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在中国-东盟自贸区进程中的贸易现状分析

2011-06-15王丽娅

战略决策研究 2011年4期
关键词:东盟国家广东

王丽娅

广东一直是中国外贸的大户,同时也是中国与东盟贸易的主要承担者。近些年来,广东与东盟的贸易额基本相当于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的1/3左右。2009年,广东与东盟进出口贸易总值633亿美元,同比增长0.8%。其中,对东盟出口268.3亿美元,增长8.2%;自东盟进口364.7亿美元,下降4%,贸易逆差96.4亿美元。2008年,广东对东盟进出口626.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9%,占同期广东进出口总值的9.2%,其中出口246.6亿美元,增长20.3%,比广东省全年出口增幅高10.9个百分点;进口379.5亿美元,增长7%,比全省进口增幅高1.6个百分点,贸易逆差133亿美元,下降11.1%(见表1)。

一、广东在中国-东盟自贸区进程中的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表2反映的是2008年与2009年东盟主要国家来广东投资的横向比较情况。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国外经济运行情况不如以往,东盟对外投资减少,来广东投资也随之减少,但从单个项目平均利用外资来看,东盟主要国家投资商来粤投资激情并未减少。从实际利用外资情况来看,东盟主要国家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均比合同外资投资金额大,也从侧面说明东盟主要国家投资商来粤投资激情未减少。

从表2可以看出,东盟不同国家对粤投资额有所不同。从长期趋势上看。菲律宾、泰国对粤投资额有下降的趋势,菲律宾从2001年的737万美元下降到2008年的290万美元,虽然其中有升降,但始终没有超过2001年。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对粤投资额有上升的趋势,发展趋势可能良好。印度尼西亚对粤投资额变动较大,最低时仅为473万美元。从这几个国家的总体上看,虽未起起伏伏,但也未见发展态势良好。

(一)广东在中国-东盟自贸区进程中的农业合作现状分析

2009年,广东省农产品与东盟十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27.8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25.1%,占同期广东省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的15.6%。其中,广东省出口东盟十国农产品11.5亿美元,同比增长20.3%;自东盟十国进口农产品16.3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28.4%。广东省与东盟十国农产品贸易逆差为 4.8亿美元。广东省农产品出口额较大的东盟国家有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和越南等国家。其中,出口至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约占广东省农产品对东盟国家总出口额的36.4%。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是广东省农产品进口较多的东盟国家,约占东盟十国进口总额的60.5%。①

表1 2004年到2009年广东与东盟的贸易额一览表 单位:亿美元

表2 2008年与2009年外资相关情况横向比较表

表3 2001年-2008年广东实际利用外资额情况 单位:万美元

(二)广东在中国-东盟自贸区进程中的旅游业现状分析

面对新形势,广东旅游业积极推行国际化战略,以实现互利共赢。东盟十国是广东重要的旅游客源地之一。2009年,全省共接待东盟国家旅游者1 450 361人次,占外国人旅游人数的17.27%,其中,马来西亚旅游者593 000人次,占40.89%、泰国247 000人次,占17.03%、新加坡250 542人次,占17.27%,印度尼西亚280 000人次,占19.31%,接待其余东盟国家的旅游者较少。由表4可知,2001-2009年广东接待东盟旅客人数从392 420万人次增加到1 450 361人次,年平均增长率达33.7%。期间,各年旅客增长幅度变化较大:2003年出现下滑,旅游人数下降了47.8%,而后又快速增长。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放缓,客源地游客明显减少,2008年出现了负增长,增长率为-18.3%。

表4 广东接待东盟各国游客次数 单位:人次

表5 广东接待入境游客人次 单位:万人次

客源市场国际化程度较高,珠三角地区是目前中国最强的旅游综合体之一。珠三角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文化,为国际旅游市场的开拓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广东省2008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917 760万美元,同比增长5.4%;全省口岸入境旅游人数1.03亿人次,占全国的4/5,其中入境过夜旅游人数2568万人次,占全国近一半;全省口岸出境旅游者达3152万人次,其中去外国旅游人数约为176万人次,同比增长8.7%。广东省与东盟十国签署了旅游合作框架协议,积极稳步推进与东盟等国家在旅游领域的进一步合作。

