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比较与评价
2011-06-20张文君
张文君
(1.江西行政学院经济研究所,江西南昌 330003;2.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南昌 330013)
一、引言
“十二五”时期,全国大多数省份规划都将先进制造业作为主导产业来重点发展,中部地区也不例外。发展先进制造业,有利于实现区域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通过比较中部地区六省的“十二五”规划,可以发现各省在主导产业的具体行业的选择上,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进一步地发现,装备制造业在各省的产业规划上具有重要的位置。装备制造业又称装备工业,主要是指资本品制造业,是为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和国家安全需要而制造各种技术装备的产业总称。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决定着地区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影响着区域竞争力的强弱。2009年5月12日国务院通过了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从而更进一步的强化了各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决心与动力。
表1 中部六省“十二五”战略主导产业的选择
中部地区各省在围绕发展装备制造业方面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在这种背景下,对该地区装备制造业进行更进一步的详细研究,通过比较分析各省在发展装备制造业方面的优劣势,并找到一些共性的特征,从而为各省实施产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学术界既有研究对产业优势比较与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聚类分析、数据包络 (DEA)、因子分析、主成份分析、偏离份额法等[1]。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庞杂的特点,笔者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主成分分析法的优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所有的信息,二是指标权重的确定可以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的指标体系更加科学,由此分析得出的结论也更全面。目前,主成分分析法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方法,得到了广泛运用。
在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之前,碰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评价指标的选择。目前对于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学术界仍然没有形成比较完整、一致的标准。笔者认为,对产业优势的评价标准,既要包括现实状况,又要考虑未来趋势。其中,现实因素包括赢利能力、市场优势,未来因素包括发展潜力。基于上述考虑,参考有关文献,笔者选择表2所列指标构建指标体系。
三、产业评价模型
根据上面选取的指标,我们选取2009年中部6省C门类制造业中5个大类作为样本。这五个大类囊括了装备制造业的所有行业。全部数据来自国研网数据库中的工业统计数据库。这5个制造业分别为:C35通用设备制造业;C36专用设备制造业;C3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C3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C40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笔者采用stata11.0软件来对中部6个省份的5个制造业进行主成分分析。
1、评价模型的标准化处理
在做主成分分析之前,需要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这是因为:第一,表2列举出的各个指标性质和计量单位都不同;第二,直接用原始指标值进行分析会突出数值较高的指标在综合分析中的作用,而数值较高的原因很可能就是计量单位选择差异造成的。因此,为了避免上述两个问题,解决各指标可比性的问题,需要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2],利用stata软件,就得到表3结果。
表3 各行业因子的特征值与累计贡献率
从上表可以看出,C36、C37和C40三个行业的特征值到第三个后开始小于1,C35、C39两个行业的特征值到第二个后就开始小于1。因此C35和C39行业用第一个因子就可以解释大部分经济含义。另三个行业则需要纳入因子1和因子2进行主成分分析,其余的4个因子可以忽略。
2、评价模型的计算
计算出各指标对应的系数,见表4。
表4 指标系数
表4的系数数据可以作为各个主成分计算公式的系数。以C36的专用设备制造业为例,分别用y1、y2来表示主成分,用x1-x6来分别表示就业吸纳率、资产回报率、劳动生产率、市场占有率、区位熵、产业部门贡献率。从而得到各个主成分的表达式。
以此可以确定综合计分模型,用F表示各产业的综合评价值,并以每个主成分的贡献率为权数求加权均值W,得到主成分综合得分[3]。所以中部每个省就“专用设备制造业”的综合分析模型为:
即:f=0.798y1+0.201y2
3、评价模型的结果分析
根据上面所得的评价模型,运用stata计算出各省“专用设备制造业”的综合得分。采用相同的方法,计算出各省装备制造业五大类的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名,结果见表5。
表5 中部各省装备制造业大类排名
表5详尽的列举出了中部六省主要五个装备制造业大类的竞争力排序。由表中的数据可知,河南省的装备制造业在中部五省中竞争力最强,除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以外,其它行业均在中部地区排名第一。其它由强到弱依次是湖南、安徽、湖北、山西和江西。
(1)中部六省装备制造业的平均资产回报率比较
河南省装备制造业的平均资产回报率最高,最末的是山西省。由于投资回报率剔除了因投资额不同而导致的利润差异的不可比因素,因而具有横向可比性,有利于判断各投资中心经营业绩的优劣,是影响制造业竞争力现状的重要因素之一。以C36的专用设备制造业为例,河南省的回报率达到了14.12%,山西省的仅有1.48%。二者间相差十几倍。因此,要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必须提高企业的赢利能力。这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中部六省装备制造业的专业化程度比较
