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网融合是纸媒发展的必然选择——兼谈三峡日报传媒集团报网融合运行模式
2011-06-11罗春王丽清
□罗春 王丽清
(三峡日报传媒集团,湖北 宜昌 443000)
(作者罗春系湖北三峡日报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董事长)
当今,报纸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新闻出版不可逆转的潮流,报网融合也因此成为传统媒体发展的必然选择。
新媒体崛起的大背景下,三峡日报传媒集团近年来的发展势头依然稳健,经营收入80%是靠报业,但是,集团党委和决策者的忧患意识已然成为他们强力推进报网融合的驱动力。三峡日报传媒集团认为,传统纸媒如果不能走出一条在互联网时代生存壮大之路,做大做强,整个集团发展就不会健康持久。传统媒体不能坐等新媒体来接盘,必须趁现在还稳定健康,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强的时候,支持新媒体发展并融合前行。
机制再造:融合的保证
实践告诉我们,要实现真正的融合并非易事,即使在同一个报业集团里,各部门、各子报及网站也各有各的打算。因此,要实现真正的报网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机制体制。
如果说2009年10月组建三峡日报传媒集团,是三峡日报社应对新媒体挑战,实现传统媒体向新型媒体转型的一步关键棋。那么,2010年1月成立三峡日报传媒集团编辑出版委员会,则是适应新媒体管理的需要,为确保整合各媒体编辑出版资源,提高集团整体舆论引导能力作出的科学决策。
编委会作为集团党委直接领导下的三峡日报传媒集团各媒体运行的最高决策和管理机构,在一年的运行中,按照集团党委的要求,充分利用集团媒体优势,强力推进报网融合,以编委会为龙头的集团新的舆论引导格局基本形成。在新的体制下,集团各媒体各自发挥自身特点,做好新闻宣传报道工作,报网融合,整体联动,相互竞争,合作共赢的局面正在形成。
报网融合之初,三峡日报传媒集团便着手为强力推进报网融合从体制机制上提供保障。集团把三峡宜昌网、宜昌政府门户网、中国三峡视觉网、《三峡手机报》、宜昌市家政服务中心、三峡电子音像出版社等定位为新媒体,统一纳入新媒体编辑部进行管理,促使它加强原创性,发挥新媒体功能;并在《三峡日报》公开选拔优秀、资深的主编到新媒体任副总编辑,专门负责新闻编审。与此同时,为改变报网各自为阵的格局,集团强力推行报网互动,规定两报《三峡日报》、《三峡商报》的记者既要为本报写稿,也必须为网站提供稿件,提供的稿件先提交入库,由网站专人负责选编上网,再由各报纸选编采用。
随着报网互动进入常态,集团根据深层次的融合要求,在互动的基础上,出现了实时、滚动播报。多媒体的采编人员由《三峡日报》、《三峡商报》、视觉中心、县市区记者站和网站的记者共同组成。在此基础上,编委会还建立了一个由集团总编辑、副总编辑、编委、网站总编辑等组成的联席会议,负责决策、协调和解决一些比较重大的问题,为滚动新闻、即时新闻等报网融合的正常运作提供保障。
实现报纸版面与网站频道对接运作。集团新媒体的三峡宜昌网、宜昌政府门户网、《三峡手机报》等都各自与报纸、杂志相链接,并细分成30个网络频道,分工明确,网站频道与报纸版面是相对应的,对口运作。政经、国际、都市、文化、体育等对应报纸版面和网络频道的内容生产、上传。两报分别设立了固定的《网事》专版。此外,集团的宜昌市家政服务中心、广告经营、期刊杂志等也与网络频道相对应,共同运作。
考核机制上,编委会出台了《三峡日报传媒集团报网互动、即时新闻采集发布考核办法》。一是即时新闻工作量统计及评价。集团编委办每月对各媒体即时新闻供稿、发布情况、新闻影响力进行统计、排名,统计数据以网站编辑部提供的即时新闻采集发布系统中相关后台数据、网页面点击率计数为准。二是即时新闻考核结果运用。网站编辑部负责各媒体即时新闻发布情况的考核兑现,一般新闻按30元/1000字的标准发放稿费,短信发布的稿件按5元/条的标准兑现。每个月按照即时新闻网民浏览量排名,对前三名进行奖励,浏览量高、影响力大的即时新闻纳入集团好新闻评选体系。
激励机制上,树立全媒体意识。所谓的全媒体,就是以图文、音视频、动漫、图表等多种媒体形式来表现信息的一种媒介形式。报网融合,其实就是这种意识的实践。按照三峡日报传媒集团的构想,媒体融合的未来目标是所有采编人员都是全媒体记者,所有部门都是全媒体部门,促使多媒体复合型记者产生,全力打造全媒体人才队伍。
流程再造:融合的平台
2010年以来,三峡日报传媒集团倾力进行报网融合下的采编流程再造,在尝到报网采编流程再造甜头后,又进行了刊网、报刊网等采编流程再造,特别是“三报两网”实现采编流程再造与全媒体记者概念放大,实现了一次采集多媒体信息,多媒体发布。
