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部血管超声检测在健康人群体检中的价值

2011-06-22王秀萍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中膜颈动脉硬化

王秀萍

(山西省太原市太钢总医院超声科,山西 太原 030003)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动脉粥样硬化越来越成为威胁人群健康的常见病因。颈部血管硬化是全身血管硬化的一部分,与脑血管意外有着密切关系。由于其位置表浅,便于检测,所以通过颈部血管超声检测诊断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用于脑血管意外的及早预防已经得到广泛认可。本文分析总结我院体检中心560例颈部血管超声检测结果,结合文献讨论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测在健康人群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560例研究对象均为2008年10月-2010年8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行正常健康体检人员,其中男369例,女191例,年龄22岁~85岁,平均51.5岁。检测颈部动脉,包括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和椎动脉(VA)。

1.2 检测方法

采用国产沈阳东软38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 MHz。检查前嘱患者休息5 min~10 min,取仰卧位,头部转向对侧,充分暴露被检测颈部血管,先从锁骨内侧端向上横行扫查,然后沿胸锁乳突肌外侧缘纵切扫查,依次显示两侧CCA、ICA、ECA和VA。主要测量血管内径、内膜-中膜厚度(IMT)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观察彩色血流充盈状况、血流性质、方向及血流速度。颈动脉IMT正常值<0.8 mm,若IMT≥1.0 mm,颈动脉分叉处IMT≥1.2 mm则诊为内膜-中膜增厚;IMT局限性增厚>1.3 mm,诊为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

2 结果

560例检测对象分为50岁以下、50岁~59岁、60岁~69岁及70岁以上4个组,每组分别为315例、132例、78例和35例,超声共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194例,其中单纯内膜-中膜增厚157例,同时合并有粥样斑块形成37例。粥样硬化斑块多发生在颈动脉分叉处和开口处,超声检查表现为动脉管壁增厚,内膜表面粗糙,管腔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颈动脉硬化、高血脂、高血压和糖尿病发生率分别为34.64%、53.57%、25.71%和25.18%。

本组资料显示,随着年龄增大,颈动脉硬化发生率也相应增加,同时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也呈现出同样的发生特点,与文献报道相同[1]。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组检测结果比较 [例(%)]

3 讨论

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病变主要累及人体的大、中动脉,颈动脉作为人体的中等动脉,是粥样硬化最常累及的血管之一,其与冠状动脉、脑动脉等血管的粥样硬化改变有着相似的病理生理基础[2]。首先是IMT脂质沉积、增厚,血管内壁变粗糙,然后逐渐隆起形成粥样斑块,钙质沉积形成钙化斑,最后导致颈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从血流动力学的角度讲,这些病理改变最容易发生在血管分叉处和开口处,当粥样斑块突入管腔时,由于其富含脂质或局部血管管壁应力的异常增大,斑块表面容易发生破裂,形成溃疡,从而暴露出深部的脂质和胶原纤维,导致血小板附着并激活凝血因子,启动凝血系统形成血栓,进一步加重了血管狭窄。栓子脱落、漂移可以栓塞远侧血管,加重颈动脉硬化的损害。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老年疾病之一,可以引起脑血管意外(脑梗死、脑出血)的发生,是临床脑出血、脑梗死的主要病因,占所有原因的90%。有资料显示,60%脑梗死是由颈动脉狭窄造成的[3-4]。因此如何早期发现颈动脉硬化,成为预防脑出血、脑梗死发生的关键。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目前诊断颈动脉硬化的可靠手段之一,该方法可以直观、实时成像,既能显示颈动脉解剖学结构,进行各种血管腔的精细测量,比如血管内径、内膜-中膜厚度(IMT),也可以提供管腔内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如血流充盈状况、血流性质、方向及速度等。而且,超声检查费用相对较低,操作简便,又无创伤性,无辐射损害,一般人群均可以接受。该检查正逐渐为健康体检所重视,成为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预防脑出血、脑梗死发生的一种有效手段。

本组资料显示,随着年龄增大,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也明显增高。随着年龄增大,人体血管对各种有害因素的暴露时间增加。血压增高,对动脉管壁的应力和剪切力的作用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同样容易受损,暴露内膜下组织,血管腔内表面不光滑,凝血系统激活,附壁血栓形成。高血脂,特别是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增高,富含TG的LDL更容易在动脉壁浸润,促进动脉的硬化,加重狭窄,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之一。文献显示,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11倍,平均发病年龄也比非糖尿病患者提前10年[5]。由此可见,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是颈动脉硬化的重要发病原因、在老年人群健康体检中,对于上述三项检测指标异常者,应特别提示增加颈动脉超声检测,以期尽早发现动脉硬化改变,及早预防,避免深度损害。

总之,颈动脉超声检测可以早期发现动脉硬化,及早预防和治疗,对于降低脑出血、脑梗死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是目前健康体检的重要检查项目,对于50岁以上人群及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者,应该列为常规检查项目。

[1]何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临床[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2007,11(7):50-52.

[2]张梅,张运,张园园,等.颈动脉及股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自然演变[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19(7):488-490.

[3]周立峰,吴月英,赵素玲,等.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塞的关系[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1(4):292-293.

[4]刘芳,杨浣宜,李建蓉,等.国人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19(1):30-32.

[5]张缙熙,简文豪.临床实用超声问答[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10-15.

猜你喜欢

中膜颈动脉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中药水提液真空膜蒸馏过程中膜通量衰减及清洗方法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冠心病发病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基于不同内部构型特点的厌氧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控制方法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