湖南省的装备制造业的专业化程度最高。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所谓熵,就是比率的比率。区位熵用来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某行业的区位熵如果大于1,说明它的专业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反之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C36的专用设备制造业为例,湖南省的区位熵达到1.239,是中部地区该行业区位熵唯一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其它依次是河南、山西、安徽、湖北和江西。排名最末的江西省,区位熵仅有0.249。
(3)中部六省装备制造业的资产负债率比较
根据原始数据,笔者还附加计算了各省装备制造业的资产负债率。总的来说,山西省的资产负债率最高,最低的是江西省。以C36的专用设备制造业为例,山西省为68.1%,湖南省为62.6%,河南为57.2%,湖北为55.8%,安徽为54.16%,江西为38.3%。资产负债率体现了全部负债占全部资产的比重,是体现企业债务融资能力的重要指标。根据国际经验,在工业化高度发展的时期,该比例一般在60%以上。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在五六十年代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均维持了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一般维持在70%左右。因此从上述的计算结果来看,山西、湖南等五省的资产负债率都是处于合理的区间内。但是江西的资产负债率过低,这间接地说明了江西装备制造业的外部融资环境比较差,企业无法有效地利用财务杠杆来加快自身的扩张速度。
(4)中部六省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部门贡献率比较
产业部门贡献率的比较结果显示,湖南省的该指标最高,江西最低。以C36的专用设备制造业为例,湖南省达到7.83%。其次是河南 (6.74%)、山西 (4.1%)、安徽 (3.5%)、湖北 (1.9%)、江西 (1.71%)。该指标衡量了装备制造业占各省全部产业总值的比重,因此反应了装备制造业在各省的地位。从百分比来看,中部六省基本可以分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的是湖南和河南,第二梯队的是山西和安徽,第三梯队的是湖北和江西。可见,虽然各省都将装备制造业作为自己的重点发展产业,但是各自的基础却相差很大,落后省份必须要有超常规的发展战略。
四、结论及启示
“十二五”时期是各省装备制造业发展与振兴的大好时机。首先,国民经济的发展,为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巨大市场空间。其次,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为装备制造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第三,国家出台《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装备制造业发展创造了良好背景[4]。因此,中部各省应把握机遇,积极推动区域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但从前文的分析来看,各省在发展装备制造业方面实施的战略重点应有差异。
1、中部各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重点要因地制宜
就中部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各省的发展基础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因此,虽然各地都将装备制造业作为区域主导产业进行重点发展,但各地选择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并不相同。例如江西,面对较差的外部融资环境,“十二五”期间关键要在金融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上创造条件。又如湖北省,重点要在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产业集中度上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优良的外部环境。因此,各省要在与其它省份的比较上找到自身的差距,才能出台有的放矢的产业扶持政策,推动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
2、中部各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关键是夯实发展环境
制造业的发展有很强的产业关联度。如河南,5个主要装备制造业门类在中部地区大多位居前列,而山西和江西则相反。区位优势、融资环境、资源禀赋、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等外部因素,均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这些因素的作用形成一个合力,影响的不仅仅是某一个行业,而是装备制造业整体。因此,要发展装备制造业关键是要建设好服务于制造业的软、硬件环境。
[1]姚晓芳,赵恒志.区域优势产业选择的方法及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12):463-466.
[2]刘 玫,高 睿 (等).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中部地区优势产业的评价与选择[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7):192-196.
[3]孙文清.AHP方法在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选择中的决策分析[J].河南工程院学报,2011,(3):45-48.
[4]姚晓芳 (等).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合肥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和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 (9):5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