我们用一种潦草马虎的方式来展示,顾客就会认为我们的产品也是潦草马虎;而如果我们以创新的、专业的方式展示产品,那么优质的形象也就被灌输到顾客的思想中了。”在乔布斯的职业生涯中,他一直十分关注,甚或是过度关注营销策略、产品形象乃至包装的细节。他是细节的完美主义者,亲自撰写苹果的广告语,甚至苹果零售店装饰用的石头也要亲自选定。
《史蒂夫·乔布斯传》的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曾著有爱因斯坦和富兰克林的传记,他最感兴趣的话题就是,一个具有强烈个性的人身上集合了人文和科学的天赋后所能产生的那种创造力。这本传记细致入微地描述了乔布斯的生死爱欲。在乔布斯那自负和个性的驱使下,他要通过创造足以令世人敬畏的传奇来获得满足。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
以眼还眼
作者/米勒(美) 译者/郑文龙 出版/浙江人民出版社
各种富二代闯祸的事情让众人议论纷纷,因为对此事感到悲伤和愤慨的网民太知道现实的残酷:几十万甚至一两百万的赔偿金并不会让富人心疼多久,而刑事责任即使判了,恐怕也会有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可能。因此,问题就来了:如何能使这伙人感受到与被害人或其亲属同等的痛苦?《以眼还眼》研究的正是这个问题——“对报复与偿付的历史和哲学思考。”是的,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以命偿命,这就是同态复仇,就是扯平。本书的“同态复仇法”对什么是“扯平”以及扯平与正义的关系作了深刻而独特的分析——“公平补偿要求:你曾经打击我,那么现在轮到我来打击你,见证你所受的耻辱并以此为乐,如同你曾这样待我一样。”因此,为了把账目算清,需要准确地称量,还需要把荣誉、耻辱甚至附带的利息都算进去。这说明从远古到今天同态复仇都一直存在,它存活于法律深处,只不过其存在的方式与表达方式变了。
回归凯恩斯
作者/布拉德利·W.贝特曼(美)等
译者/丁志杰 张红地 出版/中国金融出版社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政府应该积极地使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避免经济陷入严重的萧条和通货膨胀之中,这种思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0年中占据了统治地位。然而,20世纪70年代经济出现的滞胀现象,不仅是传统的凯恩斯主义所无法解决的,甚至被看做是使用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直接产物。20世纪9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芝加哥大学的几位经济学家,这一事件也似乎标志着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反对派达到了它的巅峰。然而,随着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以及随后“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人们关于宏观经济政策本质的讨论也发生了变化……
离婚
作者/张勇 马娟 出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婚姻,千百年来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古今中外,人类无不以婚姻为纽带,组建家庭,又以家庭为纽带,形成氏族,成立部落甚至是国家。不论是文成公主进藏还是昭君出塞,不论是政治婚姻还是利益婚姻,都演绎了一段段不朽的爱情诗篇。然而,历史的发展使我们在巩固大多数婚姻的同时,也对离婚予以了更多的关注,离婚也成了婚姻发展中的一个趋势。作者从美国离婚率达50%来看,认为中国离婚率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这是一大进步。并且试图证明离婚是人类伟大文明的进步与升华,摒弃了传统的世俗观点,即离婚是不光彩的事件。在单位、家人、亲友、同事中,许多离婚的人都感到低人一等,抬不起头,迫于各种压力,再大的痛苦也自己扛着,坚持着不离婚。而作者却用哲学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论证,离婚就如同一个人得了病,有的适合打针吃药,有的必须手术,有的部位必须切除,有的还要允许安乐死。
本期主持 朱曦 合作单位 上海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