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的思考
2011-06-08王晓星
王晓星
摘 要: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必须通过课程改革,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学生学习主体性入手,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参与合作、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审美素质,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传统美术教学 主动性 创新精神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必须通过课程改革,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参与合作、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通过美术实践活動提高学生的整体审美素质,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怎样定位自己的角色,应该怎样贯穿新课标的精神?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思考。
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新课程标准更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往为了维持好课堂纪律,太多的限制使学生对教学失去兴致,最终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所以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我在上课时,尽量用生动风趣的语言来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学生作业时,我允许他们自由地组合、几个人一起讨论,在表现的方式和选择材料上也给他们一定的自由和空间。在完成作业后,我让他们自己把作品贴到展示栏,给他们感受到美术课主要是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学生在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下,在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比较容易发挥个性特长,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和个体对艺术的不同理解。课堂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传统美术教学。
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方式也不能一成不变,它还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发展。
在现代,教师在教学中更多融入幻灯片的欣赏、多媒体制作的课件、亲身绘制的图片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苏州市第十中学的倪韵老师在高中绘画教学模块中运用多媒体和学生实践使学生对美术本体认识进一步提高。福建的李青老师把漆线雕这样的民间工艺引入到课堂,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加强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这此教学方法的运用都使学生更有效的提高了艺术素养。
美术是视觉艺术,我们要想学生轻松快捷地获取知识,最好的方法是利用直观教学原理,通过课件、实物等资料展示,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启发和引导学生去认真观察和区别各种物象的具体特征,通过直观感受发展认识。我在上课前常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资料,为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和参考资料。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一方面学习到收集资料的方法,另一方面加深了对知识的了解,这对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我还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网上下载相关的图片资料,作为制作课件的素材。这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层面,还引导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为学生综合知识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教师让学生欣赏艺术品,不是为了培养职业的鉴赏家和批评家。经常对各种审美类型和特征作比较与鉴别,经常对各种艺术作品优劣之处进行区分与评价,确实有助于审美趣味的敏锐化。同进这种审美趣味的培养,要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个性独特倾向。教材切忌简单划一、强求一致,应该由简至繁、循序渐进式的递进,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最近看了中央台的《欢乐中国行》节目,其中有一个环节是由小朋友表演明星猜成语的活动。小学生对成语的意思不是很理解只能表演文字。“刻舟求剑”这个成语中小学生在表演“求”字时就用了游泳的动作。那么和成人的理解有明显的差异。现代的中学生,通过各种媒介获取的知识很丰富,在他们的大脑中积累了很多可以用可以不用的艺术素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考虑时代性和学生的年龄、心理发展水平,不能违背教育心理学规律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宗旨。比如传统的美术教材在历史领域,批评领域很重视,使学生在了解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及培养学生提高鉴赏能力的同时,却在制作领域、创作领域出现了严重的一片空白。然而在今天我们新的课程看来艺术的真正价值在于将美术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机会,去体验美术、工艺和设计的不同方法,参加各种小组、班级的艺术活动,并运用创造力、想象力和实践技能创造出各种艺术作品。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爱美、爱艺术、并积极地投入到创造美好生活中去,树立真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是真正达到了审美意义上的提高。
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艺术表达能力。
新课程的明显特点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同进有着非同寻常的创造力,教师不要忽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和传统的美术教学相比我在在课堂中,常用比赛、做游戏的方法,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所感所想,大胆地对一些事物进行联想,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为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常让学生对我们身边的事物进行自由的创意联想,比如把静物、植物拟人化,给它们加上夸张的动作和表情,创造出生动有趣的形象;在塑造形象的时候,我不希望学生如传统美术教学那样按照教师的要求套用公式,千篇一律,大家画得如同一个模子翻印出来一般;别出心裁,即使画同一样东西,也要画得跟别人的不一样才是好的作品。通过一连串创新思维的启发和形象思维表现的训练,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总的来说,美术新课程标准通过对课程内容、要求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加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美术新课程标准是否得以顺利实施,关键是在于美术教师是否能领会它的精神并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把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探究性学习,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