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2011-06-09徐凌
徐 凌
(江西省泰和县中医院内三科,江西 泰和 343700)
近年来,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Diabetic neuropathy,DN)已成为糖尿病复杂、常见而又预后不良的慢性并发症[1]。因此,探讨中药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方法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特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入院的60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均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两组,在均用赖脯胰岛素的基础上,对照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5.1±6.7)岁,行维脑路通片、维生素B12注射液治疗;实验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6.3±6.4)岁,给予通心络胶囊。两组患者在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经运动、饮食治疗2周后,60例患者FPG>7.0mmol/L时,开始按0.2~0.4U/(kg·d)小剂量给予赖脯注射液(优泌乐25),在早晚2次餐前按2∶1分配注射,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赖脯注射液用量,同时配合饮食和运动疗法,治疗组应用石家庄以岭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通心络胶囊,每日3次,每次3粒;对照组口服维脑路通片200mg,每日3次;同时,给予500μg维生素B12,隔日1次肌内注射。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均治疗3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
治疗后随访1~2个月,对比观察两组疗效和中医症征积分表(SSTCM)积分变化。疗效评价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分为显效:治疗后症状消失,基本能独立生活;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好转,能扶杖行动或基本生活自理;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评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定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组间显著性测试,定性资料用χ2检验比较,检验水准定为P<0.05。
2 结 果
2.1 随访期间两组内比较,治疗第3疗程后患者SSTCM积分均优于治疗第1疗程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相比,治疗第3疗程后实验组患者SSTCM积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SSTCM积分对比
2.2 随访期间两组间相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3 讨 论
DN是糖尿病神经系统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预后不良,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迟家敏等研究认为[3],其是在糖代谢障碍基础上,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高血糖导致微血管病变,供应神经营养的血管发生病变而闭塞,导致神经营养障碍,再加上神经细胞肿胀遂可引发退行性病变。另外在DN发病中,非酶糖化,多元醇旁路活化,氧化应激和血液黏稠度增高,N0和神经生长因子缺乏等因素都起者重要作用。在祖国医学上,DN属中医痛证、痹证、痿证等范畴,多因糖尿病久病必虚,久病不愈,正气耗伤,引起营卫不调,气血不足,气血运化不畅,络脉空虚所致[4]。而通心络的主要成分为水蛭、人参、土鳖虫、全蝎、蝉蜕、蜈蚣等,具有使全血黏度降低、抗血液黏稠,微循环改善,抑制微血栓形成及血小板聚集,解除微血管痉挛之功效。通心络通过使纤溶活性增强、抗凝,维持血管通畅,防止血管内膜增生,维护正常血管功能,使血管痉挛解除,周围神经的生长条件和再生微环境改善,进而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并促进轴突再生和髓鞘形成,使DPN的症状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增加。
随访期间两组内比较,治疗第3疗程后患者SSTCM积分均优于治疗第1疗程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在赖脯胰岛素的基础上联合维脑路通片、维生素B12等治疗亦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两组间相比,治疗第3疗程后实验组患者SSTCM积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赖脯胰岛素联合通心络效果更佳。潘长玉等认为[5],赖脯胰岛素对DPN患者的血糖控制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首选降糖药物。本研究中两组间相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0.0% (P<0.05),与刘国用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6],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表明赖脯胰岛素联合通心络治疗DN,是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方法。
总之,应用中药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1] 王鹏虎,宋留生.诺和锐30R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60例的临床观察[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9,4(1):64.
[2] 秦雪梅.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瓜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8,4(3):13.
[3] 迟家敏.实用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60.
[4] 廖二元.内分泌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79-1490.
[5] 潘长玉,陈家伟,陈名道,等.Joslin糖尿病学[M].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72.
[6] 刘国用,唐红兵.中药外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6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7,23(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