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术后溶栓成功患者22例临床观察

2011-06-09邹吉丽尹照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35期
关键词:心血管病心肺溶栓

邹吉丽 尹照萍

(1 辽宁宽甸县中心医院,辽宁 宽甸 118200;2 辽宁盘锦辽河油田妇婴医院,辽宁 盘锦 124010)

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死亡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心室颤动,71.7%的室颤出现在起病后2h内[1]。经历心肺复苏术(CPR)后的AMI患者能否安全地溶栓,目前仍有争议。本文就CPR后溶栓病例与常规溶栓病例出血情况予以对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院近5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肺复苏术后溶栓的患者,入选共有22例患者,其中男性17例(77.2%),女性5例。年龄≤69岁。从心脏停搏至开始心肺复苏术的时间≤3min;人均除颤2.8次,均行胸外按压,气管插管2例(9.09%)。自主循环恢复时间≤10min 10例(45.4%),10~15min 8例(36.4%),16~20min 4例(18.18%)。溶栓距发病时间(152±91)min,溶栓后出血4例(18.18%),对照组选同期(近5年)我院心肌梗死患者21例,年龄、性别、发病距溶栓开始时间及溶栓药物均与实验组相同。

1.2 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出血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观察组出血4例(18.04%),均有皮下出血,其中血尿1例,无致命性出血;对照组出血3例(14.28%),其中脑出血1例,牙龈出血1例,血尿1例。两组对照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最主要杀手之一。其中急性心肌梗死以及梗死后心力衰竭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尽早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是挽救濒死心肌、恢复心脏功能是最为有效的方法。目前,国内大部分基层医院还不能开展介入治疗,静脉溶栓仍然是恢复心肌再灌注最常用的手段,但对于出现心脏停搏并经CPR术(如胸外按压、除颤、气管插管等)的AMI患者能否安全地溶栓目前尚在探讨中。由于惧怕溶栓后出现严重出血,中国2001年的AMI诊断和治疗指南[2]中将“创伤性或较长时间的心肺复苏(>10 min)”列为禁忌证;美国2004年的指南[3]中将“创伤性或较长时间的心肺复苏(>10 min)”列为相对禁忌证,两个指南均将CPR时间作为能否溶栓的尺度,但再灌注治疗对于发生心脏停搏的AMI患者来说更为重要。心脏停搏是由于心肌急性缺血所致,开通冠状动脉血管,改善心肌灌注极为重。CPR成功者再次发生心脏停搏的可能性较大,此时更需要及时给与再灌注治疗。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出血情况的比较

对于AMI合并心脏停搏是否适合溶栓,很难用CPR时间的长短来简单地肯定或否定。CPR过程中常可造成创伤(如胸、肋骨骨折或内脏的创伤)并造成溶栓后的出血。国外多个临床研究[4,5]表明CPR并未显著增加溶栓后出血发生率。有报道65例CPR后溶栓者总出血发生率仅为18.5%,与国内大型溶栓试验[6,7]相比,其出血发生率的升高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能给与PCI治疗的基层医院,溶栓疗法是AMI患者出现心电极不稳定者唯一可行的再灌注措施,CPR最终的成败与溶栓成功与否直接相关,对于反复出现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或心电静止的AMI患者,不应轻易放弃溶栓。随着冠状动脉的开通缺血的心肌得以再灌注,因心肌缺血所导致的心律失常如(室颤、室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也可随之消失,生命体征趋向稳定。Ruiz-Bailen等[8]报道303例AMI患者经历CPR,其中67例接受静脉溶栓,溶栓组的病死率(17.2%)显著低于未溶栓组病死率(46.2%),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溶栓疗法是不能行PCI术地区的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手段,真对于并发心脏停搏并行CPR的AMI患者,能否行溶栓治疗应根据其年龄、心脏停搏距CPR的时间、自主循环的恢复时间、是否有气道、胸壁或内脏的损伤、是否存在其他的溶栓禁忌等情况决定。本研究表明对于心脏停搏3min内进行CPR、20min内恢复自主循环的AMI患者,静脉溶栓相对安全。由于本研究收集的例数较少,尚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观察研究。

[1] 郭路芬,彭亚光,李庆祥,等.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至就诊时间与预后的关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40-43.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725.

[3] Amman EM,Anbe DT,Armstrong Pw,et aL ACC/AHA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lI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executive summary.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Writing Committee to revise the 1999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J].J Am Coill Cardiol,2004,44(3):671-719.

[4] Kurkeiyan I,Mewn G,Sterz F,et a1.Major bleedillg complications after eardiopulmonary rcsuseitation:impact of thmmbolytie treatment[J].J Intern Med,2003,253(1):128-135.

[5] Bt'ttiger BW,Bode C,Kern S,et a1.Efficacy and safety of tIlrombolytic therapy after initially unsuccessful e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a prospective clinical trial[J].Lancet,200I,357(9268):1583-1585.

[6] 尿激酶(天普洛欣)多中心临床试验协作组.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多中心临床试验1406例总结[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3):176-179.

[7] 丁文惠,张钧华,胡大一,等.不同溶栓药物和剂量治疗急性心肌梗塞239例对比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4):277-279.

[8] Ruiz-Bail6n M,Aguayo de Hoyos E,Serrano-Crcoles MC,et a1.Efficacy of thrombolysis in patients witll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quiring e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J].Intensive Care Med,2001,27(6):1050-1057.

猜你喜欢

心血管病心肺溶栓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肺血管病杂志》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