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例上下颌弓不协调全口义齿后牙排牙体会
2011-06-11贺燕平
贺燕平
(湖南省长沙市口腔医院,湖南 长沙410005)
牙列缺失会使患者面容改变,面相苍老等;同时牙列缺失后导致咀嚼功能丧失,是一种潜在的病理状态[1]。随着时间的推移,可引起牙槽嵴,口腔黏膜,颞下颌关节等等损害。我国老龄化社会到来,牙列缺失患者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全口义齿修复仍是目前口腔修复工作的重点。湖南省长沙市口腔医院为口腔专科医院具有全口义齿修复的优势,现将2007年11月至2010年10月来湖南省长沙市口腔医院行全口义齿修复的112例上下颌弓不协调的患者的全口义齿修复体会报道如下。
表1 患者全口义齿咬(牙合)情况(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1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行全口义齿修复的112例上下牙弓不协调的患者,其中男63例,女49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1.2±3.5)岁。其中,初戴全口义齿8例,有全口义齿修复史48例,有局部义齿史患者56例。
1.2 修复方法
①印模:对于初次修复患者采取2次印模法。②准确记录 位关系:用正确的方法确定准确的 平面和垂直距离。③排牙:选择人工牙时要考虑患者的面部特点、颌弓,身高等。若患者的牙槽嵴吸收严重,可选用非解剖牙。a.双侧上后颌弓大于双侧下后颌弓:适当加大上后牙的颊舌径,具体做法是从腭侧加宽上后牙的舌尖,至上下后牙有较好的咬 接触面;若上后颌弓大于下后颌弓的值超过该牙颊舌径的1/3时,加宽上后牙舌尖的同时,再适量加宽下后牙颊尖。b.双侧上后颌弓小于双侧下后颌弓:后牙排成反 (注:1例不满意患者的上后颌弓小于下后颌弓不明显,第一次后牙排成正常 ,患者不满意;重新印模,后牙排成反 后,患者满意了,咀嚼也正常了);若排成反 上下后牙仍无较好的咬 接触,可适当加宽上后牙的颊尖至咬
接触,原则上不加宽下后牙的舌尖,避免影响舌的运动。c.一侧为正常颌弓关系,一侧为异常的颌弓关系,其后牙的排牙原则是:正常侧按正常的排牙原则排牙,异常侧则参照上述a、b的排牙方法排牙。④根据患者试戴的具体情况,对症纠正,必要时重新确定 关系,重新排牙,重新试戴,完成全口义齿修复。
对于有全口义齿修复史,因旧义齿人工牙 面重度磨损,咀嚼困难要求重新修复的患者,不要立即取印模修复,最好利用原义齿加高咬 面,使患者适应了髁状突正常位后,再制作新义齿。加高法参照郭天文[2]报道方法。
1.3 评价标准[3]
满意:义齿固位好、咀嚼效率高、患者满意。基本满意:义齿固位良好、咀嚼功能尚好、患者基本满意。差:义齿固位差、无法行使咀嚼功能,患者不满意。
2 结 果
112例患者全口义齿咬 关系良好,患者的咀嚼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其中,满意97例占86.61%,基本满意14例占12.50%,1例不满意占0.89%;112例(100%)患者面部外形得到较好恢复,46例(41.07%)患者佩戴后即可正常使用,40例(35.71%)患者1次复诊调整后恢复正常使用,其余25例(22.32%)患者经过2~3次复诊调整后也可正常使用,结果见表1。
3 讨 论
岳嫔等[4]研究发现,临床上全口义齿的适应期与修复效果不但与患者的口腔条件,医师和技师的修复技术有关,而且还受患者的年龄、心理、适应能力和主观性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对于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首先要根据其个体特点,进行正确评估,及时与患者沟通,耐心解释可能出现的问题,纠正患者修复前不正确的期望,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改善患者在修复治疗和适应过程中的行为方式,从而达到预期修复效果。尤其是上下颌弓不协调患者,不仅对医师和技师的修复技术提出了高的要求,更需要患者有意识的积极主动配合才能成功。
全口义齿初戴患者最好采用双重印模法,进行肌功能修整,注意义齿基托的边缘厚度同患者口腔内粘膜的间隙吻合,提高义齿的吸附力和边缘封闭性。在修复过程中,正确确定垂直距离和 平面非常重要[5]。试戴时要检查中线和切缘的美观程度,及时矫正咬 关系,提高患者全口义齿修复的美学效果[6]。
有全口义齿修复史患者其特点:旧义齿 面磨损严重,垂直距离明显降低,咬 关系不确定。对此类患者若直接更换新义齿,很可能由于颞颌关节不适导致修复失败。所以,笔者认为应采用原义齿合面逐步加高的法进行修复,让患者慢慢适应髁状突位置的改变,直至正常位,再重新制作新义齿。
上下颌弓关系位的正确确定直接影响全口义齿修复的成败,本文所述1例患者不满意,其主要原因是,第一次修复时未能正确判断上下颌弓关系位所致。上下颌弓不协调的全口义齿后牙排牙,笔者认为应首先考虑调整上下人工牙的 关系来达到好的咬 接触,若此方法不能达到好的效果,再考虑加宽颊舌径。加宽颊舌径应在其功能尖侧加宽,顺序为先加上后牙的舌尖,再加宽下后牙的颊尖。不主张加宽下后牙的舌尖,这样会影响义齿固位和舌的活动,易导致修复失败。上下牙弓不调值超过人工牙颊舌径的2/3时不适此排牙法。
综上所述,全口义齿修复成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适应的的选择、牙槽骨修整、修复体的设计、制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失误和盲点,都会导致全口义齿修复体失败[7]。本文研究显示,112例患者全口义齿咬 关系良好,满意度达86.61%,基本满意达12.50%,仅有1例不满意患者;同时,100%患者面部外形得到较好恢复,41.07%患者佩戴后即可正常使用,其余患者经1~3次调整后也可正常使用。本文所述病例仅限于修复后3~6个月的数据收集,修复前后未做X线检查和长期随访追踪,大量后续工作尚需进一步完善。
[1] 郭天文,王菁.全口义齿修复的新观念[J].口腔颌面修复学志,2010,11(1): 49-51.
[2] 郭天文.临床全口义齿复诊学[J].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9:3
[3] 杨红蕾.老年患者全口义齿修复的治疗体会[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10): 25-26.
[4] 岳嫔,孙敬新,齐慰海.老年患者全口义齿修复心理特点及健康教育[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4,2(3):168-169.
[5] 柯伟,王立坤.全口义齿修复124例临床体会[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7(2期):37-39.
[6] 孙惠强,杨玉山,梁星.全口义齿修复个性美的探讨[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5,11(4):229-231.
[7] 何祥一,周益民,康妍丽,等.上颌总义齿基托折裂的临床观察和原因探讨[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0,l(4):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