表6 广东省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单位:万美元

(三)广东在中国-东盟自贸区进程中的制造业投资现状分析

2009年广东从东盟进口制造业相关产品为135.1亿美元,比2008年增长6.5% ,占同期贸易进口的37%,出口制造业相关产品128.3亿美元,比2008年增长6.7% ,占同期贸易出口的47.8%(见表7)。由表7可以看出,广东与东盟制造业贸易国主要是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五个国家。

表7 广东与东盟各国制造业相关产品的贸易额单位:亿美元

二、广东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特点、地位与作用分析

(一)广东在中国-东盟自贸区中的特点分析

1.地缘相近

广东在地理上与东盟十国最接近,联系也很紧密,又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在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框架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发挥独特的作用。与内地大多数省份相比,广东与东盟开展经贸合作与交流有天时、地利、人和三大优势。广东省北与贵州、湖南、江西交界,是贵州、湖南、江西与东盟经贸往来的必经之路和出海通道;西临广西北部湾,与越南相对;东临福建、南海,与台湾省隔海相望;东南和南面与海南省、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

2.交通便利

广东与东盟正致力于构建立体式国际交通大通道,泛亚铁路、公路网正日趋形成。在地理位置上,广东与东盟之间的运输距离最短,有着许多深水良港。具有东盟通航的海域优势和海运价格竞争力优势。近年来,中国对东盟的开放主要有两个战线:云南、广西面向中南半岛的“陆上东盟”,广东、福建、浙江面向“海上东盟”。无论中国还是东盟,对外贸易都是以海上贸易为主,海上通道是双方贸易的关键着力点。

3.人缘商缘相通

广东是中国海上贸易和移民出洋最早的省份,经贸合作历史悠久,是全国的第一大侨乡。东盟的华人60%以上都来自广东,与广东有天然的亲缘关系,相似的人文生活习惯,认同中华文化、眷恋故土的强烈民族情感,是广东建设经济强省的宝贵资源。广东籍的海外侨胞有2000万人,其中约1480万人分布在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东盟各国的华人经济主要是成千上万的中小型商贸企业,东盟国家逾七成的上市公司由华商资本控制。东盟是粤籍华侨的主要聚居地,泰国华人中祖籍广东的占79%;印度尼西亚华人祖籍广东的占49%;②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中也有大量祖籍广东的华人。广东方言粤语在东盟地区被广泛使用,粤籍华侨华人的经济实力雄厚,在东盟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4.风俗习惯相似

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的华侨遍及东南亚。东盟地区是海外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约八成华人居住在东盟六国,对当地经济的控制力高达五成以上。其中在新加坡华人约占76.8%,华文华语在社会上广泛使用,是官方四种语言之一。从原省籍来看,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柬埔寨、老挝祖籍广东的最多。同根同宗,习俗相同,语言相通。华侨在为东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带去中华民族文化,使东盟各国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生活习惯、传统、语言、教育等方面与中国有着广泛的共同点。

5.经贸往来历史悠久

(1)海上丝绸之路,广东与东盟经贸往来的初始时期。广东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它最早将中国文明和世界文明连接起来,成为中国最繁华的贸易口岸。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朝400多年间,广州至大秦(古罗马帝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就已经形成。唐贞观年间,广东海上交通空前频繁,广州已成为世界著名的港口,每年来广州的外国商船多达40艘,广州与南海、波斯湾的船舶往来如梭。

(2)明清时期到20世纪50年代。这段时期,广东和东盟各成员国虽然是近邻,但各自在对外关系上的联系不是十分紧密。主要原因是在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东盟的大部分国家当时分别处于英、法、日、美和西班牙等国的殖民统治之下,中国也长期处于内战和反抗日本侵略军的战争之中,国家经贸关系主要面向西方发达国家。

(3)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与东盟政治互信和经贸合作不断增强。在此阶段,与贸易自由化的进程、投资政策方面的协调与合作相对较为完善。广东与东盟之间的优势行业应抓住机遇,利用双方优惠的政策,加大双方之间的经贸往来。

