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点

2011-06-09逸公

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1期
关键词:学术理论院校

论点

关于学习文化研究

学习文化研究,即运用文化学的理论与方法将学习确证为一种特殊文化本体并探讨学习现象或学习问题范式。(1)学习文化的意涵。学习文化是一个核心概念,是整个学习文化研究不可或缺的逻辑前提。当代专门探讨学习文化的理论文献集中在认知、教育心理学领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主题是“学习风格”。(2)传统文化与学习。学习是选择、传承、创造文化的重要手段,离不开文化传统。(3)技术文化与学习。20世纪90年代,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学习领域中的应用促进了学习信息化,同时引发了21世纪学习文化变革。基于新技术的新学习文化必定带来新的学习关系和教育关系转变,它对于教和学的重要性,甚至可以等同于社会变革中生产关系变化的大震荡。(4)社会文化与学习。对于社会文化因素的重视,已成为学习理论研究领域的重要部分,而且逐渐形成了多种相对完整的研究理路。(5)多元文化与学习。多元文化教育在全球化背景和多元文化发展的进程中备受关注和重视。(6)环境与学习。当前对于学习环境的研究主要有四种取向,即聚焦于“个体外部或内部”的心理学取向、聚焦于“实践共同体”的人类学取向、聚焦于“个体发展与环境关系”的生态学取向和聚焦于“技术与工具”的科技哲学取向。

摘自《江苏高教》2010年第六期 张三花,黄甫全《学习文化研究:价值、进展与走向》

关于教学学术

一般对教学学术的理解有三种观点:第一种把教学学术看成传统的发现研究;第二种把教学学术等同于优秀教学;第三种把教学学术理解为采取学术方式,运用教育理论和研究进行教学实践。第一种观点侧重发表的结果;第二种观点侧重评价的结果;第三种观点对教学学术如何展示和评价关注不够。教学学术整合了大学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打破了传统的科研与教学两分的局面,有利于提高大学教师综合的学术创新力。教学学术在以下两个方面有助于教师创新共同体的建立和发展。首先,教学学术改变了大学教学的传统内涵,把教学提高到了学术的高度,这为建立创新型的教师教学共同体奠定了基础。其次,大学教学要成为教师共同的财富,就需要把它作为一种独特的学术活动纳入教师创新共同体,教学学术可以促成教师创新共同体对教学财富的共享。

摘自《江苏高教》2010年第六期 李育球 《教学学术对大学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

关于职业型高等教育财政政策的理论渊源

(1)公共产品理论。根据公共经济学理论,社会产品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学术型高等教育的知识产品具备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特征,是典型的公共产品。职业型高等教育更多地具有私人产品的性质,因此,职业型高等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需要获得政府的资助。(2)公共财政理论。公共财政运行机制主要具有三个典型特征:一是财政运行目标的公共性;二是财政收支活动的公共性;三是财政行为的规范性和法制性。我国财政收入近年来增长速度较快,提升了政府增加对职业型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可能性。(3)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是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政治决策机制如何运作的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中的“特殊利益集团”理论,为分析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经济和财政现象,并制定相应的财政对策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4)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发展职业型高等教育正是国家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出发,进行教育投资,提升人力资本收益率的途径之一。(5)教育与经济增长理论。教育与经济增长理论是教育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用来解释教育与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发展职业型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摘自《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第三十一期 张玉刚 《发展职业型高等教育的财政政策探讨》

关于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

自2006年示范校建设计划启动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然而,由于不少示范院校对高职培养目标的认识不到位,还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1)从教育的过程看,存在着工具化的倾向,人被异化为工具;(2)从教育的价值取向看,有急功近利的倾向,导致教育目标的碎片化,使学生成为单向度的人;(3)从受教育者个体看,人被符合化,导致人的心理扭曲,人格不健全。

摘自《教育与职业》2010年第三十二期 王良青《关于示范校多向度、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的文化管理模式

我国的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一样,一直主要采用制度管理模式,随着时代的变化和高职院校自身的不断发展,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日渐显露。(1)在组织结构上,没有理顺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学术权力应有的作用没能充分发挥;(2)在管理方式上,主要倚重规章制度的规范,忽视师生的情感、需要、价值观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3)在管理手段上,注重终极目标的量化考核,忽视师生专业成长的培养过程。文化管理是指以文化为根本手段,通过凝练和培育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愿景、共同的行为规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使组织成员在自觉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进而实现个人自我价值的一种管理方式。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在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管理方式等诸多方面都不相同。第一,文化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第二,文化管理以精神的自我激励为手段;第三,文化管理主要采取非理性的管理方式。文化管理是一种更符合人性、更有效率的新的管理理论,更符合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摘自《教育与职业》2010年第三十三期 刘凤云,王书润《文化管理:高职院校管理模式的必然选择》

关于创新性职教集体建设

创新性职教集体建设的具体措施:(1)构建政府经济部门主办的职教集团管理模式,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减轻教育行政部门的负担;(2)跨区域联合职业学校,辐射带动边远地区职业学校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3)构建学分互认和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使得跨地区学习和就业成为可能,提高集体整体办学效益;(4)开发并利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中、高职贯通的课程体系,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提高新生劳动力的综合职业能力;(5)实行合作专业同方案、同计划、同质量保障机制,保证人才培养的标准化、统一化和规模化,提高人才培养和就业质量;(6)引入企业评价和管理制度,促进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提高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吻合度。

摘自《职教通讯》2010年第十期 王启龙,罗燕《创新性职业教育集体办学模式的构想》

(逸 公辑)

猜你喜欢

学术理论院校
坚持理论创新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神秘的混沌理论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