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画呻吟

2011-07-12于明诠

青年文学 2011年24期
关键词:行草王铎点画

于明诠

一部书法史,无非各种表情的点画和各怀心事的呻吟

——题记

2

古人竟也常常打仗

(穿惯长袍的古人咋这么粗野)

古人在甲骨里边

除了装神弄鬼

就是喜欢打仗

一片一片数过来

几乎全是掩饰不住杀伐的欣喜

郁郁乎文呢

4

虎狼的秦朝,喜欢拿铁线作篆

如虎狼大快朵颐之后

悠闲地眯起眼睛剔剔牙

把个江河大地

剔划得左右对称,圆润通透

秦王嬴政到底是个急脾气

没等李斯剔完牙

就把他五马分尸了

韩非说,就像画铁线篆一样

分得圆润通透

不过他高兴过早

项羽刘邦一拨楚简一拨汉简

都做了流行书风

军阀混战的年代

谁都认为自己是主旋律

6

先有行草后有正楷

书法家却要教会人们反着看

平平正正的是孩子

不守规矩的是成人

一板一眼的正楷是幼稚

旁逸斜出行草叫成熟

多少孩子从循规蹈矩开始

长大了,不是坏了笔法

就是喜欢钻法律的九宫格

从对临到意临

一步迈过,然后就进入创作

老先生捋着胡子骂娘

传统哪里去了

其实传统哪里也没去

胡子一样在他手里攥着

7

墓志墓碑,地下地上折腾

让曹孟德很不高兴

宽宽的袖子一挥

三国就归晋了

从此,隶书不像隶书

楷书不像楷书

到处泛滥行草

特别是王羲之

把行草种满了整整一个兰亭还不算

一直种到宋朝的淳化阁

还真是让唐朝人

说着了,野火烧不尽哈

9

颠张醉素,和颜柳虞欧对弈

当然算是臭棋

连唐朝之外的苏东坡也看不惯

两个秃翁火了的时候

大宋江山已经倒在血泊中

颜筋柳骨的方块字

尽管棱角分明,却还是

挡不住元朝的马蹄

赵孟頫在中间坐立不安

他的理想是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一边宋四家,一边明四家

看看麻将桌上

随便码放的线条点画

管道升拉一拉老公的衣袖

唉,这牌可怎么打呀

11

米芾每天都光着膀子临帖

他有洁癖,不敢穿衣服写字也就罢了

问题是他对着一块烂石头揖拜

米粉们大呼小叫

米老师都行为了

却不能算个宋朝第一

米芾一声不吭

写比寒食帖还大的虹县诗

写比天际乌云还长的蜀素苕溪

米芾和徽宗皇帝

海参鲍鱼嘬五粮液的时候

得第一的苏东坡

正在天涯海角啃着窝窝头

后生们看得分明

距离才会产生美

苏东坡拿性命做事情

连幽默都让人心酸

黄庭坚擅长泪点和着墨点的草书作跋

教科书上说禅意什么的

其实,那是为苏老师鸣不平

14

王铎的志向不算高远

好书数行而已罢了

但他一心想写在清王朝的脑门上

就有点麻烦

王铎提着面君的笏板

悬肘也不是

悬腕也不是

后生们纷纷指责王铎的脊梁骨

不硬,其实并不理解王铎

一身一身的冷汗

淌下来,不涨墨才怪呢

16

满清入关时砍下几颗汉人脑壳

世道总算太平多了

不曾被砍的脑壳

用长长的辫子系着

像悠悠达达的长锋羊毫

上朝时在脊梁上偷偷地写个不停

先帖学后碑学

找来秦砖汉瓦商周鼎彝

煮成一锅粥

阮元把脉,包世臣开药方

康有为到处抓药

把扬州吃成八怪

把刘墉吃成罗锅

把于右任林散之吃成白胡子老头

于是碑帖总算结合了

17

民国开始剪男人们的辫子

女人就特别高兴

萧娴和游寿

把女人的扬眉吐气

写成榜书写成金文

把21世纪写得遍地都是

2011年的美女书家们搽脂抹粉

望着两位老太太远去的背影

直哭得泪眼盈盈,却怎么也找不到

自己落脚的地方

而没了辫子的男人们

就像女人泪水泡倒的羊毫

长归长,但软得不行

无法屋漏痕只好

拿把传统的破锥子划沙

有人说今天的书法

仿佛阿杜唱歌

上气不接下气,那就是

剪辫子落下的病根

18

都在嚷嚷回归传统的时候

其实传统早已没有多少卵子可割

捏惯羊毫笔的书法家们

忙着成群结队地到兰亭赶集

用王羲之祖传的行草

捣成据说最正宗的膏药

向官僚和大款兜售

展览一个接一个,不管羊毫狼毫

一律走猫步抛媚眼

领导一时高兴,就说

让书法进万家吧

其实,那比万家还多得多的

书法家们,从来

就不曾也没打算出过家

猜你喜欢

行草王铎点画
陈海良《古人诗》
“止哭神器”等十五则
书法作品
止哭
论晚明立轴行草书风在清代的衰落
浅谈书法中的侧锋原理及运用
踏莎行草忆饶公
从舞剧《行草》谈舞蹈与书法的融合
七绝·春雪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