2010年初,集团出台了《三峡日报传媒集团先网后报、即时新闻采集发布实施方案和操作办法》等一系列实施报网整合的措施和办法。并于当年5月1日前对集团所有编辑记者进行了一次系统操作培训。新媒体编辑部在即时新闻采集发布系统中,为每个记者设置分配的台账号,绑定其姓名、手机号码等基础资料,记者即可随时现场通过手机短信、口播新闻。同时,将所有记者基本信息录入新闻报料台,提供网上联络信息,开辟记者网上在线受理新闻线索的新渠道。同时,新媒体编辑部建立涵盖集团所有采编人员的高级QQ群,并安排技术人员在线群中,提供即时技术支持,确保每个采编人员都掌握即时新闻发稿要求和网上报料台线索渠道的操作。
建立网站24小时发布机制。网站首页显著位置设置“滚动新闻”区域,网站安排专职编辑值班,及时发布即时新闻。《三峡手机报》设置同步“即时新闻”专栏,及时发布新闻快讯。记者在现场第一时间发回即时新闻后,网站专职编辑负责入库的即时新闻审核、发布等其他后续流程。网站内容实现总编辑、编辑部主任、采访部主任、当班编辑等重要岗位人员的手机号码自动与即时新闻系统关联,并确保24小时开机,以保证即时新闻审核、发布流程高效运行。2011年1月起,集团对新闻热线又实行了两报记者编辑轮流值班制和总编辑跟班制,负责对每一条信息的处理。
优化即时新闻审稿程序。为优化发稿审核流程、提高即时新闻时效,即时新闻采集发布系统为不同人员分配不同权限:集团中级职称或副主任以上级别的记者编辑,本身就是新闻把关人员,即时新闻采集发布系统自动为此类人员分配高级权限,其传送的即时新闻,将直接在web页面显示。中级职称以下的记者传送即时新闻,网站按照原创新闻审核程序,经当班编辑、编辑部主任、内容总监逐级审核后发布。
此外,集团还大力开发《三峡手机报》、宜昌家政服务中心业务,及时向受众提供本地新闻或行业性新闻以及就业、理财、交通、旅行、家政等便民信息,方便受众的学习、生产和生活等等。
内容再造:报网融合的关键
内容再造是报网融成败的关键所在。内容再造是指报网内容要相互结合、有所分工。报纸可以回溯、综述、深度报道,打消媒体的独家观念。互联网时代,没有绝对的独家新闻,你不报,别人会报,先把消息在网上发布,受众会跟帖、评论,还可以整合报道。
三峡日报传媒集团旗下报纸、刊物、网络媒体共12个,既各自有自己的网络采编流程,又有统一的报网数套流程并行。每个选题的策划都同时考虑报纸、刊物、网络媒体如何分别报道。每个记者均要先写网络稿,之后为报纸写稿时还可整合网络跟帖、评论内容,或者在跟帖、评论中发现新的线索,进一步深入采访。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两种功能的交叠,搭建起了智能化内容生产平台,统一线索爆料、新闻采编、加工处理、发布推广等新闻业务,实现采访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和新闻产品经济高效的共创共享,追求新闻的完整性、完美性和接收途径的丰富性。这样就可有效避免同一事件多方寻找线索和多头采访产生的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浪费,同时又实现了各相关业务部门各取所需,有效对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处理、对新闻内容和形式的“榨干吃尽”,符合自身受众的阅读习惯,满足个性化信息需求。
三峡日报传媒集团的内容再造,首先起步于即时新闻。即时新闻形式是以手机短信、现场口播、现场图片、现场视频为主,利用手机、相机等便捷的信息采集终端获取第一手现场信息。
突发事件实时滚动报道。《三峡日报》和《三峡商报》的每个编辑都有网络上传的任务,上传权限对记者开放,稿件一经各中心的副主任审过,立刻在网上呈现。每个记者、编辑都随时做好滚动发稿的准备,一有突发事件,马上在网上报道,滚动时间精确到分秒。
策划活动,把报网巧妙结合。集团每月初定期召开编委会,统一策划当月新闻宣传,并要求每个媒体都要定期策划活动,组织任何一个活动,首先考虑与网络相结合。例如,集团编委会充分利用集团媒体优势,于2010年3月份开展的“百户农家行”大型采访报道活动,组织《三峡日报》和《三峡商报》的120名编辑记者参与,三峡宜昌网跟进配合,由“两报一网”对“百户农家行”活动实行整体联动、报网互动。《三峡日报》拿出版面、开设专栏,三峡宜昌网同步推出“百户农家行”专题,并专门设置了“网友反馈”互动渠道。对网站上滚动播报即时新闻,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报纸上也经常进行全方位的报道。
网上聊天报料,扩大新闻线索来源。《三峡日报》和《三峡商报》都在网上公布了QQ、MSN报料号,引导读者使用聊天工具向记者、编辑报新闻、传图片、说心事、找帮助。这些聊天内容往往会成为新闻线索或者新闻素材,甚至有些读者自己拍的照片和视频可以直接作为内容产品,在报纸、网络上采用。这不仅增加了新闻线索和内容来源,还有利于增加对读者的吸引力。
实践证明,报网融合使媒体核心竞争力发生巨变,既延长了新闻产业链条,突破了传统媒体过去在时间、空间、影像表现方面受到的局限,又继承了传统媒体强烈的策划意识、整合意识、庄重感和携带方便等特性,使新闻产品的传播媒介具有了丰富性和可选择性,还节约了资源,提高了时效,扩大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