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护理在脑出血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探讨
2011-07-08李翠霞崔明武王建宁于淑平刘羽欣
李翠霞 崔明武 王建宁 于淑平 刘羽欣
脑出血病人在整个诊断、治疗、康复过程中,多伴随较大的心理变化,表现出多种不良心态,如焦虑、抑郁、沮丧等,这将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尤其是在脑出血病人的康复阶段,病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语言功能障碍、肢体瘫痪、吞咽及排泄功能障碍等,从而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1],此时对脑出血病人康复期的护理尤为重要。2008年7月~2010年6月,我科应用亲情护理措施,对脑出血病人康复期进行护理,病人满意度、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08年7月~2010年6月收治的116例脑出血病人,均在出血后12 h内入院。入院时GCS评分为5~7分,无其他器官器质性改变。其中男74例,女42例。年龄38~68岁,平均(50±0.5)岁。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将116例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病人在康复期均给予传统护理措施,即入院后给予止血、脱水、保护脑细胞及促进神经细胞代谢等治疗及整体护理,待病情稳定后(一般在入院7 d后),由年资高的护士指导病人或家属进行康复训练。实验组入院后在给予传统治疗护理措施的同时,另给予亲情护理:(1)实施人性化心理护理。由于每个病人的心理变化不同,各种不适给病人所带来的心理压力也不同,护理重点在“人”而不在“病”。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及个体化心理护理,主动关心和体贴病人,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鼓励病人提出问题,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用和蔼可亲的语言回答病人所提出的问题,使病人住院有家的感觉。(2)护理昏迷病人时,加强亲情呼唤,亲情触摸,亲情刺激,包括嗅觉刺激、听觉刺激、视觉刺激等。具体做法是护士和家属在日常护理中每隔30 min左右呼唤1次病人,直呼姓名或呢称,并在生命体征平稳时给予提问式的呼唤。对病人四肢躯体进行按摩、拍打等动作,经常翻身擦浴,增加痛、温、触觉刺激。给不同气味的食物刺激,如醋、酒、香水等的刺激,结合口腔冰刺激,告知病人是什么样的气味,可重复,然后停止数分钟再进行。播放病人平常喜欢听的音乐,由病人家属讲述病人喜爱和关心的话题、故事,读报纸给病人听,唤起病人的记忆。在每次护理和治疗时大声对病人说明、强化,如给色彩鲜艳的实物在眼前刺激,增强其对声、光的感知能力。如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与听觉刺激相结合,给予色彩鲜明的摇铃、风车等刺激;睁眼后结合听觉刺激,选择病人最喜爱的电视节目及病人及家属以往经历的照片,同时给予指令式、询问式语言。(3)对逐渐清醒病人以持之以恒的精神感动病人,以病人为中心,尊重和同情病人,与其进行沟通和思想交流,耐心倾听病人的倾诉,热情帮助病人,抚平病人因疾病致残带来的心灵创伤,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多与病人交谈,了解并解决病人的实际问题,取得信任,用亲切的问候,体贴的呵护,情深意长的安慰,架起一道心灵相同的桥梁。(4)帮助并指导家属对病人的肢体进行功能恢复训练,为病人提供亲情支持。向病人家属讲解正确的训练方法,让家属参与训练,为病人提供一个宽松温馨的环境,解除家属的顾虑、无助感,以免反向刺激病人。加强其自主锻炼意识,并指导病人借助器具进行康复训练,让其树立其一定能自理的信心,对点滴进步给予鼓励。(5)根据病人情况,适当调整晨间护理时间,避免影响病人休息。在整个护理服务过程中,要求做到微笑服务、礼貌服务、细微服务、舒适服务、超前服务、超值服务,从各方面满足病人的需求。
1.3 判定标准 采用李克特量表[2],即分别对5级态度“很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赋予“5、4、3、2、1”的分值(或相反顺序)。让被访者打分,或直接在相应位置打钩或划圈。满意度的计算公式:满意度=(很满意+满意)/(很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100%。“一般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均被认为“不满意”。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两组病人及家属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进行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表1)
表1 两组病人及家属满度调查结果比较 例(%)
表1显示,两组病人满意度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3 讨论
亲情护理是把病人当作亲人,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交、精神、文化、角色适应及生活照顾全程服务的护理工作模式[3],是“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护理理念的体现。脑出血病人病程长,致残率高,因此,早期对病人进行亲情护理,对增加其自信心和依赖性,对其自理能力的恢复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本研究显示,亲情护理措施在脑出血病人的康复期的应用,为病人提供了优质的护理服务,深受病人和家属的欢迎,得到了病人和家属的认同,其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亲情护理贯穿于病人的整个诊治康复过程中,护士如果没有爱心,缺乏理解与包容就很难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4]。而现在人们来医院看病,已不仅仅满足求医问药,而对医疗、护理有更深层次的要求。他们到医院不仅需要得到正确、精心的医疗和护理,而且还希望在心理、社会等诸方面得到更完善的服务。因此,医护人员的服务观念也随之改变,护士从思想上改变服务理念,自觉利用换位的思维方式,把病人当作亲人、朋友,通过关心和感情移入,给病人灌输信任、自信和希望的思想情绪,并贯穿整个护理过程中。另外,护理人员在具备丰富的生理、心理、专业技能、社会文化等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自身的素质和优良的品质,将亲情关怀和伦理道德素质修养与实践结合统一起来。一张张笑脸,一声声问候,使病人感受到家的温暖,通过亲人般的照顾,人性化的关怀,使病人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从而使亲情护理服务在临床应用中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1]陈文红,陈 远,程江波,等.社会支持系统在脑出血病人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23(6):10 -12.
[2]高金利.人性化全程护理对药物流产病人的效果研究[J].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09,25(6):77 -78.
[3]陈谷霖,李才平.全程优质亲情护理工作模式的构造与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6,40(1):52.
[4]王伟志,王 红.深化整体护理是理念与行为变革的过程[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7):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