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肝泻火汤联合小剂量他巴唑治疗甲亢60例疗效观察
2011-06-14董翠红
董翠红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烟台264100)
甲亢反复发作会导致机体对治疗甲亢药物的敏感性降低,且出现肝功能损害、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重者甚至会发生甲状腺危象而危及生命。2009年4月~2010年11月,笔者采用自拟方调肝泻火汤联合小剂量他巴唑治疗甲亢患者6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文60例甲亢患者,男7例、女53例,年龄18~65岁。均符合2002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的诊断标准,证属心肝阴虚火旺型。以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正常上限为标准,对病情进行分级,≥100%为重度、50% ~100%为中度、<50%为轻度。其中轻度22例、中度38例。排除病情分级重度、妊娠或哺乳期患者,合并原发性心脑血管、造血系统、肝、肾等严重疾病、甲状腺肿大压迫邻近器官、长期服用西药而有依赖性、对组方中的药物过敏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年龄、性别具有可比性。
方法:治疗组给予中药自拟方调肝泻火汤联合小剂量他巴唑治疗。调肝泻火汤组方:柴胡15 g,赤芍30 g,白芍30 g,丹皮 10 g,山栀 12 g,夏枯草 15 g,郁金 15 g,香附 12 g,合欢皮30 g,玄参10 g,浙贝母10 g,牡蛎30 g,甘草9 g。每日1剂,水煎煮两次浓缩至200~300 ml,早晚两次分服。他巴唑5 mg,3次/d,根据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恢复逐渐减量。对照组根据病情确定他巴唑用量,每次最多服用10 mg,3次/d。根据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恢复而逐渐减量。两组均连续观察8周。观察两组临床症状、血压、心率、体质量及血清FT3、FT4、TSH水平变化。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软件。
疗效判定标准:临床控制:症状完全消失,体质量恢复至发病前,心率正常,甲状腺区震颤及血管杂音消失,FT3、FT4水平正常,甲状腺肿大减轻Ⅰ度以上,突眼征下降1级以上。显效:主要症状消失,体质量恢复至接近发病前,心率正常,甲状腺区震颤及血管杂音消失,FT3、FT4水平基本正常,甲状腺肿减轻约Ⅰ度,突眼征下降约1级。有效:症状好转,体质量有所增加,心率减慢,甲状腺区震颤及血管杂音消失,FT3、FT4水平有所改善。无效: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项目均无改善。
结果:治疗组在急躁易怒、心悸不宁、胸胁胀痛、口苦咽干、少寐多梦方面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显效7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分别为6、20、4例,总有效率8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FT3(pmol/ml)FT4(pmol/ml)TSH(mIU/ml)对照组30治疗前 12.98 ±3.07 20.23 ±2.36 1.02 ±0.40治疗后 5.67 ±0.91* 10.98 ±1.76* 2.66 ±0.87*治疗组 30治疗前 12.63 ±2.32 19.80 ±2.55 1.07 ±0.33治疗后 6.80 ±1.16* 12.25 ±1.69* 2.47 ±0.45*
讨论:甲亢属中医“瘿病”、“心悸”、“郁证”等范畴,其发病与情志失调有关,病位在颈部,其病因病机以肝气郁滞、郁久化火为主,治宜疏肝解郁、清肝泻火、软坚散结。西医治疗本病的方法单一,且不良反应较多。中西医治疗本病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能够弥补单用西药治疗的不足。自拟调肝泻火汤组方中,柴胡疏泄肝气而解郁为君药;郁金、香附、合欢皮疏肝理气解郁,丹皮、山栀、黄连、赤芍清泻心肝之火、凉血解毒,白芍敛阴平肝、调和气血,以上诸药共为臣药;玄参、浙贝清热化痰,合夏枯草清肝泻火、软坚散结,为佐药;甘草既能缓苦寒之品而免于伤胃,又可调和诸药为使药。本文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对急躁易怒、心悸不宁、胸胁胀痛、口苦咽干、少寐多梦等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在安全性方面,治疗期间对照组出现白细胞下降1例,肝功能异常2例,经对症处理均恢复正常水平;而治疗组未出现白细胞下降及肝功能异常者。表明调肝泻火汤治疗甲亢有效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