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与分析

2011-07-05孙秀娟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全血血浆血液

孙秀娟

成分输血是根据治疗的需要,输注相应缺乏的成分,可以提高疗效,减少不必要输血给人体造成的不良反应,同时实现一血多用,节约了血源,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成分输血是输血事业发展的方向,临床上应当积极推广和普及成分输血。现对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2002年至2010年临床用血情况及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并探讨输血不良反应与成分输血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自本院输血科2002年至2010年的全院用血量及成分血比例统计资料及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及输血记录单。

1.2 血液来源

全血和成分血均来源于太原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质量符合卫生部《血液成分标准》。主要的血液成分包括全血、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新鲜和普通冰冻血浆、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冷沉淀等。

1.3 成分输血率的计算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的比例要求进行计算:每200mL全血分离的有形成分为红细胞1 U,采集200mL全血为1 U,由此制备的各种血液成分为1 U成分血,1 U冷沉淀为200mL血浆制备,血浆计算为成分血。

成分输血率(%)=成分输血数(mL)/(全血毫升数+成分输血数)(mL)×100%

2 结果

2.1 2002年至2010年用血量情况比较

2002年至2010年用血量情况统计见表1。结果显示,2002年用血总量441 000mL,成分用血总量1 736 U,成分输血利用率为78.7%;2010年用血总量656 000mL,成分用血总量3 276 U,成分输血利用率为99.9%。通过比较发现,用血总量逐年增加,全血用量逐年降低,成分血输血率呈上升趋势,已接近100%。

表1 2002年至2010年用血量情况统计

2.2 2002年至2010年输血反应情况比较

2002年至2010年间随着成分输血率的不断提高,输血不良反应逐年降低。成分输血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发热和过敏。在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为最多,发热反应其次。见表2。

表2 2002年至2010年成分输血反应情况统计

3 讨论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成分输血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医疗单位输血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等级医院评审的必备条件,是当今世界输血事业的发展方向。在输血技术发达的国家,成分输血已达到临床输血量的95% ~98%[1]。虽然本院9年间各成分血的使用率已与输血技术发达的国家相近,但与现代输血相比还存在着不合理性。

3.1 积极推广成分输血

成分输血就是把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血浆和血浆蛋白成分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加以分离、提纯,分别制成高纯度、高浓度、低容量的制剂,临床根据病情需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输用,来达到治疗的目的。传统的输血观是治疗中不考虑病人缺少何种成分血,一律输注全血,由此产生较多输血不良反应,加重机体负荷甚至造成生命危险[2]。成分输血的有效浓度高、纯度大、体积小,输用这种血可以减少多种血型抗原对受血者机体的刺激,减少输血同种免疫的机会,明显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因此成分输血比输全血疗效好,副作用少,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成分输血同样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危险。将全血分离制备成不同血液成分时,可针对各种不同的血液成分建立适合该血液成分的病毒灭活方法,从而既灭活其中可能存在的病毒,又保持该血液成分的活力和功能,保证了制品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资料结果显示,本院成分输血自2002年以来呈平稳增长趋势,成分输血的开展卓有成效,至2010年成分输血率达99.9%,平均为93.97%。

3.2 正确合理使用血浆

近年来随着血液成分分离技术的进步,发达国家各种成分血的应用也正发生变化,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清蛋白成分已逐渐成为输血的主体。本资料结果显示,成分输血仍然存在不合理性,近年来血浆用量增幅较大,约占成分血用量的24%,这说明临床有滥用新鲜冷冻血浆的情况,血浆使用观念还有待优化[3]。导致血浆不合理使用的原因主要有:a)同其他成分血相比,血浆的价格较便宜;b)滥用血浆进行营养补充,但其实血浆的营养含量并不高,血浆内蛋白质含量最多的是清蛋白,所含氨基酸释放缓慢,又缺乏必需氨基酸中的色氨酸;c)以增强人体免疫力为目的滥用血浆,但血浆内免疫球蛋白不纯、不浓、不多,达不到预防或治疗量;d)在不必要的情况下输血浆以补充凝血因子。临床医生对冷冻血浆的应用指征应由补充营养为目的转为替代治疗、纠正病人存在的出凝血机制障碍,使冷冻血浆的临床用量逐渐下降。

3.3 成分输血的不良反应

输全血,将有大量的抗原进入受血者体内产生相应抗体,导致输血不良反应,常见的输血反应包括免疫性溶血反应、非免疫性溶血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和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等[4]。

本文的结果显示,2002年至2010年以来成分输血的不良反应率逐年降低,特别是2005年以后输血不良反应率小于1%,并且溶血反应和细菌感染等输血反应少有发生,完全达到临床输血科质量目标。目前输血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这是因为临床许多发热反应多是输注了含有白细胞的成分血而导致的,近年来血液中心提供的血制品全部为滤除白细胞的血制品,是防止输血发热反应的有效措施之一。

[1] 吴彩霞,吴 岩.浅谈成分输血[J].中国社区医师,2007,9(1):3-4.

[2] 江朝富,崔徐江,汪传喜.现代成分输血与临床[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 王 毅,何路军.成分输血的适应证和应用方法[J].河北医药,2001,23(6):469-470.

[4] 刁艳妮,张 莹.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调查与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2):153.

猜你喜欢

全血血浆血液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多彩血液大揭秘
神奇血液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应用快速全血凝集试验法诊断鸡白痢和鸡伤寒
给血液做个大扫除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