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角下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中文化因素的翻译
2011-06-08高超美
高超美
摘 要:接受美学是文学研究领域中新的方法论,对儿童文学的翻译有很大的启示。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赵元任译本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进而证明了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达到了良好的翻译效果。
关键词:接受美学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文化因素 赵元任
1.引言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是英国作家Lewis Carroll所写的一本脍炙人口的儿童文学名著。此书与其续集《爱丽丝镜中奇遇记》一经出版就畅销不衰并很快风靡全球,Lewis Carroll也因此声名大振。它不但是英国文学宝库的珍品,与《圣经》和莎士比亚戏剧一样是一英语中名言隽永的源泉,还被译成各种语言,乃至澳大利亚的土著语言,被编成戏剧、电影、芭蕾舞、哑剧等。
此书在中国已有多种译本,赵元任先生所译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不失为成功的译本,胡适先生曾评价说,“我们读了他译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都不能不佩服他的诙谐天才。”(赵元任 2002:封皮)本文就以此译本为例,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中文化因素的翻译。
2.接受美学
2.1接受美学主要思想及其应用于翻译
接受美学就是一种研究文本接受的读者反应理论,它研究读者如何实现对文本的潜在内容的理解,阅读如何随时代而改变。在接受理论出现之前,作者和文本常常被认为是研究的中心。文学文本的客观性使得文本意义固定化,读者反应的主观性被忽视了。接受理论认为某一文本的意义没有绝对的解释,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文本意义才能被实现。
接受美学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应用于西方翻译研究领域,主要体现在以下原则:
第一、关照读者的期待视野
接受美学所说的“期待视野”,是阅读一部作品时读者的阅读经验构成的思维定式或先在结构, 涉及到读者既有的阅读经验以及社会、人生经验, 这些经验构成的思维定式或先在結构, 决定着读者接受能否实现, 以何种方式、何种面貌实现, 以及实现的程度、效果如何。翻译要研究读者的心理需求和期待视野,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采用、翻译语言的斟酌, 都要以隐含读者的期待视野为中心,以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 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
第二、召唤型结构的创设
以接受者为中心的动态对等翻译活动,为读者正确理解原作的精神提供了较大的文化阐释空间, 即接受美学所主张的召唤性结构。译作的意义一方面由原作者创造出来, 一方面由译者再创造。因此, 要在语言翻译准确的同时, 充分重视留白的意味,以便读者充分理解原作的精神。
第三、跨文化结构的历史效果
对于译作而言, 由于读者处于跨文化阅读的文化语境, 接受效果首先表现出明显的文化差异性。接受的历史效果通过不同时代的读者对译作的不同评价表现出来,而读者依据译作与自己的期待视野融合程度表现出来,融合程度越高,评价越好。
2.2接受美学视角下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的翻译原则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儿童读者是儿童文学首位的、基本的阅读者和接受者,他们在心理生理发育水平、知识经验、文化修养、人生阅历、思想情感、审美情趣等方面都与成人有显著的差别。儿童读者特殊的审美需求要求儿童作品语言生动形象、韵律优美、幽默风趣、简单易懂。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运用大量修辞和文字游戏,字里行间散发着幽默感、逻辑性和别出心裁的荒诞。接受美学重视读者的中心地位,关照读者的期待视野,并重视留白,这就要求译者翻译时充分考虑到儿童的个性、心理特点,译文语言应浅显易懂、风趣幽默、符合儿童的审美特点,易于儿童领会和接受,并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阅读兴趣。
3.接受美学视角下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文化因素的翻译
翻译是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的过程。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通常有两种策略,即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和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异化主张把外语文本中的语言文化差异注入到目的语之中,最大限度保留原汁原味的外国情调,保留原语文化;而归化主张译者尽量采取目的语文化读者所能接受的表达方式,为目的读者提供自然流畅的译文。
接受美学重视目的读者的期待视野,认为作品只有通过阅读,才成为现实的、具体的,才产生更多的价值。在儿童文学的翻译中,儿童没有太多的耐心与能力去查阅资料,太多的异化会使儿童读者感到陌生、晦涩难懂,打消他们的阅读积极性。考虑到儿童读者的接受能力和人生经验,儿童文学中文化因素的处理应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为儿童提供浅显易懂的译文,消除阅读的陌生化和障碍,更好地让他们接受。
3.1 归化
赵元任先生《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一书译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中外交流并不频繁,中国儿童对西方文化所知甚少,为了方便儿童读者阅读,作者对文化元素的翻译以归化为主,对那通过巧妙运用而产生一定特殊含义的文化词采取归化策略。
例1: ‘You promised to tell me your history, you know, said Alice, ‘and why it is you hate –C and D, she added in a whisper, half afraid that it would be offended again. (Carroll 2001:55)
赵译:阿丽思道,“你不是说你要告诉你的历史吗?告诉我你为什么恨——那个——那些——m和g”她末了两个字母轻轻儿地说,怕回来又得罪了它。(赵元任20)
C和D分别是英文中cat 和dog的首字母,用来代表“猫和狗”,原文中,鉴于老鼠对猫和狗的避讳,Alice用它们的首字母代替,怕再次气跑老鼠。赵将之译为m和g,分别是汉语中“猫和狗”拼音的首字母,儿童读者看到m和g 后,会进一步展开想象,感到Alice讲话方式的有趣。译文既创设了召唤型结构,引起读者的联想,又符合汉语用词习惯,照顾了汉语读者的期待视野。当时的儿童大多不知道英文中“猫和狗”的说法,异化的翻译策略会使读者感到疑惑,体会不到原作的趣味。
例2:‘Please would you tell me,said Alice a little timidly, for she was not quite sure whether it was good manners for her to speak first, ‘why your cat grins like that?
