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胃溃疡疗效观察及并发症发生率探讨
2011-06-09王恩彤
王恩彤 陈 杰
(山西省介休市汾西矿业集团总医院普外科,山西 介休 032000)
胃溃疡是消化科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患者常有上腹部疼痛,呈烧灼性、啮咬性或饥饿性隐痛,与饮食密切相关,常由于饥饿、药物、酸性食物诱发[1,2]。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后果。临床对于胃溃疡的治疗方式主要有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两种。我院采用手术治疗胃溃疡,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2月至2110年11月收治的胃溃疡患者82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2.15±11.23)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6.31±1.59)年;其中男性45例,女性37例。全部患者均有胃部疼痛、烧灼感、泛酸等临床症状,均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溃疡,溃疡数目1~2个,均处于活动期;溃疡直径4~15mm,同时排除十二指肠溃疡、恶性肿瘤、胃部手术史、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全部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两组患者从性别构成、年龄、病程、溃疡个数和大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对症支持等保守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胃酸分泌、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观察组患者根据内镜检查结果行胃空肠吻合术,术后随访6个月[3]。
1.3 判断标准
1.3.1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胃部疼痛、泛酸、烧灼感等症状完全缓解,胃镜检查结果提示胃溃疡由原来的Ⅰ~Ⅱ级转为0级,或由Ⅲ级转为Ⅰ级以下;
有效:胃部疼痛、泛酸、烧灼感等症状明显好转,胃镜检查结果提示胃溃疡由原来的Ⅱ级转为Ⅰ级,或由Ⅲ级转为Ⅱ级;
无效: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胃镜检查结果提示未见好转甚至恶化。
1.3.2 生活质量评分(QOL)
QOL评分包括食欲、睡眠、精神、疲乏、疼痛、家庭理解与配合、同事的理
解与配合、日常生活、面部表情、心理等10项指标。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越高[4]。
1.4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均录入SPSS1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患者显效12例,有效2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37%;观察组患者显效15例,有效2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6%。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例数(%)]
2.2 QOL评分比较
对照组患者QOL评分为(79.85±10.24)分;观察组患者QOL评分为(94.12±11.56)分。两组患者QO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2.3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发生出血4例,穿孔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4.39%;观察组患者发生感染3例、狭窄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4.39%。治疗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多为出血、穿孔,观察组并发症多为感染、狭窄。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QOL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 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存压力的增加,我国胃溃疡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不能进行及时妥善的治疗,甚至可能发生胃出血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保守治疗多采用胃黏膜保护剂、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但治疗效果较之手术治疗稍差,治疗过程中易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并存在癌变的潜在危险。
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生存质量得到较大提高。多数学者提倡应早期进行,当发生严重并发症时再行手术已经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影响患者预后。术后常见感染和贲门狭窄等并发症,需要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深入研究,并进行改进。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胃溃疡,可以取得确切的治疗效果,术后应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 方晓峰.质子泵抑制剂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疗效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23): 200.
[2] 穆立新.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疗效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0): 1578-1579.
[3] 宁占良.胃溃疡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效果的比较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0(2): 225-226.
[4] 于光.胃溃疡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6): 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