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胃饮合左金丸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观察

2011-06-07静,谢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1年7期
关键词:金丸主症胃气

李 静,谢 睿

(陕西中医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陕西咸阳712046)

笔者采用吾师汶明琦经验方——调胃饮合左金丸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0例,均为2010年5月~2010年10月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女21例,男11例,年龄20~60岁,平均(38±2)岁。对照组28例,女15例,男13例,年龄20~59岁,平均(39±2)岁。两组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5年。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1]。持续性上腹饱胀或钝痛、烧灼、嗳气、泛酸、恶心或吐苦水,胃镜检查可见幽门有胆汁反流或胃内黏液呈黄色,镜下见浅表性胃炎或伴食管下段、胃黏膜充血水肿或糜烂。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1]中肝胃不和型标准。主症:①胃脘胀痛或两胁窜痛;②嗳气;③嘈杂泛酸;④脉弦。次症:①胃镜示胃黏膜急性活动性炎症;②胆汁返流;③舌质淡红,舌苔薄白。具主症3项加次证1项,或具主症2项和次症2项,即可确定。

排除消化性溃疡,肿瘤,心脏病,糖尿病患者,有消化道手术史和近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调胃饮合左金丸加减。柴胡12g,白芍12g,陈皮 12g,法半夏 10g,党参 20g,白术 15g,枳壳 10g,紫苏梗10g,丹参 12g,佛手 10g,鸡内金 15g,神曲 15g,木香 10g,黄连8g,吴茱萸4g,大枣5枚,生姜3片。胃痛明显者加川楝子10g,延胡索10g;胃脘胀满明显者加大腹皮10g,厚朴12g;恶心呕吐者加旋覆花12g,代赭石10g;反酸明显者加白及10g,乌贼骨10g;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加蒲公英12g。加水煎2次,取汁140mL,分2次早晚分服。4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

对照组用多潘立酮10mg口服,1日3次;奥美拉唑20mg口服,1日1次。4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

3 疗效标准[2]

显效:症状消失,胃镜检查胃黏膜水肿或糜烂消失或糜烂范围明显缩小,无胆汁返流现象。有效:症状减轻,胃镜检查胃黏膜充血水肿或糜烂范围缩小,胆汁反流减轻。无效:症状虽然有改善但胃镜检查无明显改善。

4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5 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主要由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屏障,造成胃黏膜慢性炎症、糜烂甚至溃疡所致[3]。导师汶明琦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病机多为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损伤胃气,肝胆疏泄失司,横逆犯胃,则胃失和降,肝气郁滞,日久化热化火。《内经》中有“善呕、呕有苦……邪在胆,逆在胃,胆汁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口苦者……病名胆瘅”的记载,其对“呕胆、胆瘅”的描述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表现十分相似,故本病应属“胃脘痛”、“呕胆”、“胆瘅”等范畴。《素闻·至真要大论》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治疗应疏肝泄热,和胃降逆。调胃饮合左金丸加味方中党参、白术健脾和胃,柴胡疏肝理气;陈皮、半夏理气健脾,和胃止呕,兼有燥湿醒脾之用;白芍助柴胡疏肝,又有酸敛之性,可防柴胡泄泻太过,和甘草又有缓急止痛之效;紫苏梗、佛手清轻灵动,理气而不破气,不耗气,且有和胃止呕的作用;丹参活血化瘀,以防瘀血阻滞胃络,变生它病;鸡内金、神曲消食导滞,以防饮食积滞;吴茱萸疏肝和胃,引药入肝;黄连泻肝胃之火,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泄热、和胃降逆之效,使肝气得疏、胃气得降,故疗效较好。

[1]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2(5):314 -317.

[2]王桂香.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68例[J].陕西中医,2004;25(1):7.

[3]夏玉亭,吴云林,房殿春,等.胃病诊治进展[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9.

猜你喜欢

金丸主症胃气
杨云中
基于多种方法融合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主症选择研究
张景岳对《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阐发与运用
寻常型银屑病主症量表反应度测评研究
说说三个“金丸”的功效和特点
不寐常见方证与药证辑要
也来谈谈“胃气”
胃气痛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胃气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临床意义
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