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力”新词初探

2011-07-12周蕾

群文天地 2011年12期
关键词:人民网新词形容词

■周蕾

随着互联网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新词语也通过互联网迅速走红起来。2010年网络新词“给力”从诞生起不到半年时间,便开始流行并被各种媒体广泛使用,其传播速度之快,流传范围之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试从语义、句法、语用、来源以及流行的原因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引言

所谓新词语,是指内容新、形式新,原来的词汇系统中没有或虽有但内容是全新的词语。新词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能够直观迅速地反映社会的发展,历史上社会发展的时期往往也是新词语产生的高峰时期。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各种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这些不断涌现出的大量新词语,其传播速度之快,流传范围之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继“雷人”、“山寨”、“杯具”、“囧”之后,“给力”成为了2010年最流行的新词之一。从网络到报刊杂志、娱乐节目、广告宣传随处可见"给力"的身影,在百度中输入关键字“给力”,找到相关网页约100,000,000篇。在google中找到相关网页316,000,000篇。

二、“给力”语义分析

1、“给力”为动词

给力作动词,可以解释为“给予力量、起作用、加大力度”。

①若是营养液给力身体机能也罢,偏偏是一些不该乱用的抗生素,很容易对公民健康构成潜在危害。(燕赵晚报2010年 12 月 27)

②7万个亿了!财政应“给力”民生(《燕赵都市报》11月12日)

在①、②中“给力”作为动词使用,相当于形容词使动用。在例①中“给力”可以理解“给予力量、起作用”,喝营养液可以增强身体机能;在例②中解释为“加大力度”,财政应该在民生上加大力度。

2、“给力”为形容词

“给力”作形容词,在语义上的主要义项有:

(1)表示事物或者政策制度等效果明显、作用强大。如:

③日前,人民网推出了年终盘点“2010公安十大‘给力’行动”,对公安机关去年开展的“2010严打整治”、足球打假反赌、扫除黄赌毒、世博亚运安保、保护校园安全、打击电信诈骗、破获重大恐怖组织案件、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打击假发票假币犯罪、整治酒驾等公安重点工作和重要行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人民网2011年01月10日)

在③中“给力”为形容词修饰“行动”,表示“行动效果明显,能够带来很大作用。”这个里面“给力”的使用表现了对公安机关推出的十大行动表示肯定赞同,起到使人精神振奋的作用。

(2)表示“很好、很棒、很带劲、很有意思、很精彩”,表现说话人主观上兴奋或愉快的情绪。还可以在“给力”加上“不”修饰,表示不符合说话者心目中的要求,表达不满和失望的情绪。如:

④新能源公交“不给力”故障频发引乘客不满(《生活新报》11月12日)

“给力”为这一义项的时候,前面一般都会加上副词修饰,如“最”、“太”、“真”、“很”、“超”、“十分”等,加强主观情绪的表达或对某件事情肯定的态度。如:⑤加大抗旱补助的范围和力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无疑是提振农民种粮信心的一颗最给力的“定心丸”。(人民网2011年02月10日)

⑥据说游戏里的很多技能卷轴是靠自己制造出来的,并且这些技能在技能导师处也没有贩卖,要是人品爆发制造出一个独一无二超牛的技能,就太给力了!迅游战士们,加油啊!!(人民网2010年12月22日)

三、“给力”句法分析

1、“给力”作定语

⑦给力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使第一次站在选举一线的大学生村官找到了施展才能的空间,让大学生村官在换届选举中快速锻炼成长。(人民网2011年04月06日)

⑧竟然能用毛线织出一辆法拉利“给力姐”的女红果然了得。(人民网2011年03月21日)

例⑦、⑧中“给力”作定语分别修饰中心语“村”、“姐”。可以解释为“很棒、很厉害、很优秀”等意思。

2、“给力”作谓语

⑨相信生机焕发的人民陪审员制度,会不断给力司法民主,为司法民主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2011年02月17日《四川日报》)

⑩乌拉特中旗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给力”民族教育(人民网2011年03月14日)

例⑨、⑩中“给力”作谓语中心语分别修饰“司法民主”、“民族教育”。可以解释为“给予力量、起到作用”。

四、“给力”的语用分析

1、使用的范围和领域逐渐扩大,从网络逐步走入生活。“给力”一词最初见于网络动漫中,随着网络逐步传播和使用,“给力”迅速蹿红成为了一个最热门的网络新词。“给力”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迅速逐渐蔓延到其他领域。从体育界(南非世界杯期间“给力”也得到了广泛使用,类似“西班牙太给力了”的感叹声不绝于耳。)、广告界(“GEILI给力”被注册成服饰类、体育用品类、饮料类、酒类、食品类、保健品类、化妆品类的商标。)、娱乐界(湖南卫视的跨年演唱会取名叫做给力2011跨年演唱会!)、报刊新闻界(网络热词“给力”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等等。可以看到“给力”使用的不再局限于网络中,已经从网络逐步走入了人们的生活中,我们可以随处可见“给力”的影子。

2、“给力”在语义上逐步扩大,主要用于褒义,在语用上新颖、直观、富于表现力。“给力”最开始作为动词使用表示“给予力量、起作用”,后来才被转用为形容词,强调某个事件或现象给人以强烈刺激和震撼,表现说话人的主观情绪。随着运用的广泛,语义逐步扩大和丰富。“给力”由动词“给”和名词“力”这两个词素组合成一种动宾结构,形式上简洁、新颖,意义上直观,表达上富于表现力,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

五、“给力”新词语广泛流行的主要原因

(一)求同从众的语言认知心理

这是“给力”新词语流行的一个重要心理原因。所谓求同从众,就是指人们在言语活动中,当发觉别人的言语对自己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时,向大众时尚看齐,并在自己的话语中主动使用或模仿流行词语的一种语言认知心理。“给力”作为一种网络新词,具有丰富的含义,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地体现普通民众的心理感受和诉求,受到了广大网民以及年轻人的青睐。“给力”受到人们的广泛使用,正是年轻人追求时尚、不甘落后、求同从众心理的驱动下由最初的新鲜感而产生模仿,继而又在模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并且使用范围由网络逐渐向其他媒体扩展并迅速流行。

(二)求新求异的语言使用心理

人类普遍具有求新、求异、求奇的社会心理,特别是年轻人喜欢追求自我的独特性。在语言使用上从来都是喜新厌旧的,不满足于已有的表达,对既有的传统表达方式会慢慢产生厌倦感,总会想方设法追求新的、不同于已有形式的新奇的、陌生化的词语和言语表达方式。“给力”一词在人们表达“有作用、有意思、给面子”等这种主观情绪上符合年轻人求新求异的语言使用心理。给人强烈的新鲜感,引起受众的关注。

(三)语言延展性的反映

“给力”词语最早使用于娱乐界、体育界,在新闻报刊、政论语体中均很少使用。但随着社会的认同,传媒的影响使得“给力”词变得日益普遍和流行。随着“给力”使用度的提高,从体育界到娱乐界,从经济界到政治界,“给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实语言像一面镜子,如实地反映着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在语言三要素中,又以词汇对上述变化的反映最为迅速、最为活跃。新时期流行的“给力”词语以丰富的意义表达传递着新的信息,无论从语言色彩的角度还是从使用大众化的角度看,都深刻地反映了人们文化观念的更新。

[1]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修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3]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猜你喜欢

人民网新词形容词
人民网“领导留言板”2022年上半年数据报告
声音·数字·新词 等
Comparative Adjectives (形容词比较级)
学诗偶感
形容词
外教新词堂
外教新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