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辅助治疗婴儿变应特异性皮炎的临床观察
2011-07-05叶彩霞孟雅杰
叶彩霞,孟雅杰,赵 青,陈 燕
(武警海南总队医院儿科1、医学工程科2、耳鼻喉科3、检验科4,海南 海口 570203)
近年来,有研究显示婴儿变应特异性皮炎与肠道菌群有密切相关性,当肠道菌群结构因各种原因发生偏斜时,婴儿易发生变态反应性疾病,Kirjavinen报道[1-2]湿疹婴儿粪便中类杆菌数量多,双歧杆菌数量少,益生菌主要菌种是双歧杆菌和乳杆菌,通过纠正肠道菌群可有效防治过敏性疾病,如特应性皮炎和食物过敏。婴儿健康与益生菌的关系日趋受到儿科医师关注,我们于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进行了莫匹罗星软膏外涂配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剂治疗婴儿变应特异性皮炎(AD)的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01例患儿均为儿科门诊患者,均为母乳及牛奶奶粉混合喂养,未添加任何辅食,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病史确诊,均符合康克非等制定的诊断标准[3],其中男59例,女42例,年龄0~6个月,平均2.8个月,病程最短1周,最长3个月,平均1.8个月,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治疗组5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莫匹罗星软膏(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外涂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如患处有渗出者先用3%硼酸溶液湿敷至无渗出后再外涂莫匹罗星软膏,同时给予母乳及一阶段多美滋普通婴儿配方牛奶奶粉喂养(组成:60%乳清蛋白、40%酪蛋白、益生元、100%乳糖DHA、ARA、多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剂,每日3次,每次两片,疗程1周。瘙痒剧烈者、夜间睡眠不安者,睡前给予非那根1次口服(0.5~1.0 mg/kg),分别在就诊第1天和第7天疗程结束时评估临床症状、体征及疗效。
1.3 随访 两组相同,1、3、6个月各随访一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症状和体征包括:瘙痒、红斑、丘疹、糜烂、滲出、脱屑、苔癣样化等。痊愈:皮损完全消退,皮肤恢复正常,随访半年内未见复发。显效:治疗后皮损95%消退,随访3个月内无复发。有效:治疗后皮损70%消退,随访3个月内无复发。无效:治疗后皮损无好转或略有好转,1个月内复发加重,而采用其他方法治疗。总有效率以痊愈、显效及有效相加。
2.2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有效率91.4%,对照组有效率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6,P<0.0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婴儿变应特异性皮炎又称婴儿湿疹,本病在过去30年来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影响着20%~30%的儿童[4],常初发于1~6婴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儿童早期缺乏细菌或其他抗原刺激,Th1/Th2失衡,Th2对抗原过度表达,导致血清总免疫球蛋白(IgE)大量产生,后者是过敏性疾病的介导物质,导致以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如基因、环境以及占主导地位的失衡的免疫系统。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疫苗、抗生素等的应用、家庭规模的缩小,使得微生物和细菌产物早期暴露减少,促进了对环境过敏原的过敏反应,而婴儿期最早的微生物刺激和暴露是肠道微生物菌群,后者参与宿主营养物质的吸收,促进肠道黏膜屏障的免疫功能成熟。肠道微生物菌群是肠道和免疫系统发育的重要刺激物,它们通过模式识别受体如Toll样受体(TLR)提供局部和全身免疫反应所需要的持续的微生物刺激,从而刺激人体肠道相关淋巴样组织的发育,当缺乏正常的健康肠道共生菌时,婴儿正常的保护性黏膜屏障就会受到破坏,导致促炎因子分泌,引起异常的免疫反应和早期过敏反应。有研究表明[5-6],微生物暴露和肠道微生物包括益生菌在诱导免疫耐受、抑制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和改善过敏性症状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益生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是能够选择性定植于肠道,生长、繁殖,对人体完全无害的活菌制剂,它的特点是抑制肠道中有害菌的繁殖,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调整菌群失调,改善人体肠道内生态环境,恢复肠道正常的通透性和微环境,促进肠道黏膜免疫屏障功能,降低局部和全身过敏炎症反应特征性的促炎因子的产生。
根据肠道菌群结构与患过敏性疾病风险密切相关这一特点,本研究对益生菌治疗婴儿变应特异性皮炎进行临床评估,采用的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是长型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制成的三联活菌制剂,所含三种菌皆为健康人肠道正常菌群中完全对人无害的益生菌,口服后三种菌能分别定植在肠道上、中、下部位,三者组成在不同条件下都可生长、作用快、持久的联合菌群,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有助于Th1应答,增强辅助型T细胞的平衡应答,刺激人类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观察结果表明应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婴儿变应特异性皮炎7 d的总有效率为91.4%,明显高于对照组(53.5%),P<0.01,过敏症状明显改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提示益生菌制剂的应用能有效降低婴儿变应特异性皮炎的发生率,并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从而有助于患儿的病情恢复,证实益生菌可作为防治的有效手段之一,其治疗机制可能与恢复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肠道屏障功能、调节免疫功能有关。通过主动诱导抗原耐受和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防治婴儿特应性皮炎将有着重要临床意义。Boyle等[7-8]研究也显示益生菌如GG乳酸菌可以提高牛奶过敏伴有特应性皮炎的儿童外周血中重组人干抗素(IFN-r)的产生,提供有益的Th1免疫信号,抑制过敏性Th2反应的发生和IgE抗体产生。
此外,由于我们局部使用了莫匹罗星软膏,有效的解决了敏感细菌感染的问题。可抑制局部皮肤炎症反应,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对婴儿变应特异性皮炎,确有增加疗效的作用,可明显减少复发,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未发现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因此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但是,此次研究的不足之处是入选例数较少,尚需大样本进一步证实益生菌防治儿童过敏性疾病的作用。
[1] Kirjavinen PV,Apostolou E,Arvola T,et al.Characterizing the composition of intestinal microflora as a prospective treastment target in infant allergic disease[J].FEMS Immunol Med Microbiol,2001,32:1-7.
[2] Kalliomaki M,Salminen S,Afvilomunt H,et al.Probiotics in piimary prevention of atopic disease: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J].Lancet,2001,357:1076-1079.
[3] 赵 辩.临床皮肤病学[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612.
[4] Daniels J,Harper J.The epidemiology of atopic dermatitis[J].Hosp Med,2002,63(11):649-652.
[5] Kalliomaki M,Isolauri E.Role of intestinal flora in the development of allergy[J].Curr Opin Allergy Clin Immunol,2003,3(1):15-20.
[6] Riedler J,Braun-Fahrlander C,Eder W,et al.Exposure to farming in early life and development of asthma and allergy:a cross sectional survey[J].Lancet,2001,358(9928):1129-1133.
[7] Boyle RJ,Tang ML.The role of probiotics in the management of allergic disease[J].Clin ExpAllergy,2006,36(5):568-576.
[8] Pessi T,Sutas Y,Hurme M,et al.Interleukin-10 generation in atopic children following oral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J].Clin Exp Allergy,2005,30(12):1804-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