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现实主义的真实性

2011-06-08张红梅

青年文学家 2011年2期
关键词:基本要求基本特征现实主义

张红梅

摘 要:“真实性”是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批评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论著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正确理解这一问题对于我们认识当前的一些重大的理论热点问题,推动当前文艺创作,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的健康发展和繁荣,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现实主义;真实性;基本要求;基本特征;政治倾向性

现实主义文学中的真实性问题,是从文艺与生活的关系这个范畴提出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科学而严密的阐释。

(一)真實性是对现实主义文艺的一个基本要求

现实主义文艺创作的真实性,就是作家如何正确表现社会生活的问题。1885年11月,恩格斯在致敏•考茨基的信中说,作家应该对“现实关系”作“真实描写”[1]。接着,恩格斯就指出,一个作家只要对人与人之间的“现实关系”做出了“真实描写”即使他在作品中没有对所揭示的生活矛盾直接做出任何解决办法,没有明确表明作家的立场,这部小说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由此可以看出,恩格斯对作品的真实性是非常重视的。

恩格斯在1888年4月,给玛•哈克奈斯的信中,再一次谈到了“现实主义的真实性”问题。他指出:您的小说《城市姑娘》“除了它的现实主义的真实性以外,最使我注意的是它表现了真正艺术家的勇气”[2]。这也同样表现了恩格斯非常重视真实的描写社会生活。

关于文艺的真实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合写的一篇书评中明确表示,他们既反对拉菲尔式的粉饰现实的过分艺术夸张,也反对那种有闻必录式的所谓“真实描写”,而是提倡“伦勃朗的强烈色彩”[3]。这里的“强烈色彩”就是要求把生活中一些司空见惯的细琐的东西加以提炼,加工和剪裁,使它们更加突出。这在艺术创作上就是我们常说的典型化。

当然恩格斯也批评了《城市姑娘》“不是充分的现实主义”。他认为,这位作家借女主人公耐丽生活的经历的描写,描绘了19世纪80年代伦敦东头一部分无产者的贫困生活,也描写了伦敦西头一部分富人的奢华生活,应该说,从现象上来说,是具有一定真实性的。但是,恩格斯指出,由于作家没有发掘出当时英国社会中的重要的生活的真实,即“工人阶级对他们四周的压迫环境所进行的叛逆的反抗,他们为恢复做人的地位所做的剧烈的努力。这也就是说作者没有写出她那个时代的英国工人阶级的真实面貌。

由此可见,作家不能看见什么就写什么。要避免这种照相式的照搬生活的描写方式。作家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对所描写的事物必须加以典型化,这才是真正的真实性。

(二)现实主义真实性的几个基本特征

1.典型性

现实主义真实性都具有典型性。文学真实的典型性就是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生活是经过作家悉心提炼过的反应生活本质的东西,是生活的精华。生活的真实只是作品的基础只有典型的真实才能够反映生活本质的东西。所以只有典型性,才能更为深刻地表现文学的真实。好的作家总、是通过真实的细节描写,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来实现其文学真实。鲁迅为突出笔下人物的典型性,曾提倡画眼睛的表现手法,集很多人的特点于一身,然后画其眼睛。鲁迅写的阿Q,谁都是阿Q,但阿Q又谁都不是。这是因为阿Q集中了中国农民的劣根性,是那个时代农民中的一个典型人物,从他身上表现出的东西,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影子,这恰恰说明了典型性有极强的概括力,贴近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2.目的性

现实主义的真实不是盲目产生的,作家在表现文学真实时必然体现他的创作宗旨,作家所要表现的主题或是某种人生真谛或是某种时代精神,无论作家怎样表现文学真实,总是有他的目的性的,吴承恩的《西游记》尽管是神话、是民间传说,但他以高超的艺术手法表现了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以鼓励人们敢于追求,奋斗到底,正是作者创作的目的性的体现。如果孙悟空、猪八戒、唐僧这些人物塑造出来没有意义,没有目的性,也就失去了文学真实,因而目的性也是文学真实的一个特征。

