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严复在《庄子》评语中的自由观

2011-06-08易俊

青年文学家 2011年2期
关键词:个人主义自由庄子

摘 要:20世纪初,中国时局晦明不定,社会动荡不安,苦闷至极的严复开始手批《庄子》。这一期间,其在《庄子》评语中所展现的自由观,一方面表现出严复对自由观的持守与不变,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他在晚年对自由观思想的又一开拓,将西方意义下的自由与庄子的论述融汇互释,肯定庄子著作中有自由思想。

关键词:自由 个人主义 自由民主

作者简介:易俊(1985- ),女,湖南长沙人,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代哲学。

严复《庄子》评语是中国庄学阐释史上的重要著作,虽然字数不是很多,却是新义颇出,使传统的《庄子》阐释,转而成为具有现代思想内涵的《庄子》理解,给人以诸多启示,为中国学术开出一条新路。探究严复全新评语的形成,是因为严复既学贯中西,又中西并重,不因西学新颖,而鄙弃中国传统学术,且能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学科综合素养,加上时世剧变的刺激,深怀忧国忧民保种救国之赤心,治学不为求利禄,一心只求"见理极",故能广译西人各种新说,启迪国人的思维,又深刻批判中国社会固有的弊端。严复评点庄子,不走音韵训诂的套路,而是将西方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融会贯通于中国传统经典之中,为后人展示了近代中西文化交融互释的一面。正是由于这一点,欧阳哲生评价严复为“近代新国学的开拓者”[1]。黄克武先生认为,“严复是以传统和心灵架构为基础,来了解穆勒式的自由民主思想,同时他也以西方的进化论、自由主义等观点来批判、诠释传统”[2]。的确,严复思想具有中西交融互释的特征,以西方思想解读中国传统,以中国传统光照西方思想,这在讨论严复思想渊源时,很难清楚地划分哪些属于东方资源,哪些又是西方“舶来品”。不过,一般说来,严复自由思想的中国渊源,更多地从其晚年点评《老子》、《庄子》中,折射出来。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作为帝国哲学的“儒学”,少有“自由”的思想气息,正如严复所揭示的,“自由一言,真中国历古圣贤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以为教也。”在古代思想中,与“自由”和“个人主义”沾边的,可能就数老庄思想了。老庄的著作中表达的就是一种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庄子•逍遥游》载:“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哉!”这是一种逍遥、自由自在精神的绝对自由,是“天人一体”的理想境界。《庄子》的宗旨,就是一个人如何能够摆脱物的羁绊而成为自由的人。

就总体而言,中国古典意义上的自由,是“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不受他人约束”的哲学上的自由,并且最终还要克服人为,回归无为自然,实现天道。这与西方政治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Freedom”还是有区别的。

需要指出的是,严复晚年通过评析庄子,将西方意义下的自由与庄子的论述相互发明,融汇互释,肯定庄子著作中有自由思想。他评论庄子说:

庄生在古,则言仁义,使生今日,则当言平等、自由、博爱、民权诸学说矣。[3]

可见,在严复看来,老庄等思想内容,在精神气质上,与西方自由民主学说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平生于《庄子》累读不倦,因其说理,语语打破后壁,往往至今不能出其范围……庄生在古,则言仁义,使生今日,则当言平等、自由、博爱、民权诸学矣。”[4]

在严复看来,“在宥”就有自由的含义。庄子说“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庄子认为,天下不能用仁义或赏罚来统治,只能任其自然,因为自由是人的天性,人性无所谓善恶,皆是自然。对此,严复进一步解释道“与生俱生,日性”,“性者,天之所赋”[5]。人性的本质是自然,也就意味着人是没有任何责任义务的,惟一以“无害”为原则的独立、自主的个体存在。为此,严复在《庄子•应帝王》第七篇“郭注云,夫无心而任白化者,应位帝王也”之后,严复评论说:“此篇言治国宜听民之自由、自化……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自由、自化与“挽近欧西言治者所主张合。凡国无论其为君主, 为民主,其主治行政者,即帝王也。为帝王者,共主治行政,凡可以听民自为自由者,应一切听其自为自由,而后国民得各尽其天职,各自奋于义务,而民生始有进化之可期”。[6]

他评注《庄子》,进一步坚定了自由是一种最基本的人权,认为自由是人的天性,是不可抗拒的物竞天演的原则。“自夫物竟之烈,各求自存以厚生。以鸟鼠之微,尚知高飞深穴以避赠戈熏之患。人类之智,过鸟鼠也远矣!岂可束缚驰骤于经式仪度之中,令其不得自由、自化?”[7]严复还表达自己对自由的向往,并且明确指出:

挽近欧西平等、自由之旨,庄生往往发之,详玩其说,皆可见也。[8]

严复在《庄子评语》中进一步持守了个人自由与国群自由的关系,他说:

庄生《人世间》之论,固美矣。虽然,尽其究竟,则所言者,期于乘物而道,托不得已以养中,终其天年而已。顾吾闻之,人之生于世也,倪仰上下,所受于天地父母至多,非人类而莫与。

一个人的自由的实现,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提供“理想”的环境,一个自由的社会,才能有效地唤起人民的爱国忠诚,为社会尽心尽责。

辛亥革命后,面对混乱的局势,严复开始了对“自由”尤其是“民主”的反思,要求在国家危急时刻,人人“减损自由”,并对“多数民主”的负面效应表示深切的忧虑。同时,在译介和传播的过程中,他还结合了近代中国的国情,会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资源,对西方自由主义做出了不少创造性的诠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由主义理论。在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其开创性的作用和贡献尤其值得肯定。

注释:

[1]欧阳哲生《严复评传》,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115页。

[2]刘桂生等编:《严复思想新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68页。

[3]王栻主编《严复集》第3册,第648页。

[4]《与熊纯如书》,王栻主编:《严复集》,第648页。

[5]《庄子评语》,王栻主编:《严复集》,第1119,1120页。

[6]《庄子评语》,王栻主编:《严复集》,第1118页。

[7]《庄子评语》,王栻主编《严复集》,第1118页。

[8]王栻主编《严复集》第4册,第1146页。

猜你喜欢

个人主义自由庄子
鲁迅的个人主义思想初探
——以《文化偏至论》为例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五)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流变的历程
概念起源时间错了
个人主义能不能一分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