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内皮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1-06-14毕朝武陈智龙毕朝芳
毕朝武,陈智龙,毕朝芳
(1黄石市爱康医院,湖北黄石435000;2黄石市中心医院)
2009年10月~2010年12月,我们探讨了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ET)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根据中华医学会2000年“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及WHO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确诊的UA患者共124例,男80例、女44例,年龄61~78(68.3±7.9)岁。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服用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非甾体抗炎药物的患者,全部患者近两周内无活动性出血及出血性疾病。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两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控制血压、血糖、抗血小板、硝酸酯类药物扩冠及调脂等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静滴,0.2 g/次,1次/d,共治疗21 d。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分别描记患者12导联心电图,进行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分[1]。治疗前后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hs-CRP和ET检测结果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hs-CRP和ET检测结果比较(±s)
表1 两组hs-CRP和ET检测结果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hs-CRP(mg/L) ET(ng/L)治疗组62治疗前 6.42 ±1.33 69.60 ±2.10治疗后 2.80±1.18*△ 42.30±3.20*△对照组 62治疗前 6.38 ±1.12 70.10 ±2.30治疗后 4.22 ±1.62* 49.50 ±2.90*
2.2 两组治疗前后SAQ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AQ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AQ评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躯体活动受限程度 心绞痛稳定状态 心绞痛发作频率 治疗满意程度 疾病认知程度 总分治疗组治疗前 51.4 ±13.7 44.3 ±27.1 52.9 ±26.3 48.7 ±14.2 53.6 ±17.4 49.4 ±13.4治疗后 79.3 ±13.6*△ 90.7 ±16.9*△ 85.6 ±17.3*△ 83.7 ±15.9*△ 61.4 ±18.1 76.3 ±18.6*△对照组治疗前 52.1 ±14.9 42.7 ±22.5 51.8 ±21.9 50.6 ±16.8 51.9 ±19.1 51.1 ±16.7治疗后 70.8 ±17.2* 81.3 ±14.3* 74.5 ±16.6* 68.1 ±17.2* 60.5 ±13.8 68.8 ±17.0*
3 讨论
有研究认为,血管内皮功能失调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最初步骤,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全过程[2]。血清 hs-CRP是炎症反应标志物,是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有关的促炎因子,能促进粥样斑块内巨噬细胞对内源性胆固醇的摄取,从而导致泡沫细胞产生,造成斑块不稳定[3]。此外,普遍认为内皮细胞损伤所致的内皮功能障碍是冠心病形成的早期表现。ET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多肽类血管活性物质,对不同血管的收缩强度不同,对冠状动脉作用最强。UA患者血浆中ET成倍增加,ET在冠状动脉内的增加又可提高冠状动脉对其他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易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发生,因此血浆ET的测定对冠心病的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估极为重要。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为复方制剂,其组分为盐酸川芎嗪和丹参素,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液黏度、加速红细胞流速、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hs-CRP、ET均降低,以治疗组为著。其机制可能与它们下调c-fos、caspase-3、p21及p53的表达,上调bcl-2表达,从而发挥抑制细胞凋亡、抗炎症反应有关[4]。
UA作为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可引起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的负面心理预期。本研究在评估疾病治疗效果的同时,对患者生活质量予以SAQ量表评估,发现治疗组在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稳定状态、治疗满意程度、躯体活动受限程度等方面优于对照组,整体生活质量较高。总之,本研究表明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老年UA可使患者炎性因子hs-CRP、ET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1]刘同想,孔素平,廖忠友,等.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对冠心病患者机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评估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1997,6(2):127-129.
[2]程艳春,赵水平,刘玲,等.调脂治疗对冠心病患者餐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2):114-117.
[3]Zwaka TP,Hombach V,Torzewski J.C-reactive protein-mediat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in uptake by macrophages implications for atherosclesrosis[J].Circulation,2001,103(9):1191.
[4]Zhang Z,Wei T,Hou J,et al.Iron-induced oxidative damage and apoptosis in cerebellar granule cell:attenuation by tetramethylpyrazine and ferulic acid[J].Eur J Phamacol,2003,67(6):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