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昌千年古镇的慵懒闲适

2011-06-16金晓飞

旅游 2011年5期
关键词:师爷绍兴古镇

金晓飞

我很早前就听很多人说起过绍兴的安昌,知道那是一个具有浓厚师爷文化气息的江南水乡,古镇虽然名气不及周庄、西塘、乌镇、南浔,游人如织,但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美誉,让人无限向往。

师爷故里

自古有言:“无绍不成衙”。可见在古代官府中绍兴师爷的地位和作用是何等重要。在绍兴,师爷绝不是我们简单所认为的幕僚食客一类,它是个集智慧与谋略于一身的行业。安昌是绍兴师爷、名师爷出产比较多的地方,是绍兴最能代表“师爷文化”的区域。融合安昌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于一体。汇聚谈、说、演、唱于一身的“师爷”是安昌旅游的代言人。也是安昌不同于其他江南水乡古镇的最有价值的体现,200年间由师爷故里出去的师爷据说不下一万人,今天的河道两侧还星罗棋布地分布着众多的师爷故居。我从小街的尽头走进师爷馆,全国也仅安昌一家。师爷馆是娄心田师爷的故居,几级台阶上面,是一座深宅。宅院临河而建,是座典型的绍式黑漆台门。门斗简朴,庭院幽深,高院墙,镂花窗。馆内展示了“绍兴师爷”这个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历史上特殊的社会群体、特殊的政治文化现象及其在安昌的深厚根基。

娄心田(1875年-1944年)是绍兴师爷中一位代表人物。他幼时丧父,家境贫寒,但聪明好学,擅长书法。最高学历是秀才。跟堂兄学到做师爷的本领,后被推荐到东北奉天府为幕宾。民国初年,任马占山督军府秘书,“九一八”事变后,竭力为马出谋划策,在黑龙江嫩江一带抗击日军。后随军到西北,在西安特货公栈任经理,曾为东北军与红军充任联络,为陕北根据地提供军需。

师爷馆内有一组彩塑作品,重现了清代地方衙门的官员升堂审案时的情景,原告被告跪在堂前,三班衙役持棒伺候。大老爷正襟危坐,惊堂木一敲威风八面,衙役们喝令一声地动山摇。但是,真正的“主心骨”却是坐在堂后的师爷;因为没有官方身份,所以师爷只能坐在后面听审,一旦发现当事人的证供有问题,就差人递条子,遇到大老爷意气用事,更要及时提醒。

师爷馆内,还展出一些著名绍兴师爷的画像、传记及有关实物。如《洗冤录》、《大清律例》、《六部轩尺牍》等明清断案的法律条文:还有师爷们遗留的蝇头小楷等手稿原件,分“告谕吏民”、“执掌钱谷”、“司理刑名”、“案牍公务”、“官场交际”、“入仕之梦”等方方面面,足见绍兴师爷勤政佐治的真功夫。

娄心田故居里还有两件特殊的家具,一是明式太师椅,形状很像缺翅的乌沙帽。据说,能够做师爷的都是应试不第而资质出众的人。他们没有机会给自己戴上乌沙帽,就弄个形似乌纱帽的椅子来坐坐。二是一张写字台,一块铜片遮蔽着抽头锁眼,用钥匙打开抽屉。拉出三分之二到隔板处,以为已到尽头,其实再往外抽,还有一段里抽屉,上可插盖板,放贵重物品隐而不露。

古镇风韵

我在黄昏的时刻进入小镇,安昌的入口其实就是一扇门的大小。我一跨进去,千年古镇就像一个蹲在时间深处的老者,发如雪,须如弦。眼如泉。依偎在村口的老树下。静静地凝望我。