(二)广东在中国-东盟自贸区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

1.广东是东盟与中国接壤地区水路交通的桥头堡,陆路交通的大后方。1997-2008年广东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年均递增15.3%,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年均递增高达32.5%。沿海港口承担了整个区域约65%的外贸集装箱运输、100%的外贸进口原油和绝大部分的进口铁矿石全程接卸。③2006年1-11月,泛珠九省区经广东口岸就对东盟出口货物135.3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29.1%;经广东口岸进口东盟货物增长17.6%。④在某种程度上,广东成为江西、湖南、贵州省区与东盟经贸往来的“通道”、“前沿”、“中转站”或“桥头堡”。

广东是中国第一经济强省,作为西南地区与东盟贸易往来的强援,势必要成为广西、云南等西南地区与东盟经贸往来的依托,为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促进西南地区与东盟的陆路交通大动脉的快速发展。云南、广西等西南地区要充分重视广东省大后方的地位与作用,利用广东通过陆路交通大动脉与东盟的经贸往来,提升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逐步成为广东与东盟贸易往来的货物集散地。

表8 广东与部分省区、东盟十国的工业化发展阶段一览表

2.广东是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仅次于新加坡。本课题组根据钱纳里多国模型进行研究,从人均GDP的角度分析广东与中国部分省区以及东盟各国的工业化发展阶段进行比较,明确广东在中国-东盟自贸区中的地位与作用。

从表8可以看出,按照人均GDP进行比较,可大致分为五个工业化层次。第一个工业化层次,文莱和新加坡处于发达经济高级阶段,人均GDP分别为37 053美元和38 972美元。文莱相对特殊,国土面积狭小,人口稀少,国内工业体系不完善,丰富的石油是支撑文莱发展的重要资源,使得文莱的人均GDP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第二个工业化层次,广东和马来西亚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人均GDP分别为5487.4美元、8140美元;第三个工业化层次为福建、湖南、海南、泰国,这四个国家和地区都处于工业化中期,人均GDP分别在2500美元到4500美元之间;第四个层次,江西、广西、四川、云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位于这个层次之中,人均GDP分别在1800美元到2300美元之间;第五个层次是初级产品生产阶段,主要包括人均GDP在1100美元以下的贵州、柬埔寨、缅甸、老挝、越南5个国家和地区。

3.广东的产业结构不论是在中国泛珠区域还是东盟十国中都有明显的优势

(1)借助罗斯托成长阶段理论,结合表9我们可以判断,“南中国”各省区和东盟十国分别处在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大众消费阶段,新加坡是唯一达到这个阶段的国家。2006年新加坡的三次产业结构较其他国家和地区是最为先进的,第一产业的比重(0.1%)和第二产业的比重(33.0%)相对较小,第三产业的比重最大,达到了66.9%;第二阶段是工业化成熟阶段,马来西亚和广东处于该阶段。从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来看,广东省和马来西亚的三次产业结构较为先进,并且都进入了工业化的后期阶段,农业、工业占GDP的比重正在逐步地缩小,服务业的比重逐步扩大。当然,在此阶段广东和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还是以工业拉动为主,主要由于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在50%以上;第三阶段是起飞的后期阶段,处于该阶段的是福建;第四阶段是起飞的前期阶段,包括泰国、江西、湖南、四川、海南、广西、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农业所占比重仍然较大;第五阶段是起飞的准备阶段,包括贵州、云南、柬埔寨、缅甸、老挝、越南。

表9 2006年广东等省区和东盟十国的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一览表 单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广东省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相对较大,都在40%以上。尤其是第二产业的龙头地位更加突出,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了51.3%,使得广东在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具有较为先进的产业体系和世界一流的生产加工及配套能力。

(2)从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来看,广东省在中国-东盟自贸区中的二、三产业的贡献率相对较高。广东省作为世界上主要的工业制造中心之一,其工业实力名列前茅。由于广东省近年来进入经济转型时期,以服务业为主第三产业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图1 2006年广东等省区和东盟产业贡献率一览表

