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附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

2011-06-14王世宇卢君蓉陈秋薇傅超美高飞马雪玮

中药与临床 2011年6期
关键词:生品香附本草

王世宇,卢君蓉,陈秋薇,傅超美,高飞,马雪玮

香附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的干燥根茎,始载于梁•陶弘景的经典著作《名医别录》[1],列为中品。《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2]在“药材和饮片”项下收载了香附药材及饮片的相关标准,谓其性平,味辛,微苦、微甘,具有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房胀痛,脾胃气滞,脘腹痞闷,胀满疼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

香附及其多种炮制品为中医临床理气类重点常用中药,尤其广泛地应用于多种妇科疾病的治疗上,被历代医家誉为“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本文总结并分析了历代中医药研究中,香附炮制的方法、香附炮制前后其化学成分变化以及炮制前后其药理药效变化的相关文献,以期在下一步工作中进一步完善对香附炮制的研究,诠释其防病治病的机理。

1 香附炮制的历史沿革

据本草考证,香附一药,始载于《名医别录》[3],后在《本草衍义》[4]、《本草纲目》[5]、《本草品汇精要》[6]、《本草蒙筌》[7]、《本草求真》[8]、《本草经解》[9]、《本草备要》[10]等著作中也均有记载。金业全[11]等考证历代中药炮制文献发现,关于香附的炮制记载众多,有净制、炒制、醋制、酒制、姜汁制、米泔水制、童便制、药汁制及多种辅料混合制等多种炮制方法,如表1所示。

表1 历代著作中香附炮制方法的记载情况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5]将香附的炮制理论进行了总结与概述,记载为:“生用则上行胸膈、外达皮肤,熟则下走肝肾、外彻腰足,炒黑则止血,得童便浸炒则入血分而补虚,盐水浸炒(蜜水炒)则入血分而润燥,青盐炒则补肾气,酒浸炒则行经络,醋浸炒则消积聚,姜汁炒则化痰饮。”

2 香附炮制工艺研究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由于地区环境的不同及古代交通与交流的不便,导致南北用药习惯不同而在中药炮制方面形成了“各地各法,一药数法”的局面。纵观历代中药炮制著作,香附的常用炮制方法有醋制、制炭、四制香附、酒制、七制香附、蜜制、盐制等20余种之多[12],但目前应用最多且为《中国药典》2010年版[2]所收载的炮制方法为净制和醋制两种,醋制香附在临床上尤其以妇科疾病中的应用相当广泛。

王晓清等[13]等将传统用石臼捣柞去毛炮制香附的工艺改进为用麻袋裹包搓挪擂撞法,使香附净制时的成品率提高了15%~20%。鲁湘鄂等[14]对香附醋制时的醋用量、闷润时间、加入饮片时的温度、饮片受热时间等四因素进行了三水平正交实验设计,以α-香附酮的含量为考察指标,筛选醋制香附的最佳炮制条件,结果表明,香附醋制的最佳技术参数为:醋的用量为60%(质量分数),闷1 h,加入饮片时的温度为150 ℃,炒10 min,且该工艺条件稳定可行。并且研究表明,在醋制过程中香附的主要有效成分α-香附酮的含量在香附药材受高温长时间炒制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破坏。另有学者[15]对醋制香附的操作方式进行了改进,将醋香附改用砂烫醋淬法炮制,省去了传统醋制法中的拌制和闷润(12 h)等过程,同时砂烫法制备香附可使其质地更加疏松,从而醋淬香附的水溶性浸出物较醋制香附提高了11.89%。

3 香附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研究

现代研究表明,中药炮制前后,由于辅料的作用或温度等的变化,可能会导致药材中某些化学成分种类或其含量的变化,从而可能影响到中药炮制品的品质和药效。

在香附的炮制方面,侯立静等[16]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内标法,对不同产地香附及其醋制香附饮片中α-香附酮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香附经醋制后α-香附酮的含量在0.0103~0.1040%,均较生品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不同产地香附醋制饮片中α-香附酮含量大小顺序与生品含量顺序基本一致。李英霞等[17]采用高氯酸显色法,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对香附炮制前后总皂苷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香附醋制、酒制后总皂苷含量分别比生品提高28.21%、22.48%,说明香附炮制后总皂苷含量明显升高,醋制比酒制的香附总皂苷含量高。金保亮等[18]对香附炮制前后进行了多种元素的检测,结果表明,在香附生品中检测出32种元素,炮制后各样品的微量元素种类及含量存在差异,如四制香附、醋香附、酒香附与生品比较,Fe、Mg、Ca、Sr、Ti、Sn、Na等有不同程度的增加,Co、Ni、Ag、Cr、Cd、Ba、B、Ga变化不大;香附炒炭后,Fe、Cr、Fe、Zn、Ca、Sr、Ba、Na等在各炮制品中含量最高。各炮制品间微量元素的含量差异与其功效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如香附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加可能与Ca元素含量增加有关。徐黔江等[19]利用GC-MS气质联用仪对香附炮制前后的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结果在香附生品提取物中鉴别出19种化合物,在醋制后香附提取物中鉴别出16种化合物,且醋制香附挥发油的得率低于生香附,醋制香附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中各种烯类、酮类化合物的含量高于生品中的含量,而酸类化合物的含量低于生品中的含量。

