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前期人群生活行为干预效果分析

2011-06-14高西美林亚杰杨晓云梁济乐

山东医药 2011年41期
关键词:糖耐量人群血糖

高西美,林亚杰,杨晓云,冠 潇,王 静,梁济乐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济南50012)

糖尿病前期状态是指正常糖代谢到糖尿病发生过程的中间状态,包括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和葡萄糖耐量减退,合称糖调节受损(IGR)。糖尿病前期人群进展为糖尿病的比例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且发生心血管病和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明显增加[1,2]。研究表明,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给予生活方式干预有助于患者血糖水平恢复正常,降低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观察生活方式干预前后血糖的变化了解干预对糖耐量转归的影响,为糖尿病一级预防提供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1~3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经测空腹血糖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确定为IGR者共210例,其中男118例、女92例,年龄 37~68(54.7±8.9)岁。入选标准:两次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空腹血糖(FPG)在5.6~6.9 mmol/L 和(或)餐后2 h血糖(2 h PG)≥11.1 mmol/L[3]。排除标准:糖尿病;严重全身性疾病,包括严重心、脑、肾疾病或肿瘤等;3个月内使用过激素(全身性)等影响糖代谢的药物。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生活方式干预组。对照组100例,男52例、女48例,年龄(51.2±7.9)岁;生活方式干预组110例,男66例、女44例,年龄(54.3±9.4)岁。两组临床资料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课题工作小组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对照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录干预对象的个人情况,通过讲座、宣传材料、观看录像、面对面咨询等形式进行健康宣传教育。除上述健康宣教外,对生活方式干预组患者根据患者个人情况进行饮食指导,计算三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热量分配,调整膳食结构,营养素结构合理;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增加运动量;建议戒烟禁酒,纠正不良生活行为习惯;指导进行性格塑造,保持乐观平静的心境。观察时间为2009年1月~2011年3月。2 a内共随访8次。若患者出现糖尿病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FPG≥7.0 mmol/L 和(或)餐后 2 h PG≥11.1 mmol/L,6 周内行第2次FPG和(或)75 g OGTT,达到糖尿病标准[3]则定为研究终点。对干预前及干预2 a后研究对象体质量指数、腰围、血压、血脂、FPG和餐后2 h PG等进行分析,并对饮食和运动情况进行效果评价。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情况 见表1。

2.2 两组干预前后临床和生化指标比较 见表2。

2.3 两组干预后发展为糖尿病的比率比较 经过2 a干预后,生活方式干预组中仅12例(10.9%)患者发展为糖尿病,而对照组共46例(46.0%)患者进展为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组逆转为正常糖耐量的比率高于对照组(33.6%vs 2.0%)(P <0.05)。

表1 两组干预前后不良生活方式比较(例)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各检测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各检测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检测指标 对照组(n=100)干预前 干预后生活方式干预组(n=110)干预前 干预后体质量指数(kg/m2) 25.9 ±3.4 25.2 ±3.7 26.3 ±3.3 24.0 ±3.1*腰围(cm) 92.3 ±8.9 89.9 ±9.0 93.6 ±8.5 89.4 ±9.3收缩压(mmHg) 132±18 139±24 131±20 126±21*舒张压(mmHg) 80±10 82± 9 79±9 75±11*总胆固醇(mmol/L) 5.21 ±0.90 5.10 ±0.89 5.26 ±0.87 4.72 ±0.91*甘油三酯(mmol/L) 2.10 ±1.06 2.01 ±0.97 2.18 ±0.87 1.88 ±0.96 LDL(mmol/L) 2.91 ±0.76 2.78 ±0.63 3.02 ±0.80 2.67 ±0.66 HDL(mmol/L) 1.24 ±0.31 1.46 ±0.35 1.27 ±0.26 1.50 ±0.32 FPG(mmol/L) 5.90 ±0.51 5.79 ±0.88 5.89 ±0.43 5.62 ±0.62*餐后2 h PG(mmol/L)9.20 ±1.12 8.11 ±2.05 9.32 ±1.35 7.81 ±2.21*

3 讨论

近年来,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激增,糖尿病目前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国外研究证实,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的干预能有效延缓糖尿病的发生[4]。糖尿病前期人群是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如不进行干预则易发展为糖尿病。在糖尿病前期阶段,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缺乏相对较轻,肝脏内生葡萄糖输出尚正常,糖代谢紊乱可望转为正常。在此阶段进行干预,可延缓甚至阻止向糖尿病转变。因此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通过为期2 a的健康教育及生活行为干预,使糖尿病前期患者逐步认识到了糖尿病的危害性,在合理膳食、控制脂肪摄入、限制食盐的摄人量、戒烟、限酒、坚持运动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生活方式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血糖、血压、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均明显降低,进展为糖尿病的人数更少,逆转为正常糖耐量的比例也高于对照组。这一结论与目前国内报道[5]一致,提示生活行为干预对降低IGR人群的血糖具有重要意义。饮食加运动干预是降低糖尿病相对危险度的主要措施,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发病率。

生活行为干预对糖尿病防治的效果显著,但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并且个人多年的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不易改变,须进行积极干预加强糖尿病知识宣教,并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对合理膳食及运动干预进行指导。为进行有实效的预防,需要积极让试验的结果转变为社区群众的生活实践,使预防从临床试验走向全面的社区人群防治,优先推广生活方式干预减少肥胖人群,积极发挥政府在糖尿病预防中的作用,从儿童期开始进行肥胖和糖尿病的干预和预防。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倡导合理膳食、科学运动,有助于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糖尿病的发生率,增加正常糖耐量的逆转率、对个人及社会都有裨益。

[1]罗樱樱,纪立农.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识别与管理[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7,1(1):49-50.

[2]周盛鹏,谢锦桃,刘军,等.美国糖尿病学会2008糖尿病诊疗指南[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6):1056-1058.

[3]Genuth S,Alberti KG,Bennett P,et al.Expert committee on the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follow-up report on the diagnosis of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Care,2003,26(11):3160-3167.

[4]Knowler WC,Barrett-Connor E,Fowler SE,et al.Reduction in the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with lifestyle intervention or metformin[J].N Engl J Med,2002,346(1):393-403.

[5]卢艳慧,陆菊明,王淑玉,等.糖尿病前期人群综合强化干预两年后的转归及影响因素[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9,25(1):30-33.

猜你喜欢

糖耐量人群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中医药治疗糖耐量异常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尿靛甙测定对糖耐量减退患者的应用价值
糖尿病教育对糖耐量异常人群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