从图1可以看出,第三产业贡献率在50%以上的国家和地区为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其他国家和地区均在35%左右,其中广东第三产业贡献率排名“南中国”各省区和东盟十国第七位。广东第三贡献率在泛珠区域和东盟十国的排名不高,但广东的第三产业发展却十分迅速。从图2可以看出,三十年间,广东服务业不断实现新跨越。1978年,广东服务业增加值43.92亿元;1984年,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25.93亿元; 1993年,再次突破千亿元,达到1205.70亿元;2006年实现增加值11 195.53亿元,首次达到万亿元;2007年为13 449.7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是1978年的52倍。增速均为13.4%,发展势头良好。

图2 1978~2007年广东服务业增加值及增速

从总体来看,广东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之和达到了96.12%,是“南中国”各省区和东盟十国中最高的。工业发达的新加坡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之和为91%,广东二、三产业贡献率之和高出新加坡5.02个百分点。 由以上分析可见,广东省的综合实力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实力较强,且发展前景较好。

4.广东是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和投资的领头羊和排头兵

表10 2001~2009年广东在中国对东盟贸易中所占比重一览表 单位:亿美元

从2001年到2009年,广东对东盟贸易额增长了4.13倍。从表10可以看出,全中国对东盟的贸易增长率呈现下降的趋势,广东省对东盟的贸易额也呈现下降的趋势,因而没有对广东占全国对东盟贸易总额的比重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广东在中国对东盟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基本维持在30%以上。从图3可以看出,广东在中国对东盟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大致呈现“V”字形,2001年到2008年呈现逐年递减,但2009年实现了反转。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由于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对东盟的贸易额为2013亿美元,比2008年减少了298亿美元,增长率为-12.89%,广东省的贸易额增长了6.6亿美元,呈现上升的趋势,增长率为1.05%,高于全国的增长率。

图3 2001~2009年广东在我国对东盟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从图4可以看出,虽然广东与东盟的贸易增长率低于全国的水平,但是与全国增长率的差距却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从2001年低于全国对东盟贸易增长率17.59个百分点,到2009年高于全国对东盟贸易增长率13.95个百分点,可见广东省政府越来越重视东盟这个贸易伙伴,逐步加强利用自身的优势,加强与东盟的经贸合作,促进双方贸易的快速发展,带动广东经济的发展。

图4 广东与全国对东盟贸易增长率的差距

三、广东提升在东盟自由贸易区作用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一)深化广东与东盟合作的有利因素

1.经济管理体制的优势

(1)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广东推动企业改制重组,实现资本经营新突破,将白天鹅宾馆和省水电二局改制为广东省白天鹅酒店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水电集团有限公司,以促进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加大战略转型力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推动省属企业和各地市合作发展。广东加大信访维稳投入,卸减企业历史包袱,按照开展21项民生信访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部署进行企业改制、关闭破产信访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2)鼓励、扶持、引导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广东积极完善私营经济发展政策,加强和改善政府服务,为私营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健全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支持金融机构增加对私营企业贷款,拓宽私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引导和扶持私营企业加快技术研发、创新产品、打造品牌;完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支持建设一批技术支持、创业辅导、市场开拓等公共服务平台。

2.粤港澳一体化平台的优势

(1)港澳商贸平台优势。港澳处于亚太地区中心地带,与东盟各国地理邻近,便捷的交通为双方发展经贸关系提供了便利条件。港澳对国际贸易有着丰富经验和广泛网络。而香港自建港以来一直是远东著名的转口港,东盟国家仍需把香港作为转口港,许多东盟进口商品经集装箱货运至香港后再改散装到东盟各国。2004年,内地是香港第一大转口来源地与目的地,东盟国家中,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及菲律宾分别是香港第四、第六、第七、第八大转口来源地,新加坡则是香港第四大转口目的地。

(2)港澳融资平台优势。作为国际上著名的自由港,香港实施低税率政策、外汇自由政策,金融及证券市场发达,具有雄厚的人才优势,监管制度完善。香港长期以来一直是内地与东盟重要的融资市场,为两地的经济腾飞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与金融服务。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承担着将中国金融体系和全球金融体系连接起来的桥梁作用。同时,香港也是东盟重要的资金集散地,香港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在一些东盟国家如泰国都设有分行,东盟国家的一些企业也选择在香港融资。

