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阿维A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26例
2011-06-11赵华王志华
赵华 王志华
2010年3月至11月,笔者使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阿维A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与单独使用阿维A胶囊治疗进行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所有病例均符合寻常型银屑病的诊断标准[1]。选择2010年3月至2010年11月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16~67岁,发病时间2个月~21年。治疗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17~70岁,发病时间1个月~28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皮疹分布及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1.2 排除标准
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脂质代谢异常;年龄小于16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口服阿维A胶囊(重庆华邦制药) 0.5 mg/kg·d,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点滴注射喜炎平注射液(江西青峰药业)10 ml/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每日1次,疗程1个月。
1.4 疗效观察及判断标准
根据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度,按PASI 评分标准[2]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和体征(红斑、浸润、鳞屑)进行评分,严重程度评分:0=无皮损,1=轻微,2=中度,3=重度,4=极重度。PASI积分下降指数(%)=(治疗前PASI总分-治疗后PASI总分)/治疗前PASI总分×100%。治愈:PASI积分下降指数≥90%,显效:≥60%,有效:≥25%,无效:<25%。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两组疗效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u=2.04,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不良反应
两组病人口服阿维A胶囊,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和黏膜的副作用,有口干、皮肤干燥和瘙痒。经过对症处理,皮肤黏膜症状能耐受,不影响疗效。在实验室检查中,两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验均未出现异常,有2例出现胆固醇、甘油三脂升高,给予降血脂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治疗组使用喜炎平注射液未见不良反应。
3 讨论
银屑病病因复杂,现有学说包括免疫因素、细菌和病毒感染因素等[3,4]。喜炎平注射液主要成分是水溶性穿心莲总内酯,其主要有效成分为穿心莲内酯磺化物。该药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作用,能抑制炎症反应,使局部毛细血管循环改善,并能提高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对细菌、病毒的吞噬能力,提高血清中溶菌酶的含量,增高细胞免疫功能[5]。白介素1具有活化T细胞,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刺激新血管生成及内皮细胞表达黏附分子,诱导其他细胞因子产生放大炎症级联反应的作用。白介素6具有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及T细胞增殖、活化的作用[1]。张霞等[6]体外实验发现,穿心莲琥珀酸内酯可直接破坏内毒素结构,并抑制其所介导释放的大量炎性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和白介素-6的活性,而起到拮抗内毒素的作用。
表1 两组治疗银屑病疗效比较
喜炎平注射液在抗菌消炎的同时还抑制了银屑病皮疹的发生。另外,喜炎平为中药提取物,性苦寒,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消肿的功效。中医认为血热是银屑病发病的重要原因。近年来,临床上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副作用小,复发轻,疗效比较满意[7,8]。
本研究结果显示,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阿维A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优于单纯使用阿维A胶囊,差异有显著性。26例患者中,应用喜炎平未出现任何副作用,值得临床选用。
[1] 赵辨.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下册)[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09-1017.
[2] Marks R,Barton SP,Shuttleworth D, et al.Assessment of disease progress in psoriasis[J]. Arch Dermatol,1989,125(2):235-240.
[3] 麻秀华,王玉亮. 银屑病患者血小板参数、C反应蛋白与血脂及载脂蛋白检测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10): 3-4.
[4] 袁鸿慈,袁还东. 银屑病细菌病因诊断和临床治验初探[J]. 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29):58-61.
[5] 蒋运金,王江,李俊.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前列腺炎80例[J]. 医药导报,2002,21(1):43.
[6] 张霞,吴迪,王家泰,等. 穿心莲破坏内毒素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0,7(4):212-214.
[7] 李曰庆,李锘,白彦萍.银屑病中医药研究趋势与方向[J].环球中医药,2010,3(2):83-86.
[8] 孙占学,李元文,李曰庆.中药外治皮肤病问题与展望[J].环球中医药,2010,3(2):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