4 香附炮制前后药理变化的研究

根据传统中医药理论,中药经炮制后,不仅可以洁净药材、便于粉碎、矫味矫臭外,还可达到增加疗效、降低毒性或改变药物性能、引药归经等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20],香附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可以对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东茛菪碱麻醉起到协同作用,还具有解热镇痛、降温等作用。此外,香附还具有雌激素样作用,抑制子宫收缩、抗炎、抗菌、增强活血化瘀功效等作用。夏厚林等[21]研究了香附有机溶剂系统分离的提取部位对缩宫素所致小鼠痛经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香附的石油醚、乙酸乙酯部位能明显减少缩宫素所致的小鼠扭体次数,与模型组对照有极显著性或显著性差异,说明香附的石油醚、乙酸乙酯部位可能是治疗痛经的有效部位。孙秀梅等[22]对醋制、酒制、净制等不同炮制方法对香附的主要药理作用的影响进行了比较,主要观察了香附炮制前后对雌性未孕大鼠的在体子宫平滑肌收缩强度、频率及缩宫素所致大鼠痛经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醋香附对大鼠子宫收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子宫肌张力降低,收缩力减弱,痛经缓解,且作用较快,持续时间长,可能与香附醋制后其调经止痛的作用增强有关。

5 讨论

5.1 经文献考证,传统中医药古籍中对香附炮制方法及理论的记载颇多。现代研究对于香附的炮制以净制、醋制和酒制居多,包括香附的炮制工艺参数、炮制品化学成分、药理药效等的研究。《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收录了香附净制和醋制操作方法及其药材、相应饮片的国家标准。

5.2 在现代中医临床上,香附常用于疏肝理气、调经止痛,尤其广泛地应用于妇科诸病,且以醋制香附的使用居多。《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规定了香附醋制的方法及醋制品的质量标准,然而纵观我国中药材的醋制工艺及醋制品的质量[23~25],全国各地中药饮片生产厂家所选用的醋的品种及醋制工艺仍参差不齐,中药的醋制仍待规范,否则中药醋制品的质量将难以得到保证。

5.3 香附炮制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广泛,近年来对香附炮制的研究日益增多,涉及到炮制工艺、炮制品化学成分及药理药效等多方面,然而对于其炮制机理的研究却相当薄弱:在化学成分研究方面,往往只关注于某一种或几种成分的变化,而就多成分全面分析的还不多,以至不能全面揭示其炮制意义;在药理研究方面,一些炮制药理研究虽阐明了炮制前后药理作用的改变,但却没能揭示药理作用的改变是由何活性成分的改变或其他哪些因素所引起的。在以后对香附的研究中,有必要对其炮制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以进一步阐释其防病治病的科学内涵。

[1] 慈倩倩,李英霞,张文,等.香附的本草考证[J].四川中医,2010,28(4):50.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241.

[3] 梁•陶弘景集.尚志钧辑校.名医别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54.

[4] 宋•寇宗奭.本草衍义[M].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57:58.

[5]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校点本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888.

[6] 明•刘文泰等.本草品汇精要(上册)[M].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57:352.

[7] 明•陈嘉谟.本草蒙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92.

[8] 清•黄宫绣.本草求真[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110.

[9] 清•叶天士.本草经解[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7:48.

[10] 清•汪昂.本草备要[M].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59:116.

[11] 金业全.中药香附炮制沿革的探讨[J].基层中药杂志,1994,8(2):7.

[12] 刘艳红,张晓燕.香附的炮制方法及理论研究概况[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1):71.

[13] 王晓清,黄丽春.香附炮制工艺探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2,25(1):101.

[14] 鲁湘鄂,许腊英,汪洪武,等.醋制香附炮制工艺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2007,22(2):58.

[15] 杨培民.醋香附炮制新法[M].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8(2):315.

[16] 侯立静,吴丽丽,李英霞.不同产地香附和醋炙香附中α-香附酮含量测定[J].陕西中医,2011,32(4):480.

[17] 李英霞,曲永胜,慈倩倩.香附炮制前后总皂苷含量比较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0,(11):141.

[18] 金保亮,李飞,阎汝南.香附炮制前后微量元素的对比[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1998,15(3):47.

[19] 徐黔江,王颖,李零,等.醋炙香附与生香附挥发油成分的比较[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6,31(5):413.

[20] 刘成彬,张少聪,李青天.香附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09,24(4):787.

[21] 夏厚林,吴希,董敏,等.香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痛经模型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5):773.

[22] 孙秀梅,张兆旺,程艳芹,等.香附不同饮片规格的药理实验比较[J].中药材,2007,30(10):1219.

[23] 毛淑杰,李先端,顾雪竹,等.中药炮制辅料—醋的规范化示范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2):1916.

[24] 毛淑杰,李先端,马志静,等.中药炮制辅料的规范化示范研究Ⅱ—醋的现代研究概况[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8):48.

[25] 王静,毛春芹,陆兔林.中药醋制法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1):99.

猜你喜欢

生品香附本草
牵牛子的本草考证
苦参生品及其炮制品的2种不同提取方法的抗菌药效研究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蛤蚧生品及不同炮制品对腺嘌呤致肾阳虚模型小鼠的改善作用比较
朱砂生品和炮制品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治胃寒痛
对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含香附制剂质量控制的探讨
丹参生品及炮制品的抗氧化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