3.泛珠九省区区位中心的优势

(1)泛珠内地九省区交通枢纽优势。广东身处泛珠省区腹地,地理区位优势极佳,更兼省内国道密布,航道众多,沿海港口码头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在公路方面,广东省“十一五”期间规划实施的11条高速公路出省通道中,已建成通车的有长春至深圳国家高速公路梅州至龙岩段、深港西部通道等,其余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铁路建设进展顺利,武广客运专线湘粤段正加紧建设,厦深铁路、贵广铁路、南广铁路相继开工建设。按照铁道部有关规划,广东还将开辟以珠三角地区为中心通向厦门、贵州、南宁、武汉等省份的6条对外铁路通道。

(2)泛珠内地九省区劳动力吸纳中心优势。20世纪80年代开始,广东作为粤港模式中“前店后厂”制造业基地,吸引众多来自内地的劳动力。2008年末,广东全社会从业人员为5553.67万人,比2007年末增加151.02万人,增长2.8%。其中,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分别为1599.27万人、2163.42万人和1790.98万人,分别比2007年末增长0.7%、2.7%和4.9%,⑤均在泛珠处于领先地位。

4.自主技术创新的优势

2009年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标跃居全国第二,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新增两院院士5位、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1位。20所全国重点大学与广东省地级以上市和企业共建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分支机构近200家,开展合作项目6000多项。新建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64个、创新联盟9个,组织引导全国高校、研究院所2200多名科技特派员入驻3000多家企业,辐射带动1万多家企业转型升级。省部产学研合作4年新增产值7000多亿元、利税1000多亿元。省院合作转移转化中科院400多项科技成果,实现产值130多亿元。制定实施产业技术路线图计划,数字装备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取得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取得新成效,工业增加值达3100亿元,增长23.4%。⑥

(二)广东与东盟合作的不利因素

1.政治制度差异产生的合作障碍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其制度与主要东盟国家有本质区别。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制度间差异无形中拉开了两个贸易体的距离,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而资本主义以私有制为主体,这不仅是意识形态的问题,冷战以来的地区、军事形势的认识演变一直深埋在东盟心理内部。随着苏联解体,美苏冷战的结束,1986年越共领导人黎笋死后,长征、阮文灵先后继任,实行革新开放,对外调整与中国及东盟邻国的关系,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使越南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出于地区安全、国际话语权等考虑,东盟逐渐抛弃意识形态的差别,开始接受越南。随着1995年接受越南成为其一员,至此制度差异的影响逐渐缩小。

2.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影响了双边合作

(1)经济水平差距。按世界银行标准以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计算,2006年,新加坡的人均国民总收入为29 320美元,是高收入地区之一;泰国为2990美元,广东为3510美元,印度尼西亚为1420美元,菲律宾为1420,属于中等收入地区;而越南为690美元,老挝为500美元,柬埔寨为480美元,⑦属低收入地区。可以看出,高收入水平国家与低收入水平国家之间相差60倍左右,这远远高于欧盟内部的16倍及北美经济贸易区的30倍,区域经济体内经济水平严重失衡。贸易区内的地区经济发展阶段不在一个层次之上,文莱和新加坡已携手步入发达经济高级阶段,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仍处在工业化阶段,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则停留在初级产品阶段。

(2)产业结构失衡。新加坡作为南亚金融及物流中心,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产业结构多以基本密集型为主;文莱相对特殊,国土面积狭小,人口稀少,国内工业体系不完善,丰富的石油是支撑文莱发展的重要资源,使得文莱主要以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处于工业化的不同时期,因此各国主要以信息电子业、制造业、轻工业为主;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由于低廉的劳动力和初级生产要素,主要以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通过对产业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东盟各成员国由于自然禀赋、政策引导等复杂原因,导致了现在的产业分布局面,产业结构呈阶梯型,地区间差距很大。

