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ST段改变及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研究

2011-06-08钟向红陈晞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36期
关键词:弥漫性冠脉造影

钟向红 杨 薪 陈晞明

(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高干科、心血管科,广东 广州 510150)

随着现今生活条件的改善,冠心病(CHD)、糖尿病(DM)的发病率日益增高,糖尿病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其血管病变是冠心病发病的基础,有报道称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5倍[1]。笔者就我院住院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39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所有研究对象均来自2006年 6月 至 2010年6月我院住院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395例,以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 81例为DM组,其中男57例,女24例,平均年龄(58.4±8.6)岁;非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314例为对照组,其中男225例,女99例,平均年龄(57.5±7.2)岁。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与性别构成无统计学差别(P>0.05)。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为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有一支心外膜下血管狭窄≥50%;2型糖尿病标准参照《201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诊断标准》。

1.2 方法

住院患者询问病史,做常规生化检查,常规心电图检查,ST段改变表现以J点后0.08为测量点,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0.1mv 或停留于基线的时间延长(ST≥0.12s),与T波连接尖锐;冠状动脉造影采用Judkins法进行选择性冠脉造影,常规左冠头造6个体位.,右冠头造2个体位,少数病例根据病变显影情况增加投射体位已达到清晰显示冠脉病变的目的。记录受累血管病变血管支数、狭窄程度、弥漫性病变及小血管病变。根据冠状动脉主要分支分单支和多支,累及左主干划为多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根据血管腔狭窄分数分为:闭塞病变(狭窄≥99%)和非闭塞病变,小血管病变定义为病变位于血管腔直径<2.75mm的血管,弥漫性病变定义为病变长度>20mm、一支血管多处病变或血管全程纤细僵硬或明显纤细迂曲呈松散弹簧状。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按95%可信区间(P<0.05)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两组别心电图ST段改变比较χ2=0.09,P>0.05,无统计学差异;受累血管支数比较χ2=18.7,P<0.05,有统计学差异;狭窄程度χ2=35.7,P<0.001,统计学差异显著;弥漫性病变χ2=35.7,P<0.001,统计学差异显著;小血管病变χ2=5.82,P<0.05。

3 分 析

组别 例数 ST段改变 受累血管支数 狭窄程度 病变范围单支 多支 闭塞病变 非闭塞病变 弥漫性 小血管DM组 81 30 (37.0%) 17(21.0%) 64 (79.0%) 9 (11.1%) 72 (88.9%) 47 (58.0%) 19 (23.5%)对照组 314 108(34.4%) 147(46.8%) 167(53.2%) 22(7.0%) 292(93.0%) 74(23.6%) 38(12.1%)

冠心病是2型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2型糖尿病患者中冠心病发病率高达50%[2];病史较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多有脂代谢的紊乱。低密度脂蛋白易糖基化、氧化,二者均能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能被巨噬细胞识别并吞噬,形成泡沫细胞,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低密度脂蛋白糖基化后容易与血管内皮的基质蛋白相结合,增厚基底膜,动脉壁中层钙化,使血管壁顺应性降低,弹性降低,同时还增加凝血酶活性,血小板的聚集,2型糖尿病患者机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活性较低,氧化自由基增多,加重自身的血管病变,另2型糖尿病中的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征,也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的联系[3,4]。

从冠状动脉造影实验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血管病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DM组血管病变的临床特征是病变累及多支血管,病变可从冠状动脉主干到微小的动脉多级血管,从就诊患者观察,尤其左主干及小动脉比较多见,狭窄情况较对照组严重,对照组主要以单支血管受累为主;主要分布在主干或大的分支,较小累及小动脉或微动脉。病理上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与非糖尿病患者相似,不同之处是非糖尿病患者有较多PAS阳性的糖蛋白沉积伴有微血管病变。有研究报道[5]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血管病变多以弥漫性和小血管病变为主,本研究中DM组弥漫性病变与小血管病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符合上述观点。

心电图ST段是心室复极的初始阶段,ST段改变较多见于以心肌缺血为代表的冠心病,目前临床上以ST段水平型和斜下型压低0.5毫米或T波呈前后肢对称性倒置或对称性高耸作为存在心肌缺血诊断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两组别中ST段改变分别为37.0%、34.0%,经χ2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ST段改变不具有特异性[6],心电图的影响因素较多,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冠状动脉造影仍是冠心病的金标准,可直接显示病变的程度和范围。

综上所述,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比非糖尿病冠心病更严重,而且合并神经病变,疼痛感觉减弱,多无典型的冠心病心绞痛症状,表现为无痛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糖尿病患者应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合理治疗,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1] 韦振东.186例2型糖尿病动态心电图分析[J].华夏医学,2009,6(22):1071-1072.

[2] 黄占红.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造影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3):133-134.

[3] 赵彦叶,潘国忠,张爱真,等.冠脉造影598例分析[J].中国心血管研究,2010,8(12):898-899.

[4] 孙玉芹,韩海玲,宋文刚,等.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与冠脉病变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11):1788-1789.

[5] 李亮,吴伟力,苗青.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对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存活心肌及心功能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12(30):3460-3461.

[6] 孙久滨,夏立志.T波ST段改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造影比较[J].黑龙江医学,2006,7(30):508-509.

猜你喜欢

弥漫性冠脉造影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CMYC、BCL2、BCL6蛋白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CT与MRI技术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价值对比评价
输卵管二维超声造影与碘剂X线造影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