‘Its a Chesire cat, said the Duchess, ‘and thats why. Pig!(Carroll 82)
赵译:阿丽思不晓得照规矩她应该不应该先说话,她就胆小地问道,“请问您可能告诉我你这猫为什么做这样的笑脸呀?”
那公爵夫人道,“这是一个歇县的猫,所以会笑,你这猪!”(赵元任 48)
Chesire是英国的地名,以生产优质奶酪著名,该奶酪包装上是一只大笑的猫,所以有 ‘grin like a Chesire cat的说法。原文巧妙运用了这一习语,达到了诙谐幽默的效果。但此文化背景并不在目的儿童读者的期待视野之内,如将之直接译为“柴郡猫”,读者便不能理解其中的巧妙,文化底蕴也完全丧失。赵译之为“歇县”,中国安徽县名,在目的读者期待视野中,而且读其发音“xiexian”时,要咧开嘴巴,像是在笑,这种巧妙留白,创造了召唤型结构,激发了儿童的想象力。该译法成功地再现了原文的巧妙韵味,达到了译文与读者期待视野的融合,使读者感受到趣味性、幽默性,引起读者共鸣,更容易接受译文。
3.2异化
儿童文学中少量的异化能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和新鲜感,并提升读者的阅读素养进而拓展他们的期待视野,赵译本中对一些涉及西方基本文化常识的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等采取了异化的翻译策略。
例3: London is the capital of Paris, and Paris is the Capital of Rome, and Rome-no, thats wrong, Im certain! (Carroll 47)
赵译:伦敦是巴黎的京城,巴黎是罗马的京城,罗马是——不对,那都不对,我知道一定都错啦!(赵元任11)
对这些专有名词“伦敦”、“巴黎”、“罗马”,赵采用了异化的策略。虽然超出了部分读者的期待视野,但也是一些儿童已掌握的常识,这些元素的引入会增加目的读者对西方基本文化的了解,转而成为他们的阅读经验融合到其思维中,进而拓展了儿童的期待视野,增强了他们的好奇心,满足了他们对西方文化的新鲜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例4: ‘Perhaps it doesnt understand English, thought Alice; ‘I dare say its a French mouse, come over with William the Conqueror.(Carroll 50)
赵译:阿丽思想道,“也许它不懂英国话,我料它一定是法国耗子,跟着威廉大将来的。”(赵元任 13、14)
“威廉大将”是英国一代国王,作者引用历史教科书上的内容,显示阿丽思炫耀自己的历史知识的想法。这些被译者视为简单的西方文化,应该进入儿童的期待视野,可以被他们接受。异化的翻译策略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源语文化,儿童读者接触到外来文化,经过消化、吸收,进而提升自身涵养,拓展期待视野。
另外,赵译本中,如Alice(阿丽思)、Duchess(公爵夫人)、Shakespeare(莎士比亚)等,这些名词比较简单,属于西方文化基本常识,虽稍微超过部分目的读者的期待视野,但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人们的猎奇心理,满足了部分儿童对西方文化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并转化为一种的阅读经验融合进读者的思维定向或先在结构之中,进而拓展了目的读者的期待视野,从而对译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推动翻译的不断向前发展。
4.结论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是一部风靡世界的儿童文学著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其中文化因素的翻译,从儿童读者的期待视野、召唤性结构的创设以及跨文化效果三方面分析趙元任《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译本中文化因素的处理,发现归化策略主要遵从关照读者期待视野、创设召唤型结构两原则,异化策略主要遵从跨文化效果的原则,并证明了赵元任先生采取的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易于为当时读者所接受又一定程度拓展了他们的期待视野,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参考文献:
[1]Carroll, Lewis.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 Through the Looking-Glass.[M] Hertfordshire: Wordsworth Editions Limitted.2001
[2]Jauss,Hans Robert. Toward the Aesthetic of Reception[M].Minnesota: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1983。
[3]黄建人译:爱丽丝漫游奇境[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5。
[4]刘春智:接受美学视域下的儿童文学翻译[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30 (10): 89-90。
[5]刘凤梅:从接受美学视角论翻译[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2:23-26。
[6]王秀娟:接受美学视域下的儿童文学翻译[J]。南昌高专学报,2008,4(77):81-83。
[7]赵元任译:阿丽思漫游奇境记[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