古镇始建于北宋时期,后因战乱,多次焚毁,又于明清时期重建。其建筑风格传承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一衣带水,古朴典雅,古老凝重的台门、幽深僻静的弄堂、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传统特色的店铺作坊、姿态各异的拱桥石梁,让人目不暇接,一个台门就是一个独立的院落,白色的院墙围成四方的天井,四周是高矮错落的一色黑瓦老屋。木制门窗之后就是一户户人家。古镇现存台门有明末清初时的方家台门、方源台门、清朝的义和当台门、隆盛堂、宝树堂、敦诚堂等,还有聚族而居的娄氏宅第;古朴独有、毗连而建的白洋十台门;陈家娄的旗杆台门、茂德台门。虽经千年岁月,古镇人家依然保持着传统的生活习俗,也依然可见鲁迅笔下的乡土风情。黄昏的安昌最充满生气。孩子们放学归来,唧唧喳喳跳跃着呼唤着。乌篷船纷纷靠岸,老船工们上得岸来。聚在一起抽烟聊天,说说一天的生意。主妇们从菜场买菜归来,在门口的台阶上和河岸上淘米洗菜,拉着家常。河边生起煤炉。一缕缕青烟升起,飘来阵阵菜香。夜色里的安昌,才展露出它宁静安详的一面来,和周庄的喧嚣、西塘的热闹、乌镇的浓郁、南浔的繁忙形成强烈的对比。古镇的清晨,宁静而悠闲。古街的主人们正在为生计忙活着,杀鸡杀鸭的,洗鱼做肠衣的。手里一边熟练地动着,一边左邻右里的聊着家常。家家户户都在自家门前的廊棚檐下,扯起一根根的绳子,将自家灌制的腊肠、腊鱼、腊鸡、腊鸭,一个个地晾在上面。这些腊味一律呈现出深沉的酱黑色。在绳子上整齐地荡着。在风中飘散出一股独特的酱香味来。这种味道,从你跨过那道牌坊,走进镇子里来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围绕在你身边。

随着太阳的升高,安昌古镇的商家也陆陆续续开张,沿着悠悠河水漫步走进老街,踏在被阳光照得清晰光洁的石板路上。迎面而来的便是那街头巷尾家家户户都有的香肠和一条条风干的鳊鱼,犹如一幅幅色彩艳丽的油画。这里最有特色的要属灌腊肠了,满街的腊肠有晒在屋檐下的,有挂在河沿边的,在阳光的照射下,腊味十足。漫步安昌老街,使我更体味到了这里古老淳朴的水乡地方风情。

除了腊月的无限风情,其余时间的安昌更多呈现出一种水乡小镇惯有的淡泊甚至冷清,使你在悠然和闲适里,清晰地触摸到一种熟稔的亲切平和,浓浓地体验着一种温暖的真实平常。尤其是杏花三月,春雨绵绵的老街韵味无穷,阳光灿烂的早晨别忘了去泡福安居茶馆,任老虎天窗斜射下来的金光将一个个带毡帽的老头子罩住。

当明亮而慵懒的阳光透过廊棚将斑驳的石板照得清晰光洁,就蹲在河埠与乌篷船老大共咂一碗黄酒,或索性什么也不做,静静地坐在廊棚下任过往行人三三两两从身边走过,听家居妇女东家长西家短地闲聊。

水乡民俗

一条老街依河而建,全长1747米。铺着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至今仍保存完好。紧挨着一边的是条东西向的小河,弯弯曲曲地向前延伸着,好像没有尽头。街的另一边多是老店铺,旧式的雨廊,从每家店铺门前延伸出来,直到河边,把一条老街遮盖了起来,既可以避雨,又能够挡烈日。河边的住户常常把青石台阶一直铺到水下,打开自己家的小门。就可以拾阶而下,取水洗东西,十分方便。镇里纵横着一条条幽深静谧的窄巷,延伸开去。隐藏其中是一座座古老凝重的台门。站在宁静的小桥流水边看古朴的老屋旧房,穿过门庭若市的店铺作坊与游客擦肩而过,老人们坐在廊下晒晒太阳喝着茶,便像是一幅四格漫画,在格子里演绎出一段可以让人忘却时空的故事来。老街上的饭店,最为著名的要属宝麟酒家,有两家同名,分别为父女开的。说是酒家,其实并不是我们想象的样子。也就是一家沿街开的小店。店面和店堂内是很陈旧的摆设,但是这并不妨碍它的名气很响。店堂内光线很暗,老式的曲尺形柜台后面是一溜边的酒坛,酒坛里面无外乎是这里人人都爱喝的绍兴黄酒;梁柱上挂着一长串的酱黑色的腊肠腊鱼,已经风干透了的。他头戴绍兴地方特有的乌毡帽,身着