3.产业结构同质性加大了地区间竞争性

首先,广东与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经济发展水平较接近,贸易结构相似,而且国际分工地位比较接近,都以加工贸易为主。目前,广东出口品多为制成品,而东盟出口品多为零部件。随着东盟各国生产结构的调整,双方可能面临多数产品同为初级产品,科技含量低的局面,因而在产品出口上存在着竞争性。其次,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是日本,第二是美国,东盟排在第三位,对于东盟而言贸易伙伴主要也是欧、美、日等经济发达国家,因此使得双方在国际市场上一直存在着竞争。不仅如此,双方主要都进口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的产品,因此双方在第三国市场上竞争也同样明显,不利于形成贸易创造效应。

四、深化广东与东盟国家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广东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合作,把广东打造成东南亚贸易中心

1.继续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快广东与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以2010年茂物目标审评为契机,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合作,加快商品、服务、人员、资本在本地区便捷流动。以实际行动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承诺并严格执行不对商品、投资、服务设置新的限制措施。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取得全面均衡的成果,尽早实现发展回合目标。

2.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增强发展中成员自主发展能力和经济内生动力,大力发展对东南亚国家经济。与各成员共同开展技能开发促进项目,建立技能开发促进中心,帮助发展中成员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建设一批知名的投资、贸易和工程品牌项目,抓好对东南亚国家的海外重点项目建设;狠抓人才培养,重点培养一批熟悉国际运作的专门经理人才;抓紧梳理适合开展海外经营的优势产业和企业,推动华为、TCL、万科、步步高等一批广东知名企业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对东盟国家的经济合作。

(二)改善广东与东盟国家的双边投资环境,促进双边投资合作

1.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一个地方的法治状况是投资安全度的重要标志。良好的法治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外商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营造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要制定和完善境外投资及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

2.建立公开透明的外商投资信息市场体系。广东与东盟各国政府及相关中介组织应定期举办促进双边投资合作的研讨会、洽谈会、招商会、论坛,为广东和东盟的投资商提供商务信息。同时,要加强宣传及信息服务。

3.提高涉外部门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一是加强对涉外部门工作人员的系统培训,提高工作效率和干部的业务素质,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二是从外资企业的特点出发,尽量简化外商投资审批程序。树立为外商服务的观念,大力推行集中审批和服务制度,进一步完善“窗口式办公”、“一站式服务”、“办事全程式代理服务”等审批服务方式。

(三)深化广东与东盟国家的农业、海洋业贸易与合作

1.利用广东区位和交通条件,打造东南亚农业、海洋渔业贸易中心。主要由农产品的专业市场、农产品低温仓储中心、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果菜批发中心、集装箱储运中心等组成。第一,依托越南、泰国等东盟国家橡胶资源的优势,建立橡胶贸易中心。第二,利用广东的边贸政策以及路上贸易通道快捷方便的特点,在粤西建立东南亚水果批发中心、冷链仓储中心。第三,泰国、越南是世界大米出口国,缅甸也是重要的大米生产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是棕榈油生产大国,可以在粤北建立面向中国和东盟国家的粮油贸易中心。

2.打造东南亚农业、海洋合作研究中心。第一,培养和吸引高端人才,提高广东农业、海洋的研发能力。整合科研资源,联合国内外有实力的科研机构,共建各类农业、海洋科技创新载体,组织开展海洋生物育种、海洋药物、海水产品深加工等重要领域的海洋科技攻关。扩大中山大学海洋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工程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的海洋院系办学规模。第二,广东加强农机产品、农产品加工、海洋业方面的合作。

(四)加强广东与东盟国家的旅游业合作,拓宽旅游市场

1.建立旅游的协调机构。第一,简化出入境手续,营造统一的旅游市场。促进广东与东盟国家的旅游合作,营造统一的旅游市场。争取实现广东与越南或泰国互免签证。第二,制定旅游相关政策。广东应制定一些与旅游行业相应的政策措施,尤其对旅游产业的开发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和鼓励。弥补旅游投资的不足,加快区域内各成员旅游发展的步伐。第三,定期举办各种旅游会议和论坛。通过定期举办的各种旅游会议和论坛,充分利用会议和论坛的桥梁与平台作用,为大旅游圈的旅游发展提供旅游信息和决策参考。

