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半成品加工”策略在高中动画教学中的应用
2011-06-06崔海涛
☆ 崔海涛
(秦皇岛市第一中学,河北秦皇岛 066000)
一、高中动画教学的现状
现在大多数教师开展的动画教学,都从工具的学习入手,首先是学习工具箱中的工具,然后利用工具制作元件,再用元件制作动画,最后讲复杂动画的制作。这种“工具-静态图像-简单动画-复杂动画”的教学思路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难以实现真正的任务驱动
新课改强调问题解决、任务驱动。现行的教学思路即使采用任务驱动,那也只能是浅层次的,是针对某一知识点内容的。那样的任务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讲解利用文本工具输入文字,以及设置文本属性时,任务就是制作一些给定样式的文字,对于这样的任务学生没有足够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新课改强调教学内容不再以“知识点”为线索,而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信息时代的需求,改用以“任务”为线索,这样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学习动画的制作,最终的目标就是用动画实现信息的表达,如果让学生一入门就接触画图工具,会很大程度上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会使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而是去研究怎么做动画。
(三)不能解决学生基础差异大、时间有限带来的问题
受基础教育办学条件的影响,不同学生的个体信息技术能力上的差异较大。这给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有基础的学生“吃不饱”,很容易失去上课的兴趣;而有的学生因“吃不了”常常会失去了信心。地图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推荐的计算机动画课时为7课时,其中包括评价1课时,课时数量对于学习一种像Flash这样的软件来说,时间非常的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快速入门并掌握操作技巧就成为我们教学的难点。现行的教学思路根本无法解决此问题。基于上述的问题,作者尝试将“半成品加工”策略引入到教学中来。
二、“半成品加工”策略概述
(一)“半成品加工”策略的含义
“半成品加工”是工业生产中的一个词汇,是指对加工制造过程未全部完成的产品进行再加工的过程。“半成品加工”引入到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以后,它是指教师提供一个或者多个相对完整作品的框架或者一些半成品素材,对教学关注的内容“留白”,师生补充后可以形成相对完整的“作品”的教学方法。“半成品加工”实际上就是给师生提供一种“待完成的教育模具”。[1]
(二)“半成品加工”策略教学应用的理论基础
1.意义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认为,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意义学习就发生了。因此要促进新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有关的观念。从安排学习内容这个角度讲,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尽可能先传授学科中具有最大包摄性、概括性和最有说服力的概念和原理,以便学生能对学习内容加以阻止和综合。如果学习内容过于分散,迫使学生强行记忆,无法真正理解知识之间的组织和关系。二要注意渐进性,也就是说要使用安排学习内容顺序最有效的方法。[2]
2.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situated cognition and learning theory),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已成为一种促进知识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的重要学习理论。情境认知学习理论核心在于如何看待知识的本质,即知识的情境性。知识不再是作为心理内部表征的事实,而是被视为个人与社会、情境间联系的属性以及交互的产物。它强调将知识视作工具并试图通过实践中的活动和社会性互动促进学生的文化适应。情境认知学习理论通过创设真实的或者模拟的学习环境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实现知识向真实生活的迁移。它认为:知识是工具,学生只有在特定的真实、或者是模拟的情境中使用知识,才能使自己的知识得到完善、能力得到发展;而教师应该积极创设学习情境,以帮助学生学习。[3]
三、“半成品加工”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
“半成品加工”策略在高中动画的学习中体现了很大的优势,下面我们就以《初识计算机动画》的课堂教学为例,体会“半成品加工”策略在高中动画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动画的基本原理;知道计算机动画与传统动画之间的区别;理解二维动画中舞台、角色、帧和层的含义及它们在动画制作过程中的应用,了解二维动画的动作形式;掌握简单动画的制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画与电影比较,培养学生的自主知识迁移能力,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帧和时间线等概念的含义;在制作动画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动画的无穷魅力。
情感目标和价值观:创造亲近、自然、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讨论并得到自我提升;在动画的制作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1.动画激趣,问题导入
通过一个精彩的动画和与学生一起回忆一些动画片,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动画上来,创设问题的情境,然后提出问题导入。
