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密现代都市农业的“武汉样板”

2011-07-02韩林

中国农村科技 2011年11期
关键词:蜂产品都市武汉

◎文│本刊特约记者 韩林

2002年,武汉生产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仅有8个,位列全国省会城市倒数第一。2007年,武汉有504个农产品印上了国家绿色标志,品牌数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短短几年,武汉已跻身全国现代都市农业“第一方阵”。

如今,再看武汉的都市农业,值得一提的不胜枚举:蜂蜜出口创汇占全国1/4;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久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水生蔬菜研究走在世界前沿,繁育出全国80%的种藕……

数字与现象的背后,蕴含着武汉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前瞻性思路——用工业的思路抓农业,用商业的模式促农业。据了解,武汉农业已实现从城郊型向都市型的转变,突出表现是加工产值远超农业产值,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850亿元,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3.2∶1,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授牌“国际现代都市农业试点示范城市”

2010年,武汉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等10多个国际组织倡议组建的国际都市农业基金会,选定为中国继北京、上海、成都之后第4个“国际现代都市农业试点示范城市”。

世界城市农业与食品安全基金会主席汉克表示,授牌有三点原因:武汉经历了10多年持续探索,2006年,还在全国地方政府中出台了第一个都市农业系统规划,成就突出;初步形成食品生产—运输—加工—废弃物处理等循环链条;科技创新而且开放,形成科研院所、农民、龙头企业等多方合作的格局。

武汉经验值得借鉴

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是武汉构筑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00年,武汉就明确了发展都市农业的战略,提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集生产、生态、生活于一体的,集约化、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现代都市型农业。

2002年,出台《关于加快都市农业发展的意见》,要求农业由“小生产”跃向“大生产”,由“小农型”转为“现代都市型”。2003年,提出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创汇农业和旅游休闲农业,打造农业信息中心、农产品流通中心、农产品加工中心和种子种苗供应中心战略。2004年,率先在中西部全部免除农业税及其附加税,千年皇粮国税打上了句号。2005年推出“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与中央新农村建设战略不谋而合,“武汉先行经验”被广泛推介。2006年,《武汉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正式出炉。2007年,正规化农产品基地突破100万亩大关,全国副省级城市农业“当家人”汇聚江城,交流现代都市农业经验。

……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武汉市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在全国已经小有名气,多项指标都位居全国前列。目前,仅武汉一个市,蜂产品出口创汇就占了全国1/4。2009年,武汉蜂产品总产量达到4万吨,蜂产品出口创汇突破3000万美元,占全国蜂产品出口创汇的25%,占全省蜂产品出口的76%,占全市农业出口创汇的35%。坐落在江夏庙山的武汉小蜜蜂食品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蜂蜜自营出口企业,连续6年位居蜂蜜自营出口全国第一。

武汉蜂蜜事业如此甜蜜,在于集群优势。据统计,全市现有2.3万人养蜂15万箱群,黄陂、新洲、江夏、蔡甸、汉南、东西湖都有,蜂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1家。

对于土生土长的莲藕,武汉创造的“奇迹”就更多:2000年研究出世界首例试管藕;2007年培育出繁殖率高、体积小、重量轻、便于运输的微型藕;选育出国内最适宜煨汤的煨汤型莲藕;今年又出创举——让藕不长在淤泥里,而长在天然无毒的矿物质蛭石里,试验已成功,新藕已少量上市;更可观的是,中国莲藕产区使用的种藕,80%都出自武汉。

藕的奇迹归功于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蔬菜科学研究所的专家们。1990年,由著名水生蔬菜专家孔庆东主持,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水生蔬菜种质资源圃在武汉诞生,至今收藏了从国内20多个省份和日本、印度、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收集的莲藕、茭白、荸荠、莼菜、水芹等12类水生蔬菜的种质资源1800余份,仅莲藕就有800多份。

用产业思维发展农业

国际都市农业基金会中国区域中心专家咨询组组长郭焕成说,都市农业集生产、生态、观光旅游等功能为一身,它不仅依托城市,解决农民吃饭、就业、环境保护等问题,还能够与城市互动,为城市服务。每个城市在发展都市农业时,都会遇到瓶颈,找出问题所在,了解农民的真正需求,发展的速度才会更快。

在武汉,通过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利用“农业流水线的第二车间”延长了农业生产链,以工业化加工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

以往农民习惯卖生猪,100公斤生猪价格约1600元。但如果按瘦肉、排骨、猪皮分类,可卖约3000元;如果再加工成火腿、肉制品出口,价值又增上千元。用产业思维发展农业的魅力正在于此。

打造“国际样板”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朱英国曾指出,发展科技型都市农业产业,可以减缓或解决城市热岛效应、菜篮子供应、农作物垃圾等制约大城市发展的问题。

“武汉地区好的生命科学院就有六个。”朱英国认为,应利用武汉高校、科研院所密集的优势,推进科技创新,将科教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重点发展育种、园林绿化、花卉、水禽等特色产业,不仅满足城市居民的菜篮子需求,还能美化城市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带来的“大城市病”,建设低碳城市。

“武汉城市活力很强,就像是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国际都市农业基金会中国区域研究中心主任蔡建明指出。武汉有三大优势:九省通衢,是中部地区的经济重镇,高铁时代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基础设施良好,农产品自给有余,特别在水产品、蔬菜、乳业等方面;武汉都市农业已经形成“科研—培训—产业—物流”的完整体系,有利于推进农业科研成果产业化。

“武汉都市农业正在形成完整体系,可以为世界其他城市树立‘样板’。”蔡建明说。

猜你喜欢

蜂产品都市武汉
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增强蜂产品科普宣传工作有效性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蜂产品科普比蜂产品销售更重要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微信销售蜂产品的几点建议
穿越水上都市
我国蜂产品制品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