3.可信性

文学真实并非生活真实,文学真实所表现的情节、人物及矛盾冲突等等都如同生活真实一样充满可信性,因而可信性是文学真实的又一特征之一。文学真实是在生活真实基础上的创作,这种创作中的虚构、假设、想象、夸张等各种手段则使文学真实更逼真,更可信。这种真实性就是给人的一种可信性。马克思恩格斯从不要求把把文艺写成调查报告,也从不要求把农民写成主角,但是对那么特殊年代的关系和趋势要有准确的把握。

(三)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应该反映出政治的倾向性 而且应该一致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文艺的真实性和政治的倾向性总是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的,他们从不孤立的去谈任何一方面。

真实性和倾向性对立统一的存在于文艺之中。文艺作品的真实性,主要是通过作家对社会生活的典型化表现出来的,这是通过社会实践来衡量的,而不是通过个人和社会集团的主观意志。但是文艺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又不是纯客观的东西,作家在描述社会生活时总是会渗入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反映出一定阶级和集团的意志,这样作品就具有了一定的政治倾向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注意文艺是否真实的反映了社会生活,而且十分注意作品中表现出的政治倾向性。恩格斯在致敏•考茨基的信中指出:“我绝不是反对倾向诗本身。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和戏剧之父阿里斯托芬都是有强烈倾向的诗人,但丁和塞万提斯也一样;而席勒的《阴谋与爱情》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剧作。现代的那些写出优秀小说的俄国人和挪威人都是具有倾向性的作家。”[4]比如说,马恩对海涅的《西里西亚织工之歌》,之所以给予那么高的评价,就因为它们真实地表现了工人阶级的利益,意愿和感情。

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文艺作品必须具有强烈的进步的和革命的政治倾向性,但是他们却反对作家利用文艺作品来鼓吹落后的,消极的,和反动的政治观点。这也就是说,文艺作品的思想倾向应该符合历史潮流,代表进步阶级的思想,而不是代表落后阶级的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都非常尖锐地批评了拉萨尔的剧本《弗兰茨•冯•济金根》,就是因为它从错误的政治观点和历史观出发,对于16世纪20年代德国历史上发生的以胡登和济金根为首的低级贵族发动的反封建诸侯事件,作了歪曲的描写。当然还有另一种情况:由于作家坚持从生活出发,敢于面对生活真实,他就有可能克服原来的思想偏见。最典型的代表是巴尔扎克。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个正统派,他的全部感情都集中在贵族阶级身上,但是他看到了他心爱的贵族阶级灭亡的必然性,他也看到了当时唯一能找到未来的真正的人,所以他能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对他所深切同情的那些贵族们进行空前的嘲笑和辛辣的讽刺,而对他政治上的死对头,修道院的共和党英雄们则加以赞赏。恩格斯认为:“这一切我认为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是老巴尔扎克最重大的特点之一。”[5]恩格斯之所以对巴尔扎克如此大加赞赏,就是因为他用艺术家的眼睛认识了生活中的真理,并在自己的作品中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来表现生活。因此可以说,艺术作品中的政治倾向性最后还是来源于是否真实地反映了生活。

总之,现实主义文学的真实性是马列文论中一个很重要的命题,是在创作实践中提出来的一个理论范畴,既是文学和客观生活的关系,也是文学和作家的一种积极互动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四卷第454页 人民出版社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四卷第461页 人民出版社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七卷第461页 人民出版社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四卷第454页 人民出版社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四卷第463页 人民出版社

猜你喜欢

基本要求基本特征现实主义
深刻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特征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新法律现实主义
创新教育督导方式 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长株潭水生态系统基本特征及保护修复
克服品牌设计障碍的基本要求及对策
客户关系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初探
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思考
中国古代军队系统管理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