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高血压的心理干预护理佐治疗效

2011-06-09官华芳陆莲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36期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差异

官华芳 陆莲英*

(江西省鹰潭市人民医院内科,江西 鹰潭 335000)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高血压患患者数已达2亿。并具有“三大特点”,即“三高”(患病率高、致病率高、病死率高)、“三低”(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三不”(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服药、不爱用药),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1]。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为多种因素参与,主要包括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除遗传因素外,超重、高盐摄入、饮酒,缺少运动及社会心理应激等是高血压患者重要的易患因素。为探讨干预不良行为及心理因素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我们对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辅助治疗,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如下[2]:①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符合WHO1999年的高血压诊断标准[2];②入选前均采用同一类(AECI类)降压药物治疗;所有入选研究的患者在研究开始前均签署科研意愿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通过随机数字法随机分成2组,干预组100例,男65例,女35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58岁,病程1~15年,中位病程10年;其中1级高血压20例,2级高血压45例,3级高血压35例。对照组100例,男65例,女35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60岁,病程1~15年,中位病程10年;其中1级高血压20例,2级高血压45例,3级高血压35例。2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病程、高血压分级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25~50mg,3次/日;尼群地平10mg,3次/日;倍他乐克6.25~25mg,2次/日。干预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予每日1次的心理干预护理辅助治疗,时间选择在午休后,心理干预护理的内容如下:①心理调节法,在临床帮助为患者创造诉说的机会,每日由医生和每位患者谈话30min左右,内容为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如对其过去的工作加以赞赏、肯定,指导患者正确面对生活,保持乐观的心态,增加战胜疾病的勇气,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让患者理解心理状态与疾病的关系,不良心境对疾病的影响。纠正对高血压的错误认识,帮助患者建立良好行为。如戒烟酒、低盐、低脂饮食等。另外,因人施治,加强社会支持,积极取得家庭的配合,共同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为患者建立一个治疗、休养和生活的和谐环境。②放松身心法,安排患者在一安全的病房内,在床上取半坐位或卧位,让患者闭目敛神,集中注意力,采用均匀呼吸,然后按颜面部、上肢、躯干、下肢、双脚顺序收缩每一组肌群,收缩每一组肌群保持7~10s,体会肌肉紧张的感觉,然后再放松10~15s;体会放松的感觉,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每次持续20~30min。③欣赏音乐法,在保证不影响其他患者休息的情况下,让干预组患者听一些其喜欢的音乐,以转移其注意力,解除患者的现实压力,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每次持续1~2h。治疗40d后比较2组的疗法。

1.2.2 干预指标

①焦虑自评表:焦虑自评表(self-rating anxiety seal,SAS)共20个项目,采用1~4级评分法,分值等于或超过50分为焦虑,得分越高焦虑程度越重[3],由受专业培训的医生对患者进行SAS的评定。②降压疗效判断:降压疗效判定标准如下: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10mmHg=1.33kPa)并下降至正常值,或下降>15mmHg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10mmHg,但能下降至正常或下降10~15mmHg;又或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mmHg以上;无效:未达到上述水平者[2],总有效率=(显效倒数+有效倒数)/总倒数×100%。③其他指标:包括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体质量、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DL-C、LDL-C等指标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2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组治疗前SAS评分为(50±5)分,对照组相应为(51±6)分,2组比较差异之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AS评分均下降,对照组SAS评分为(48±5)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之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SAS评分为(38±6)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2组降压效果比较

干预组无效(7%)总有效(94%),对照组无效(22%)总有效(7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其他指标的比较

干预组治疗前心率为(88±15)次/分,治疗后为(71±14)次/分;对照组治疗前心率为(83±13)次/分,治疗后为(82±14)次/分。干预组治疗前的心率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干预组治疗前体质量(68±15)kg,治疗后体质量(65±15)kg;对照组治疗前体质量为(64±15)kg,治疗后体质量为(61±15)kg,2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差异,其他指标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血脂结果比较(±s)(mmol/L)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血脂结果比较(±s)(mmol/L)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1)*P<0.05

生化指标 干预组(100例) 对照组(100例)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血糖(空腹) 7.0±2.6 5.4±1.0* 1)* 7.2±2.4 7.0±1.9总胆固醇 5.7±1.3 4.2±0.9* 1)* 5.9±1.4 5.9±1.2三酰甘油 1.7±0.5 1.3±0.5 1.8±0.3 1.7±0.2 HDL-C 0.8±0.2 1.0±0.2 0.9±0.3 0.8±0.2 LDL-C 4.4±1.4 3.0±1.0* 1)* 4.5±1.2 4.3±1.1

3 讨 论

原发性高血压除与遗传因素有关外,社会心理因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有学者认为,对血压的影响,还常通过精神、心理因素起作用,用“询问法”了解心理、社会因素对成人血压的作用时,发现高血压患者心理紧张水平显著高于血压正常者[3]。心理干预已渐渐成为治疗高血压的有效辅助手段,心理干预有助于高血压的治疗,有利于维持患者的心理平衡。

本研究显示,经治疗后干预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降压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心理干预可缓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利于高血压的治疗,同时本实验结果还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心率、血糖、总胆固醇、LDL-C方面比较差异为统计学意义(P<0.05~0.01),可能是心理干预辅助治疗后,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提高,能够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积极限制脂肪摄入、限酒有关。因此,心理干预除有利于患者平衡心理外,还有助于高血压的治疗。

总之,有效的心理干预有利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良心理状况,增加药物疗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为此,我们建议,对原发性高血压口才最好均能做到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适当的心理干预治疗。

[1] 王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要点解析[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6,307(4):9.

[2] 刘力生.高血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88-1002.

[3] 王镭,王汉亮.生活方式疾病防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57.

猜你喜欢

原发性高血压差异
相似与差异
全国高血压日
找句子差异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中医干预治疗高血压49例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