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2011-07-12肖荣军

群文天地 2011年12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动画信息技术

■肖荣军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现代信息技术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将信息技术融入数学教学过程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激发兴趣,使数学教学趣味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是有个性的,他们的活动受需要和兴趣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由此可见,学生之所以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怕学,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所决定的;再者,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二、动画模拟,使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陶行知语)华罗庚也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由于教材编写的限制,一些鲜活的、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数学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学生也很难体会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我借助信息技术独有的特点,将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动画等形式和友好互动的界面为学生提供数学化资源,创设虚拟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再现生活场景,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同时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美。

三、感受过程,使数学教学体验化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让学生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方面的要求。

(一)变静为动

如在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时,通过学生来校园里浇花和小鸟两幅动画来体现:画面上有三个小朋友在浇花,又跑来两个小朋友;树上有一只小鸟,飞来两只,使学生知道把两个数合在一起用加法算,了解加法的意义。对于减法,通过动画显示小朋友浇完花走了,一只小鸟飞走了,还可利用将减去的部分慢慢移走,然后逐渐隐去消失等形象的展示,从而很好地说明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算。

(二)方位转换

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教师呈现一张练习纸,问:“ a、b、c、d这四幅图分别是从哪个面观察到的?”回答此类问题,学生往往会根据生活经验想象得出各种各样的答案,准确率不高。若能在学生回答后利用数码相机拍摄,将照片输入服务器,然后在计算机上把前后左右四个不同方位拍到的画面一一给予展示,让学生讨论,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四、师生互动,使数学教学协作化

信息技术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为数学教学建构一种理想的平台,即互动式学习。它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通的环境,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纯地教和学生单纯地学的枯燥局面,而转变为教与学双向互动的过程。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问题,请求指导,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则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引导独立处理信息,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性、技术性等方面的问题,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活动,对学习障碍进行共同探讨、合作交流,进行协作式学习。

五、重组教材,使数学教学个性化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计算机可以利用自己强大的处理数据的能力,实现内容的切换和选择,既可以用在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设计间切换和选择,也可以用在同数学对象的不同结构侧面的切换和选择,还可以用在同一数学问题的不同解法思路的切换和选择。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的这种快速切换和灵活选择的功能,设计出多种授课方式,满足各类学生的需要。

如在教学“三步计算应用题”时,我对教材例题作“现实化”处理,用多媒体动画和视频技术等特点先创设富有情趣的秋游情境,从众多的“购物”方案中,提取数学问题(例题)。然后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构建两积求和(差)的数学模型(数量关系、解题方法)。最后,为学生提供实际应用的机会:一是统计秋游的人数;二是为校长设计秋游租车方案。面对这样的题目,学生的思维很少受到束缚,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反复地思考、设计。学生在电脑中设计出了几十种方案,我让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的设计意图,并选出一种最佳方案。学生在经历“问题情境——建构模型——应用拓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整体性,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动画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赋能中小学装备管理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利用绘本优化大班数学课程之浅见
探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我的动画梦
动画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