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氨溴索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5例
2011-06-27李蓉
李 蓉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呼吸机治疗较常见的并发症。笔者应用盐酸氨溴索静脉注射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ICU患者70例,均使用呼吸机3 d以上,气管插管时均无潜伏性肺炎及肺炎症状,排除过敏性体质及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33~67岁,平均45.8岁;心脑血管疾病17例,脑外伤9例,复合伤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药物中毒2例;对照组 35例中男 21例,女14例;年龄 32~67岁,平均45.6岁;心脑血管疾病18例,脑外伤7例,复合伤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药物中毒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根据不同基础病予以相应的对症综合治疗。对照组用生理盐水50 mL+α-糜蛋白酶4 000 U雾化吸入,2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30 mg稀释后静脉注射,每8 h给药1次。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观察祛痰效果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
1.3 疗效评定标准[1]
祛痰疗效标准:显效为双肺或一侧肺有少许散在痰鸣音,患者轻微咳嗽,咳白色稀薄痰,易吸出,每次痰量约1 mL,每日吸痰12次以下,动脉血氧饱和度96%以上,气道压力正常,拔管后导管壁外周无痰栓;有效为双肺或一侧肺布满干罗音,患者咳嗽频繁,咳白色或黄色黏痰,每次量约3 mL,较易吸出,每日吸痰约20次,动脉血氧饱和度95%左右,偶有气道高压报警,拔管后导管内套管壁外周无痰栓;无效为双肺布满干湿罗音,患者频繁咳嗽,咳白色或黄色黏稠痰,每次5 mL以上,每日吸痰35次以上,痰液不易吸出,动脉血氧饱和度90%左右,时常有气道高压报警,拔管后内导管壁外周有痰栓。以显效和有效之和计算总有效率。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标准:1)机械通气48 h以上;2)发热,体温38℃或较基础体温高1℃;3)外周血白细胞大于10.0×109/L或小于4×109/L;4)脓性气道分泌物培养出潜在的呼吸道病原菌;5)胸部X线摄片示肺部出现新的或进展性浸润灶。同时具备第1项和第2-5项中的2项则符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患者接受机械通气48 h后并发的肺部感染,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一旦发生,易导致治疗方案复杂化,增加患者病死率。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气道直接对外界开放,呼吸道自然防御机制受损,失去呼吸道对病菌的过滤和非特异性免疫保护的正常屏障作用,削弱纤毛的清除和咳嗽机制,加之频繁的吸痰,对气道反复刺激,损害气道上皮,引起炎症反应;同时,机械通气患者会厌失去功能,咳嗽反射减弱,肺功能严重减退,呼吸肌无力等以致不能自行排痰,分泌物显著增加[2]。及时清理呼吸道,降低机械通气患者痰液的黏弹性,使痰液易于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预防的关键环节。吸痰过于频繁可导致气管黏膜损伤,吸痰不及时又可造成呼吸道不畅,通气量降低,引起窒息甚至心律失常。盐酸氨溴索是盐酸溴己新在体内的代谢物,是一种新型祛痰药。该药作用于气道分泌细胞,可调节浆液与黏液分泌,增加纤毛运动,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降低痰液与纤毛的粘着力,使痰液易于咳出,而且能提高抗生素在肺部的浓度,增加抗生素疗效[3]。本研究显示,盐酸氨溴索静脉注射,可使痰液液化,具有明显的祛痰作用,且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徐芝芳,于爱荣.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对机械通气患者祛痰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12):901.
[2]高 勇,徐海燕,刘颖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4):30.
[3]施 毅,陈正堂.现代呼吸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