鲁迅笔下孔乙己的长衫,饱经风霜的脸上留着花白的山羊胡子,是许多摄影人愿意拍摄的古镇模特。他也颇有商业头脑,在他酒家吃饭,或者给钱,才给拍摄。有几位摄友已经提前预约,所以只能由他们拍摄,宝麟也极配合,老烟枪、茶壶、酒壶。摆各种姿势配合他们拍照。喝着黄酒,吃着酶干菜扣肉和臭豆腐,爱聊天的老板宝麟,一身旧式长衫,头顶绍兴毡帽,脚踏圆头布鞋,一壶老酒,几碟小菜,悠然地边吃边和我们大侃他的经历和这爿老店的风风雨雨,打半斤店家自酿的花雕加姜丝温热了,下酒菜是绍兴的地方家常菜。酶干菜焖肉,口味绝对是人间奎美,优质五花肉吸收了酶干菜特有的鲜香。入口即化丝毫不显油腻,酶干菜吸收了油一点不干还颇有嚼头。现炸的臭豆腐也极有特色,与别的地方相比,这里的臭豆腐个头极为袖珍。当地人的叫卖声也有特色,仔细地听,其广告语也简单:“闻闻臭,吃吃香”,当然,这句话要用当地的方言说来,就有味道了。他们将臭豆腐入油锅炸至金黄,外脆里嫩,不需要蘸任何调料,直接趁热大嚼之,齿颊间立刻充满了独特的豆制品的清香。久久不散。

在安昌。绍兴几千年的民俗风情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热闹的水乡社戏、喜庆的船上迎亲、传统的手工酿酒……乃至祝福、裹粽子、串腊肠、扯白糖等等江南风俗一应俱全。

古镇的扯白糖,总会吸引起游客的目光。谁持白练当空舞。安昌卖糖一老翁。安昌扯白糖,这是一项古老的手艺,历史悠久。鲜甜间带着一股韧劲。令人唇齿留香。

先是用铝罐将白糖融化成液态,师傅用铲刀挑一点糖,观察火候,要不老不嫩,然后将它倒入铁锅,放在水面上冷却。白糖呈琥珀色,再将白糖放在绑在柱子上的木钩上来回不停地扯,直到把白糖从琥珀色扯成白色,再放在桌子上扯细,剪成小块出售。

幽幽乌篷

静静的河网上,乌篷船悠闲地划过来,太阳升高的时候,一艘艘乌篷船开始多起来,这是越地独特的交通工具。狭长的小船,比一人肩略宽,船上的蔑篷和船体都漆成黑色。半圆形的篷不高,人在船上只能或坐或卧,头戴乌毡帽的船工,坐在船梢。手脚灵活并用,脚划大浆,两只桨飞动起来,那船就向前驶去。轻便得很,手拿小浆控制船速。“轻舟八尺,乌篷三扇”,我最终以十元钱的价格坐到了那传说中的乌篷船。没有想象中的渔妇在船艄生火做饭。只有船老大摇着双桨期盼着能有一单生意。在晴朗的日子里,可以把中间的那扇活动的篷移向一头去,同时,一定会令你感到惊讶的是。你几乎就是贴着水面了。这时,拿出自己随身带着的茶杯在船头对酒当歌。坐在乌篷船里。那种干燥的刷着黑漆的箬叶编制成的乌篷。在经过风雨烈日之后,散发出来的气味,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绍兴酶干菜的味道。有一种陈香。带着黑毡帽的老艄公,嘴上叼着发黑的竹烟竿,后舱内搁一个小泥炉,炉上放着一只小锡壶。不用说。这一定是老艄公烫的一壶黄酒。轻舟快捷的行进中。老艄公将手中的桨挟在腋下,空出两只手来,一手拿去烟竿,一手就近端起温热的锡壶。对着壶嘴啜一口黄酒,“咕嘟”一声咽了下去,再悠长地哈出一口气来,那脸上爬满的皱纹褶子,在那个瞬间仿佛被熨斗“嗤啦。一下地熨过之后。又弹了回去。而你的鼻底,早就充盈了绍兴黄酒的清香。

流水悠悠,在太阳的微醺下。望着显得如此平静的古镇吟唱着千年不变的歌谣。我的眼睛透过相机不停地捕捉着,生怕遗漏了目光所及的每一处古镇景致。时间在这里凝固。只是,我不知道。在商业化愈演愈烈的今天,古镇还能坚守多久?当我和它再次相见的时候,是否还能容颜未改,云淡风轻?

猜你喜欢

师爷绍兴古镇
清白泉
绍兴大闯关
明清衙门的师爷
明清衙门的师爷
我的家乡绍兴
药秤称良心
TheEffectsofSemanticsinEnglishLearning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