2.建立旅游人才交流合作培训机制。旅游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旅游人才交流合作培训机制的建立,能有效提高旅游人才的素质,提高旅游组织管理工作的效能。一是在外语人才的培养方面加强合作,互派留学人员,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外语水平,为旅游交流和合作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加强旅游专业人员的交流与培训。新加坡、广东等可利用所在旅游院校及培训机构为越南、柬埔寨等旅游欠发达国家培养和输送旅游专业人才。

注释:

①数据源于广东海关、统计局等官方网站。

②根据《东盟统计年鉴2008》整理得出。

③根据广东省对外贸易厅统计数据整理得出。

④根据国家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整理得出。

⑤根据广东人力资源与保障厅发布数据整理得出。

⑥根据《广东省2009统计年鉴》整理得出。

⑦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计算得出。

[1]托利.区域性贸易协定[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

[2]胡正豪.中国与东盟关系国际贸易的视角[J].国际观察,2001(2).

[3]贾继锋,李晓青.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互补与竞争[J].世界经济文汇,1997(5).

[4]赵春明,李丽红.论中国与东盟四国的产业结构及贸易关系[J].现代国际关系,2002(2).

[5]公峰涛.中国-东盟贸易结构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3(3).

[6]史智宇.出口相似度与贸易竞争:中国与东盟的比较研究[J].财贸经济,2003(9).

[7]周燕.中国与东盟的产业关系:竞争还是互补?[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7).

[8]曹云华,文峰.构筑中国的地缘经济安全——从地缘经济学的角度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J].东南亚纵横,2002(11).

[9]陈文.2002年中国(广西)-东南亚经济合作论坛综述[J].东南业纵横,2003(1).

[10]李阳,高嫒.中国西南与东盟国家投资市场环境比较分析[J].东南亚纵横,2003(12).

[11]刘传江,吴铮.从产业成长的视角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J].中国软科学,2003(11).

[12]吴东云.广东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及发展策略[J].特区经济,2007(10).

[13]张振江.广东-东盟贸易:成就、挑战与对策[J].东南亚研究,2009(2).

[14]游霭琼.广东-东盟经贸关系现状与发展趋势[J].珠江经济,2006(8).

[15]张仁寿,夏明会.CAFTA进程中广东与东盟的贸易效应分析[J].亚太经济,2008(3).

[16]陈红蕾,徐勇.广东-东盟贸易投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东南亚研究,2009(4).

[17]罗志慧,梁佼佼.基于GDP分析广东省在泛珠区域经济合作中的经济地位[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8(6).

[18]黄定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西南民族经济[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19]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R].2002 (11).

[20]林梅.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及其前景[J].南洋问题研究,2002 (2).

[21]曹云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亚太经济新秩序[J].亚太经济,2003 (2).

[22]陈雯.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关系评析[J].当代亚太,2003 (8).

[23]霍伟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4]杨国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框架协定的作用和意义[R].首届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与发展高层议坛发言稿.

[25]张萍.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背景下广东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思路与对策[J].现代乡镇,2006 (5).

[26]游霭琼.广东-东盟经贸关系现状与发展趋势[J].珠江经济,2006 (8).

[27]姚志德,钟雁明.逆差扩大壁垒增加广东与东盟贸易喜中有忧[J].国际商报,2009 (8).

[28]申剑丽.广东与东盟拟建“省部经贸对话机制”[J].21世纪经济报道,2008 (10).

[29]唐文琳,徐流美.从东盟在华投资现状看我国涉外税收优惠政策[J].国际商报,2007 (12).

[30]陈红蕾,徐勇.广东-东盟贸易投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东南亚研究,2009 (4).

[31]王文中,庄丽娟,周文良.广东与东盟五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基于马尔可夫链的动态分析[J].东南亚研究,2008 (8).

猜你喜欢

东盟国家广东
Gardening is popular in schools
《广东电力》简介
本期导读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与思考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
俄将加强同东盟国家军事合作
广东舆情
广东舆情
东盟两次危机全靠中国伸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