2.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让学生通过动画历史的学习,了解动画发展历程,通过分析计算机动画与传统动画的区别,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个模拟电影放映机原理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动画原理和帧的含义。
3.讲练结合,模仿体会
将一个Flash的源文件使用极域电子教室发送到学生的机器上,源文件的素材库中已经放置了很多的半成品素材(如图1),有动的也有静的。因为元件的类型不是本节课的知识点,为了避免学生混淆元件的类型,素材全部做成了影片剪辑。
图1
带领学生们一起制作一个2秒钟的单一对象的时间线动画,同时讲解了帧频、关键帧、普通帧的含义。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很快就制作出一个简单的小动画。成就感和好奇心促使他们进行复杂动画的学习,有的学生根据图像的层想到了动画的层,教师顺势点拨了动画中层的使用原则。通过几分钟的演练,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动画中的一些概念和相关的操作技术。
4.小组合作,巅峰对决
以六人为一组,选出操作高手负责操作,其他学生出谋划策,基于给定的半成品素材制作一个表现一定主题的动画。教师适当进行引导和一些难点的解答。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整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增强团结合作的精神。
5.成果展示,讨论总结
利用极域电子教室的录像转播功能,展示学生的作品。与学生一起回忆本节课的内容。目的是通过展示作品,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也可以使大家相互学习,从比较中找到自己的不足。通过总结,与大家一起回忆本课的知识点。
四、教学效果分析
(一)创设情境,吸引学生
“半成品加工”策略可以创设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学习更有趣、更主动。以上面的动画入门课为例,本节虽然是入门课,但涉及内容有一定的深度,一旦处理不好,学生很可能对动画产生恐惧的心理,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打开一个源文件学习新课,避免了先打开软件再建立文档的繁琐步骤,使学生直入主题。由于源文件包含大量的影片剪辑素材,使学生打开后,就被里面的素材所吸引,产生一种制作动画的冲动。学生通过几分钟的模仿练习,很快就制作出了简单的动画,并掌握了相关的概念。成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到动画制作并不神秘,操作并不复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学内容上讲,入门课中就涉及到了本门课的精髓即动画的制作,也很大程度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任务驱动,实现目标
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任务驱动-问题解决”可以是行之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但是如何实现有效的任务驱动,一直困扰着广大一线教师。任务驱动教学要注意“任务”、“问题”的可操作性,不要简单重复,不要难以完成,以免造成学生的厌烦心理和学习时间的不合理分配乃至浪费。利用“半成品加工”教学策略,以半成品素材为操作对象,以半成品的技术“留白”为任务,驱动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简化了整体策划、从头制作的过程,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体会到信息需求的内涵和技术操作要点,提高课堂讲授、概念理解和实践练习的效率,优化学习情景与训练环境。
(三)解决学生差异,实现高效课堂
新课程标准以“非零起点”为基础,但是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基础,教师的教学难度依然很大,“半成品加工”为教与学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高中学生虽然都已经学习了九年的信息技术课,但是受到各校教学开展情况和个人学习情况的影响,信息技术水平有很大的差异。笔者对授课班级学生的Flash水平进行了调查,43%的学生接触过动画,其中有8%的学生参加过Flash作品大赛,28%的学生会做简单动画,7%的学生只记得一些基本操作。如何让所有的学生在一节课中都有所收获,就成了我们教学的难点。在上面的入门课中,笔者准备的半成品素材,既可以制作简单的动画、熟悉相关概念,又可以制作出表现一定主题的动画,照顾到了所有水平的学生,使学生来有所学,学有所长。如果“半成品”素材得当,“半成品加工”策略就一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的基础问题,使课堂效率最大化。
总之,应用“半成品加工”策略,知识点由难化简,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信息技术的课堂更容易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但是“半成品加工”策略,只是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之一,教无定法,学无定法,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用更多优秀的教学策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以获得更大的教学效率。
[1]王爱胜.半成品加工:让技术与素养有机融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6):15-16.
[2]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235-237.
[3]高文.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J].教育发展研究,2001(8):30-35.